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doc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字词、主旨、写法;2、纳入网络:学透、学活、学会;3、创新运用:能改、善比、敢超。二、教学设想1、教材地位:初中语文入门第一篇,宜就门而探讨入门之法;2、学生因素:充分利用和调动初一新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学互动;3、重点难点:比喻引发联想、想象,拟人手法,初步了解文学;4、教具:多媒体、小黑板;5、教法:启发、讨论等;6、学法:预习、比较、质疑、迁移等;7、课时:3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的:研习课文课时内容:(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让学生解题提示:(1)为-引出行为的对象,寄予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2)你-中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的读
2、者或中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序言的读者、中学生文学爱好者(3)门-文学之门比喻新颖别致,生动形象(4)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题眼2、检查字词注音组词:裨、横、折、禁、空、薄辨析组词:诠、栓、拴,拨、拔,俊、峻、梭,沾、玷、拈、惦,扇、煽,叠、迭、跌,憧、幢,缔、缔,微、薇、徽。3、检查背诵齐背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4、概括归纳预习要注意什么?提示:(1)三思:A题目要弄清,B注释要弄清,C课后练习要完成(2)三看:看作者,看背景,课文要看三遍(3)三关:词语关、思路关、诵读关(三)研习课文1、理清思路(1)总体感知:作者要为你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
3、才能打开这扇门?(2)分段。提示:分几部分并没有定规,不同角度分有不同分法,只要言之成理。如本文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都可以。两部分: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三部分: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逐层深入。(3)最重要的段提示:第四段。本段形象地阐述了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鉴别功能。分层:1234/567891011/1213层意:特征/意义/小结2、理解主旨(1)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
4、的途径。(2)文学的特征:文学内容具有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跨时空的超越性,对读者的移情性,文学价值的永恒性。3、了解写法提示:(1)文体特征:序言也叫小序,它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2)内容特征:本文与普通序言不同,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深入浅出地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文学的魅力,语气亲切,情感真挚,尽可能地吸引读者,激起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青少年朋友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3)手法特征:运用了对话方式以及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
5、对偶、对比。其中最重要的是比喻和拟人。(四)了解作者。(五)小结:学懂课文是学习最基本的要求,要注意课前预习,课中研习。第二课时课时目的:个性解读课时内容:(一)导入:仅仅理解课文是不够的,我们对文章还要有自己的见解。(二)自由评价提示:你觉得这篇文章哪段写得好?哪里写的欠妥?为什么?(三)深入质疑提示:1、文中套文要和谐一致,天衣无缝,看看文章是否有漏洞。如第4段与7、8、9段同讲文学内涵,重复。2、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要学会辨别。如:(1)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2)世界上有无数关
6、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四)提出见解提示:参考书是学习的帮手,但不能迷信,要学会思考。如我心中的文学,可根据课文中的描绘以及词典上的解释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想。它可以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一汪湛蓝的大海,一野幽绿的草原,一座高耸的大山,它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了解假、恶、丑,理解真知灼见,感染纯洁淳厚,认识生活,走向未来。等等。(五)小结:要做有思想的学生,学会质疑、分析、评价,提出独特的见解。第三课时课时目的:创新运用课时内容:(一)导入:(二)改写1、把文章改写成文学自述2、把文章改写成剧本文学老人与青少年(三)扩展1、阅读联想: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
7、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2、理解迁移:文中说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请联系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说说它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3、仿句扩展:仿造句子再写几句成为一组排比句或以其他词开头仿写句子。如: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春是家是3、延伸阅读:简媜夏之绝句、周玉萍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四)运用学习题目的比喻说法,为书、理想、爱等拟一个明白生动形象的标题。如:书-窗口、眼睛、阶梯、面包、朋友理想-航灯、生命、风帆爱-阳光、春雨、星光(五)课堂小结课前课上课后预习研习运用学懂学活创新让我们摸索规律
8、,共同铸造一把钥匙,打开语文之门。附:板书设计思路质疑改写研习主旨独解分析运用扩展方法评价延伸为你打开一扇门知识点精析一、生字学习1字音聊(lio)无聊诠(qun)诠释憧憬(chng jng)凝(nng)凝聚徘徊(pi hui)裨(b)裨益帷(wi)帷幕袤(mo)广袤斓(ln)斑斓跌宕(di dng)谛(d)真谛瞬(shn)瞬间2形近字二、词语积累浏览:大略地看。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由于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诠释: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述。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憧憬:向往。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
9、成液体。裨益:益处。广袤:土地的长和宽(东西的长度叫“广”,南北的长度叫“袤”)。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帷幕:挂在较大的房子里或舞台上遮挡用的幕布。斑斓:灿烂多彩。写照:真实的描写。跌宕:起伏、上下。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谛,佛教中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情不自禁(jn):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模拟:模仿。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以抛弃。背叛:背离叛变。智商:即“智力商数”。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风俗画: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做题材的绘画。崇山峻岭
10、:高而险峻的山岭。崇,高。致(文学):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2写作背景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
11、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四、关于文学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这样解释“文学”:以语言文学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诗人、作家论“文学”的特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苏高尔基)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便有变革。(鲁迅给徐的信)每个人都处在新旧感情互相交错的矛盾中,艺术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明辨事理,而且也在促进人们的感情上的变化。(艾青诗
12、与感情)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法罗曼罗兰)五、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1中心意思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文章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2内容简析“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打开”二字。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以“关闭”引人探求,以两个“只要”激发信心,激励青少年打开种种未知领域的大门。再由
