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反思.doc
《DOC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反思.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反思教育学术月刊2012.3EDUCATIONREsEARCHMON”THI,Y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反思段会冬莫丽娟摘要: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重要障碍.尽管政府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师流动,撤点并校等政策措施试图改善农村教育.但显然忽视了农村学校本身的独特性.-9农村文化的断裂,学校管理-9农村社区的隔离,农村学校特色化发展动机不强使得农村特色学校建设陷入困境.只有”重新发现”农村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开放”的农村学校才能突破现有困境,使农村学校重新找回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从而探寻一条更适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农
2、村社区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袁桂林教授,项目批准号:10OZD0037).作者简介:段会冬,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高中教育(北京100875):莫丽娟,女,扬州大学教科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江苏扬州225000).2010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特色学校的讨论又掀起一轮高潮.然而,在涉及农村特色学校发展问题时,以往研究往往漠视农村特性.多强调教育公平.对于理论研究者而言
3、,过于强调农村特色的特殊性恐有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嫌疑”;对于农村教育管理者来说,抓特色与促公平相比,后者显然更容易争取到经费支持和业绩好评.但长期以来,为了完成学生和家长”跳农门”的心愿,农村学校的城市化取向难以改变.以单一升学为导向的同质化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如何突破同质化,实现农村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就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亟需研究的问题.一,农村教育”走错了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乡人口比重目前为49.68:50.32:【l】另据不完全统计,2o09年全国城乡大学生比重为82.3:17.7,闭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与其人口所占比重相去甚远,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一大障碍
4、.政府通过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鼓励城乡教师流动,设立特岗教师,撤点并校等政策措施,试图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然而过于强调城乡差距而非差异,其结果就使农村学校一直处于追赶城市学校的境地.1.”空壳学校”凸显标准化学校建设尴尬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和完善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地方教育业绩的重要指标.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然而,办学校和开工厂是不一样的逻辑,即使城乡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等)都趋于一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还
5、是存在不同,因为教育本身是无法”标准化”的.而且城乡教育的区别不会仅仅因为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同而消失.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一些家长通过”用脚投票”,出现了农村劳动力”陪读式”转移.p】而为了陪孩子在城里上学,很多父母只能放弃农村的工作.标准化学校建设并未提升农村教育的吸引力.残酷的现实是学校”空壳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是以内涵发展为特征的产物.”内涵发展”是对”外延发展”的突破.是以教育发展质的规定性的强调代替量的扩张,突出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在其发展中各自不同的特征.农村学校内涵发展应突出农村学校在与城市学校比较中的质的规定性,均衡发展不是要把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办得都一样,而是要突出
6、农村特色而非照搬城市模式.2.撤点并校拔除农村文化之根59教育学术月刊2012.3尽管学校在二战后被赋予在整个社会体制中传播新技术和新的城市文明价值的功能,然而农村学校并不仅仅是为”反对”农村而构建的,它应与农村社区相辅相成.4J在功能主义看来,学校在文化同化,政治社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嘲然而,通过课程筛选等方式充斥着城市文明的农村学校,显然已经相对独立于农村社区.带着丰富家庭和社区文化痕迹的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没有习得客观的文化态度.更将农村与农村文化视为落后的代表.本来以熟人社会为特征的农村社区.师生之间除了教育上的授受关系之外还可能有血缘关系.农村教师将对城乡文化的理解融
7、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撤点并校则使得这种文化之根被彻底拔掉.没有了学校,没有了教师,没有了学生,甚至一些家长也跟着进城陪读.农村文化失去了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基于效率思维的产物.虽然学龄人口减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变革等原因的存在.使得集中资源办教育的效率思维有其合理性.但农村教育绝不仅仅是资源问题,农村学校的文化价值不应被忽视.农村学校失去了特色成长的土壤,也丧失了自身存在的独特性.3.农村教师难入当地社区学校是农村的文化高地,农村最有文化的人实际上都聚集在学校,而教师与社区的脱离使得农村缺乏文化引领.过去农村学校教师主要由当地人担任.而现
