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6.品社科学联合教研:一种跨学科的视角.doc
《1146.品社科学联合教研:一种跨学科的视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46.品社科学联合教研:一种跨学科的视角.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品社科学联合教研:一种跨学科的视角 【内容提要】小学品生(社)、科学学科自课改以来,专兼职教师普遍感到专业知识匮乏,驾驭教材能力欠缺,教学实践行为难以突破等。作为同任两学科的区级教研员,充分发挥工作角色优势,通过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为学科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多元交流的平台,形成全新的教研新景观。通过研究发现,跳出专业看专业,更易发现问题、受到启发、更易触及学科死角,从而产生顿悟,最终提升了综合学科教师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关键词】跨学科 联合教研 导研稿小学品生(社)、科学学科教研面临着现实困境,如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方向摇摆不定,学科专业素养明显滞后,再加之教材理解与驾驭的难度增加,学校教学师资配备
2、与管理的边缘化等。如何创新教研方式,使综合学科逐渐走出尴尬处境?于是秦淮区小学科学、品社跨学科的观课议课联合教研应运而生。我们试图搭建了一个多元交流的平台,以此引导大家更多地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联系,教师与教师间的差异,课堂与研究的共进。研讨活动中不仅有两门学科课堂的呈现,还有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冯毅老师专业成长的微型讲座,不仅有本学科教师观课议课,还有跨学科的“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反思,不仅有现场老师轮值主持,还有后续的网上互动和延伸效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但这并没有影响教师之间真诚的沟通和交流,相反,大家有了更多的视角、经验和信息,有了更有价值的碰撞、启发,教研活动有了新鲜且持久的氛围。
3、以跨学科的视角探寻敞亮的教研视野,本文记录下有关这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一、动因因为工作角色的缘故,我既和全区品德教师们在同一战壕,又和广大的科学老师成为研究共同体。每当坐进科学课堂,看到老师抛出极富思考探究的问题时,见到学生对动手实验、记录、讨论是那样发自内心的喜爱与投入,我最深的感受是“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字在这里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师生真正的践行。当走进品生品社的课堂时,更多的是被课堂上师生流露出的真情所感动,课既有广度、温度、还有效度。但似乎觉得两个学科又缺了点什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跨学科教研方式越来越成为区域教研的需要。一方面,与“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新课程理念相适
4、应,必然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由以单一学科为固有教研模式向跨学科模式过渡。另一方面,所谓“副科”课程师资薄弱,先天不足,“强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的两极分化也强烈呼唤跨学科教研的开展。“何不让我们两个学科的老师坐在一起,跨学科观课议课,相互切磋学习?”于是,便利、友好、优化、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创建而生。二、意图跨学科研究在西方学术界通常被称为“整合研究”。提出“跨越”一词,其关注重点在于突破各个学科的“界际领域”。综合起来,跨学科研究的实质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首先,从性质上看,跨学科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主要诉求是在方法论上有所发展,突破学科壁垒,化解文、理科界限。各个参与学科的贡献在于根
5、据自己的概念、构架、研究方法提出对问题的特定看法,最后结果是综合这些观点,构成一个多维视野的集合体,从而使研究摆脱单一视野的限制。第二个特征在于,跨学科研究主要是理论的,不是通过实验和技术,而主要通过人类的脑力资源思考进行。最后,跨学科研究的整合性本质是逐渐发展而来的。皮亚杰认为,跨学科研究就其发展水平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表现为一门学科与其临近学科之间合作,导致彼此相互影响,互相借鉴,如互相使对方在整体上有所丰富。高级阶段则是整合阶段,这一阶段并不满足于各专门研究的相互作用,还要使各参与的学科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而构成一个总的体系,并且在总的体系内部互相发生作用。 三、策略1.多元
6、化的组织建设。跨学科教研意味着突破学科局限,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动态教研机制。首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分科教研组之间建立关联,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造沟通的机会。关联的方式有:相近关联,将性质相近的学科教研组关联在一起;对比与互补关联,在性质差异较大的学科教研组之间建立教研关系;研究专题关联,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统筹安排教研专题,为各科教研组拟定相同的选题。其次,可以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教研组,实现各学科平等、均衡、同步发展。共同达到某一研究高度。2多视角的教学设计。跨学科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发挥得更好,由于众多“门外汉”的参与,其视野与思维空间远比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开阔。让其
7、他学科的教师带着新异的目光,从截然不同的视角去关照和审视所备学科,多个视角的碰撞与交汇会生成创造性的设计,使得集体备课由“取众人之长”,上升到“取众科之长”。3.多渠道的资源共享。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在跨学科听课中,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渠道,而可以具有广泛选择性,拥有更多的学科渠道。这样,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远非同学科听课可比。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跨学科听课,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学科教学积累丰富而全面的资源储备。4.多内涵的专业发展。当前,仅仅追求在某一学科领域成为名师的教师已经不再是合格的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内涵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由单一趋向综合。因而,区域培训也要把着
8、眼点放在教师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综合提升上,我们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的个人素质满足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四、教研案例举要活动对象目标主题形式流程效果载体活动对象:区品社、科学学科市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2名,分管领导及教育教研部门相关领导活动时间:2007年11月28日活动地点:南京市秦淮区小西湖小学(省级实验小学)活动主题:小学科学、品德学科联合教研暨秦淮区名特优教师展示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主题:l 如何让学科教学与儿童生活关联?如何“用教材教”?l 本学科的哪一个教学环节折射出了怎样的教学理念?l 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给本学科的最大启发是什么?l
9、 我想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活动载体:(表1)时间形式课 题教 师地点第一节课8:108:50课堂教学观摩科学 六年级洗衣服的学问冯毅(小西湖小学 南京市科学学科带头人)三楼多功能教室第二节课9:009:40课堂教学观摩品社 五年级我为祖先而骄傲千年不衰的汉字汪晓勇(夹岗门小学 江苏省品社赛课一等奖)第三节课10:0510:45微型讲座回顾:我的专业发展之路冯毅(小西湖小学 南京市科学学科带头人)第四节课11:0011:40互动主题研讨详见研讨主题与会教师、教研员、教育行政领导等活动流程:【片断一 六年级洗衣服的学问 冯毅】二、讨论实验步骤、条件控制。1、讨论:“有假设了,你们准备怎么做?” (1
10、)“课堂上怎么洗衣服呢?” 在杯子中装上一定量水,加入洗涤用品,搅拌,使洗涤用品溶解。放入布条。用筷子搅拌 / 停,静置清洗(过水)拧干“好像和刚才课前我们讨论的,日常生活中洗衣服的方法一样啊。对!课堂上的实验,就是模拟生活中洗衣服的过程和步骤。”(2)“课堂上洗衣服的方法明确了。那要比较三种洗涤用品哪种洗得干净,又该怎么做呢?能否举你们小组选择的污渍为例,说说看?”展台:实验用具2、小结:“其实就是将沾有相同污渍的布条分别放入肥皂溶液、洗衣粉溶液、草酸结晶溶液中,按照按照我们刚才设想的方法和步骤去洗,然后比较洗涤的效果。”3、讨论:“比较三种洗涤溶液的洗涤效果,这个实验属于什么实验?” 对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46. 社科 学联 教研 一种 跨学科 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7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