一堂活动式数学课的教学创新尝试―――《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及反思.doc
《一堂活动式数学课的教学创新尝试―――《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活动式数学课的教学创新尝试―――《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及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堂活动式数学课的教学创新尝试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及反思一堂活动式数学课的教学创新尝试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及反思 一堂活动式数学课的教学创新尝试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及反思凤翔县柳林镇中学严少英面对新课标七年级数学上册“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课时的教学,在进行全章教学设计时,我就很关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堂数学活动课,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无法利用教学课件、软件实施教学,更不可照本宣科,轻意放弃一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好机会。经过再三思虑,我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切切,做一做,自我体验切截几何体的实践活动,为了直观形象,最终确定由学生分小组课前用白萝卜准备小正方体实物模型。在这节课中力争
2、实现没有多媒体支撑的数学活动课的实践创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截一个几何体”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极富开放性,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体验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探索所得截面的形状规律,从而理解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观念和数学活动实践能力。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多媒体教学,大胆尝试创设数学活动课,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分析:这是七年级新生入学后,面对新教材开展的一节课堂实践活动课,由于学生彼此不熟悉,设想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养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探索、猜想、体验、推理
3、验证等教学活动,总结出用一平面截一正方体所得截面形状规律。2.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亲自体验切截正方体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归纳分析等数学活动中的能力和品质。3. 通过分析平面图形与正方体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理解面与面相交得线的几何图形形成规律。教学重点:在小组实践活动中,体验用一平面切截正方体的实践活动,体会面与几何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切截中发现、总结截面形成的规律课前准备:八人一组,每组准备几何体实物模型:小正方体6个、小刀一把(要求学生用白萝卜课前切好小正方体)。课前分小组就坐。教学流程:1. 激趣:师:同学们暑假吃了不少西瓜吗?生:(笑)是!师:当我们把一个大西
4、瓜一刀切开后,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切面?生:圆形!师:对!我们把这个面叫截面!用一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的面叫截面。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正方体的截面问题(板书课题)2. 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小正方体实物模型。(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拿出了课前准备的实物模型,意想不到的使不少学生竟然想到用土豆、红薯、苹果切出了小正方体,我及时对同学创造性的学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果用小刀去切我们面前的小正方体,会得到什么样的截面呢?3. 提出猜想:师:截面会不会是一个圆?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小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师:那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它们的截面会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想想我们已经接触到的
5、平面图形?生:小组内开始自由讨论生:(先后回答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四边形?4. 实践活动体验: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亲自切一切,看能否切截出你们所想的平面图形?生:小组内开始积极实践(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纪律有点乱)由于课前预习,每个小组很快切出了教材中出现的四边形,两个小组还切出了三角形,一个小组切出了梯形!如图: 我及时肯定了各小组的实践成果,尤其对切出梯形截面的这一小组给予了高度表扬。但没有一个小组能切出截面是五边形、六边形?个别小组学生怕切坏了小正方体,不敢大胆尝试,是在参观别组实验成果之后完成的。5.师生探究:师:同学们现在仔细观察你切截出的截面,看看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切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截一个几何体 活动 数学课 教学 创新 尝试 一个 几何体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