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doc
《论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彭山县教育局 2002年,彭山县被列入全省37个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县行列,率先在眉山市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把“新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改革实验研究”作为课改实验的重点和三大主攻方向之一。针对传统教育评价“重甄别与选拔、重量化客观、重共性与一般、重静止的结论”的弊端,在思想和行为上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不断探索评价规律,初步建构起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对这一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2、和兴趣。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评价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了加快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326号)和教育部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参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郫县实验
3、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在“多元智能理论”和相关“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彭山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彭山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彭山县初 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对全县2005和2006两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了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措施 (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三级组织机构 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县、校、班”三级组织。县教育局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各学校成立校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各班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其人员组成和职责为: 1、一级组织县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教育局局长
4、担任主任,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部分中校长、教师、家长等组成。其职能是制定或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督学校评价程序,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质询、申诉和举报,纠正评价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 2、二级组织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校长负责,成员由教导主任、教师、家长等组成。其职责是制定学校评价方案,拟定出学校具体的评价程序,认定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3、三级组织班级评价小组,由所在班班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35人组成,其成员在所在班授课或管理的时间不少于1年。评价小组
5、在正式成立之前,其成员应向所在班级全体学生公示,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其中的成员持反对意见,应对该成员进行撤换。 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确定后报县评价委员会备案。 (二)确立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部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列出的6个方面基础发展目标为内容,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根据这6个维度,我们将其细化为22个评价要素和44个关键表现,制定出“彭山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表”作为学校实施评价的依据。(后附“彭山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表”) (三)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法 1、实证材料
6、和数据评价法。为了便于操作,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根据综合评价的内容要求,制定出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说明,明确反映各维度发展状况所要提供的相关实证材料和各等级在材料质量和数量要求上的具体评价标准。学校按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供的实证材料和数据,分ABCD四个等级评定各维度的等级,然后再将各维度的等级进行综合评定,以ABCD等级呈现。 2、学期和学年评价方法。学校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主要包含有:学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体质健康标准登记表、体检表、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年评语表、参加各类活动获奖证书复印件、探究实践活动记载、各类作品记载、学生自评互评记载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的系
7、列评价表册)。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学生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成长记录袋由学校派人专人保管。班级评价小组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等方法,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按照综合素质表现评价表和等级标准,每学期进行一次初评、学年进行一次总评,第六学期进行综合素质表现终结评价。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整体表现,客观公正,避免了以偏概全。 3、终结评价方法。评价小组将学生各学期、学年评价结果作为终结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评价内容和评价等级标准,按照程序,对所在班级学生独立进行逐一评价。小组集中各成员的评价结果,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对学生的终结评价结论,对于重大分歧
8、,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仲裁。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两级培训 为了保证评价工作者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操作方法与程序等有明确一致的认识与理解。在正式实施该项工作前,由县级评价工作委员会组织对学校评委会成员和班级评价小组组长进行培训。学校评价委员会再组织对本校相关人员的培训,使所有参评人员明确评价标准,掌握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与使用方式 1、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初中各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综合性评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整体描述,并展示学生的个人潜能和特长。第二部分为三年综合评价等级,等级分
9、为ABCD四级。 评价结果的公布。初中各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每学年结束前的适当时候向全体学生进行公布。毕业生终结评价工作在每年的4月底以前完成,评价结果在学生学业考试前的适当时候在全校公布。 2、评价结果的使用。学年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记入学生档案袋并交由学校专人管理,作为终结评价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学生中途转学证明材料,随学生档案转入就读学校。终结性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县、校两级评价委员会备案;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的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果确实发现评价结果有误,应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备查。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
10、初中毕业生发展状况的全面反映,我们将其作为对初中学生毕业毕业评价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 (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四项保障制度 1、建立公示制度。在评价工作展开前,学校要将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方法和程序、评价结果使用、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成员名单和各班评价小组名单向学生、家长、社会公示。设立举报电话;评价工作结束后,将评价结果向学生通报,并全校公布,接受学生的质询。 2、建立诚信制度。为了防止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县评价委员会与学校评价委员会、学校评价委员会与参评教师要签订诚信协议。各级建立诚信档案,并以此纳入到对学校年终评估和教师师德考核工作。 3、建立监督制度。由县教育局纪委对
1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建立举报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及其他社会人士对综合评价操作程序不透明、评价结果失真,可向县、校两级评价委员会逐级进行举报或申诉。两级评价委员会要对举报或申诉作出答复或处理,并对各项举报、申诉及查处过程与结果作详细记录。 三、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 通过近五年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不断总结与反思,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对评价改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修正,形成了我县较为完善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在思想观念、操作方式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产生了较为满意的综合效应: (一
12、)教育观念的更新 以往的评价来,学校、考生和家长只重纸笔考试,一味关注分数和升学,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智慧、学识和情意及其内在结构。这种应试教育的评价思想和观念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有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习方法、关注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还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赋于了教育新的思想和观念。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我们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理念。我们通过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培训、实践,并及时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进行宣传报道,已在我县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社会氛围。几年来,我们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有效地综合性评价,在评价中,学校、教师、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初中 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 探索 实践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