13、“无数”转到“一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对文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引用先前写的致文学一文,用热情奔放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称道文学的奇特个性,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前后两大部分各有所侧重,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3结构分析全文共11段,按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引入话题,阐述作者对文学的理解。这一部分可以
14、分为两层,第一层(第12段),概述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强调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第1段,由“门”引出话题。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给人一疑哪来那么多门?为什么都关闭着?紧接着“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二疑世界上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然后用“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人三疑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地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欲望。第2段因势利导,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门都能打开,接着话锋一转,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点明了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这两段文
15、字是个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第二层(第34段),点题,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第3段,由“无数”转到“一扇”,初步点题,写明这一扇门是“文学”之门,但未涉及“打开”。第4段,简要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全段共十三句话。第一句阐述文学的特征,第二至四句阐述文学的内涵,第五至八句阐述文学的功能,第九至十三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这些议论性的语言,有助于青少年读者从理性的高度了解文学世界的概貌,明了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亲近文学对于现代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打开文学之门的自觉性。第二部分(第511段),
16、以和文学对话的形式描绘文学的魅力,激励青少年打开文学之门。第5段,交代以下引文的来历,点明这样写的目的,这是一个过渡段,由此引入作者和文学的对话。第6段,文学能形象地展现客观世界五光十色的景象,增长读者的知识。第7段,文学能生动地展现古往今来多姿多彩的人生,打动读者的心灵。第8段,文学用艺术的手法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读者自由地想像。第9段,文学反映生活贵在求真,以此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第10段,文学对人真诚而忠实,使读者反求诸己,提高自身的修养。第11段,文学神奇而圣洁,它爱憎分明,不容亵渎。这一段回应题目,将对文学的认识深入一步,勉励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学,
17、告诫人们切不可将文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六、重点句子1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含义。“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用“门”比做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总起来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指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2亲近文学,阅读优
18、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旨在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的大门,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3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揭示了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敦促人们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地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4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阐明了文学的神奇和圣洁,把对文学的认识深入
19、一步,勉励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学,告诫人们切不可将文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5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形象地把人们生活的时间、空间比做舞台,把不同的人生比做是这个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悲喜剧文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五彩的人生,把人生的种种意韵一幕幕地诠释出来,让我们在笑声中、在热泪中感受生活、融入生活,感悟生活的真理,扬起生活的风帆。七、写作特色1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他们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逐步走进文学的大门。2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用文学的语言来阐述文学、描绘文学的手法。课文
20、第二部分中的“你”指代文学,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情感。作者是当代散文家、诗人,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和感受。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文学,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爱和信赖,由此转化为亲切的语气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来爱不释手,备受鼓舞。4语言特色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体现了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高超水平。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第1段)。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1、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又如,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在题目和第14段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青少年读者,从第5段开始到结尾中的“你”指代的对象则是文学。后者用拟人的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述。如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对此,在第69段中都有形象和生动的描述。又如前面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第4段)。后文则把它说成“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把他们引入辽阔美好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阅读本文,应深
22、刻理解和感悟这类语言实例,并由此体会到汉语言词汇的丰富多彩,运用的变化无穷,而这,又是由文学自身多样性的特点决定的,也是与作者对文学的爱好、积累、理解和感悟,与作者的文学修养、社会阅历和人格素养分不开的,从而真正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读文与做人统一起来。八、作者谈读书至于当作家,连做梦也没有想过。可是我对书却有着特殊的兴趣,自打识字开始,便能自己读小说。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读了西游记水浒岳传。以后,只要是有趣的书,拿到就看,而且速度极快,常常一天便能读完一部长篇。放一次暑假,往往能读完几十部长篇。我的一位姐姐爱好文学,我读小学时,她已上高中,我当时读的所有外国小说,几乎都是她借来的,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为你打开一扇门 苏教版 初中语文 上册 打开 一扇门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