8、在公开招聘的教师以及来自城市的支教教师大都是外地人.尽管促进教师流动的确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但也难以避免地引发了负面影响.外地教师过着”两栖”生活,把家安在县城,工作日在农村学校,周末就回到县城的家中.他们不了解农村,对农村毫无感情,不能更不想在农村扎根.他们只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精神则游离于农村社区之外.尽管有的教师也来自农村,但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的大学毕业生们无不忙着褪去原来身上所带有的”农村味”.当走上农村学校的工作岗位时.已然“脱胎换骨”的他们显然也不愿在农村扎根.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说,”山清水秀,环境好,价格也便宜.但是生个病连抬都抬不出来!”从居住环境到心态上对农村文化
9、的拒斥,使得农村教师难以成为农村文化的传承者,更无法发挥农村文化引领者的作用.客观而言,农村不具备城市的资源吸纳能力,农村经济条件落后于城市的”先天不足”.使得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以城市学校为“标准”来要求农村学校是不公平的,农村学校需要走与城市学校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农村建设不仅仅需要在农村的人才,也需要那些虽然不在农村也为农村服务的人才,而对农村文化认同感的缺乏.则使得学业优秀者难以形成为农村贡献力量的意识.只有以特色促发展.通过特色学校唤起学生对农村的认同感,才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倡导农村特色学校建设以来,特色学校并没有
10、成为引导农村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与农村特色学校发展所面临的60现实困境密切相关.二,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困境,既表现在文化层面,也表现在管理层面.还表现在农村学校的动机层面.1.文化的断裂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必须首先回答特色源自何处的问题.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其所处的地理空间及其孕育繁衍多年的农村文化.但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育使农村学生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所谓文化断裂.是指学校教育所持的文化与学生原有的文化不同,而由于学校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学生不得不中断原有文化的传承,转而适应学校所传递的文化,从而造成他们学业成就低下.昀在我国.文化断裂的出现与农村学
11、校的城市中心同质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谓城市中心的同质化既表现为以城市文化为主体.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城市优于农村的理念.第一,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学生实际生活.几年前笔者在内蒙古某镇完小给四年级学生讲到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时,由于网络在当地还非常罕见,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从未接触过网络,尽管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解释,学生还是无法理解什么叫”上网”.笔者一位甘肃的同学回忆起在老家中学时所做的数学应用题中.讲到了关于计算电梯运行速度的问题,而”电梯”对当地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从未见过的新事物.第二,学校主导价值同乡村习俗抵触.在笔者曾经支教的农村,吃饭坐位置是讲究长幼尊卑的.小女孩不能与大人同桌吃饭.但
12、在新来的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关于平等的观念后,一个小女孩坚持要上饭桌吃饭.其结果并没有如她所愿,而是被她父亲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我们姑且不去论争这种习俗的正确与否,毕竞它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价值导向的冲突时刻提醒着学生学校所学是一套.而现实生活则是另一套.第三,学校语言与学生生活语言相隔离.在校园里普通话是”官方语言”.普通话的权威地位映衬出学生所使用的方言等生活语言的边缘地位.很多农村教师自己都觉得方言”土”,他们不允许学生使用方言,因为它难登大雅之堂.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其使用普通话作为日常交往语言的几率远远低于城市学生.这就逼着农村学生必须用一套与日常生活不相干的”标准化”语言体系来表达自己的思
13、想.在这种精致编码面前,原本思想活跃,滔滔不绝的学生成为了”失语人”,学业成绩也因此大受影响.实际上,方言本身带有丰富而鲜活的文化因子.当我们感叹赵本山小品中浓郁的东北风情时,我们可曾想过在我们的学校中,正在大肆扼杀这种”乡土气息”与”地域风情”?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酷”,”爽”,”帅哥”,”辣妹”,”知本家”,”作秀”,”闪客”等流行词语走进新语文课本嗍,却坐视学生鲜活的生活语言的流失呢?简言之,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原本最大的特色(农村文化)反而沦落为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阻碍.农村学生不得不在适应了当地文化六年之后,重新适应学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反思校所代表的与农村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的新
14、的文化类型.当我们指责美国的课程以白人文化为中心而使黑人处于文化中断的境遇下时,我们可曾想到,在农村学校实施的课程也正扮演着相似的角色.正是由于文化的断裂,农村特色学校的发展一下子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化基础已摇摇欲坠,农村特色学校建设自然成为空中楼阁.2.管理的隔离除了特色的文化基础之外.农村特色学校建设还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即将文化基础转化为学校的特色.而这种转化,急需农村学校与各方力量相互支持,配合.这就要求学校,家长,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等各个方面都能参与学校的发展.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由于校长任命,教师管理等都直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而与农村社区无关,因此.农村学校的一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OC 农村 特色学校 发展 困境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