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2.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62.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与实践.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与实践摘要: 借鉴“成功教育”这一先进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实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字: 成功教育 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同时,借鉴“成功教育”这一先进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实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充
2、分获得成功的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一、 目标分层,奠定学习基础。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根据信息技术教材、大纲的一般要不是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教师首先要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A类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B、C类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其中C类学生还能协助D类学生一起督促A类学生学习;而D类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类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目标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发挥其导向性、激励性、评价性,将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适度和具有可测性,
3、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或接近各自的目标要求,获得成功的体验。目标的制定还必须对各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为激发其主动学习奠定基础。二、 学生分层,树立成功信心。俗话说:五指有长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有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有的到五六年级才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对于这种不平衡的学生现状,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分层教学的思想,对优秀生跟学困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因此,教师首先要对班中学生情况作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分成A、B、C、D四类,其中A、B为慢速指导层,C、D为快速指导层。然后,再
4、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在每一指导层中适当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同层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实行共同学习。例于,在进行WindowsXP基本操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先对课本介绍的操作逐一演示,然后布置上机练习和讨论交流,对每组先完成的C、D类学生可以提出相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对刚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或成绩较并的A、B类学生,可由C、D类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向他们讲解每一个具体操作。只有奠定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后才能来谈研究性的问题。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
5、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优秀的学生可以向较深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研究;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优秀学生和教师的特别照顾,缩短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从而树立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三、 分层辅导,创设成功环境。在日常教学中有分有合,创设“快乐、和谐、成功”的教学环境、机会,进行分层辅导,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同学的情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层学习中共同递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全员参
6、与,各得其所。由于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的画面,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把指导学生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会出现的困境上。同时要求教师“点到为止”,不要下命令指挥,不要代为解释,不要越俎代庖,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例于,在学习WindowsXP操作系统下的文件管理时,我根据班中A、B、C、D四类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思维坡度的问题,
7、要求学生上机时解决。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必须注意A、B、C、D四类学生提问的先后顺序,鼓励后进生先发言,再让优生补充概括,最后教师指正并完善。又如,在介绍 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中的修饰演示文稿一节时,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实行教学信息的灵活获取方法,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学习一些扩展知识,引发联想与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意义建构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成功环境,不但使各类学生都有输出信息的机会,而且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得到的帮助与其自身需要相适应,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
8、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四、 分层练习,给予成功机会。分层练习体现在上机练习、口头练习、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量力而行,既可以检验分层目标达到的情况,又为课后分类指导提供内容上的指南。利用学生的长处,弥补其不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我在讲授创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前,先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同时,在复习时还要注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铺垫,以帮助学生掌握认知策略。然后让学生对准备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尝试练习。学习优秀的C、D类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能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而对于学习困难的A、B类学生则有可能受阻,这时就需要由小组中C、D类学生
9、充当“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有利于A、B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尝试练习后可进入自学和小组研讨交流的环节。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必然目的明确,学习优秀的C、D类学生在自学完课本的基础知识后,还能作更深入的研究;而学习因难的A、B类学生则通过向优秀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被动的吸取知识”变为“迫切的求知欲”。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层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讲授豁然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后,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设计弹性作业,即制作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可选择是否插入超级链接和GIF动画效果.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强求一致,自
10、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作业,从而避免了“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状况。五、 分层评价,成功快乐。分层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具有小结、反馈、纠正、提高的功能。分层评价的内容可主要围绕三个方面:1 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2 协作活动的评价;3 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分层评价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应有及时的评价,并以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为目的,具有鼓励性,不搞“一刀切”。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的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难验,强化递进的愿望。例如,在对学习小组协作活动的评价时可以让各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如一份P
11、owerPoint作品、一份电脑小报等。然后以共同学习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和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学习评价,这个成绩就是小组全体成员的成绩。这样有利于优秀生带动学困生共同递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又如,每节课可留几分钟时间对学生个人作品进行评价,通过网上设立的“学生作品园地”让全班同学欣赏,对于A类学生是信任性评价,B、C类学生是激励性评价,D类学生则是赞赏性评价。这样既满足了课堂练习完成较好的学生的表现欲,同时又让其他同学知道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在练习阶段更要努力。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将激发出更多更新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而分层教学则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教师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并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培养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识的桥梁、试验才能的基地,从而有助于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2)2 冯颖: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丛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9)3 穆肃:CSCL的教学评价(中国电化教育 2000.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