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1.doc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九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1.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鼎湖山听泉教案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重点: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本文阅读的又一重
2、点。教学难点: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教时安排:三教时教前准备: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教学思路:一、导入激趣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二、预习汇报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将预习中你借助工具书所解决的生字词里,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五个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共同认读。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
3、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三、范读课文将你所喜欢的句子圈画下来,并注意老师是怎样朗读这些句子的。四、自由诵读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交流汇报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五、研读品析1、老师在课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疑问,可以先请教大家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
4、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柔曼、厚重、雄浑、轻重缓急的泉声)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现在这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指名诵读2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
5、、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宁神静)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此时泉声却不在单调了,暮色里,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5、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反复诵读
6、品味第八段。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6、仔细读读作者这一段听泉而产生的感悟,说一说你对此有何理解?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自由读第五七段。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百年古刹,千年古木,使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危
7、险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7、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着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六、吟咏感悟美文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精美的地方反复吟诵。说一说,你认为它写得好在哪些地方?七、课外作业1、选背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文段。2、仿造文章的写法,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表现一种自然事物或景物。鼎湖山听泉教案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
8、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
9、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出示板书: 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 解释下列词语:雀跃
10、楹联怅惘万籁俱寂 4积极配合教师活动。最后明确词语意思: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二、学会诵读(约 分钟) 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
11、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三、整体感知 1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3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4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
12、,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四小结 1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2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1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二、组
13、织学生讨论 1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接下来我
14、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6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7讲解: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是从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2延伸: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本课总结
15、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板书设计 第l课鼎湖山听泉初闻泉声:“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再睹泉踪:“进山方知已不可得。”钟泉之声相应:“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浑然一片:“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学习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文来看,“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
16、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练习设计 1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楹联怅惘污垢汩汩菩提万籁俱寂泠泠淙淙 2解释下列词语。 雀跃汩汩,怅惘万籁俱寂 3背诵一那柔曼如提琴者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答案与提示:略 个性练习设计 1_文章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 2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答案与提示: 1本文是游记散文,人物在行动,自然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从文章看,人物从哪里到哪里,说
17、得很明白,而对时间则写得比较含糊,只有“黄昏”“晚饭后”“入夜”不多的几处。 2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从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课文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学习本文,关键是抓住一个“听”字。理解课文以此来组织材料,又是如何由听而生悟,体会到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诵读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诵读中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 补充资料 1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
18、,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关于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教学目的、
1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理清文章线索、分析掌握文章中丰富的修辞运用手法教学过程一、激趣激发,导入课文(分钟)学生说出三到五个风景名胜之处,并能用俗语谚语或民间传说简略介绍:如“自古华山一条路”;“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西湖与白娘子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二、预习检查(分钟)、生字词注音古刹磅礴雄浑万籁俱寂一泓楹联怅惘、解释词义拾级:逐步登阶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迥然:形容差得很远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 文章体裁
20、:游记三、课文朗读(15分钟)、默读全文,要求:想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最为真切?移步换景,按地点的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山脚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山顶庆云寺、学生任选一段,教师范读、学生选段朗读:一二三四八,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指定学生朗读一段(两人次)四、课文讨论(10分钟)、找出三个景点处描写泉声的语句寒翠桥:泉声如童稚笑语,泉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补山亭:泉影越不可寻,泉声越发悦耳;庆云寺:深夜听泉,层次分明,如同一曲交响乐;、讨论课后练习三()“此中精神”指人到补山亭,泉声让鼎湖山变得年轻,让人变得心灵纯净,如入清澈
21、透明的境界。这幅对联正抓住了此点,一语双关,让人不觉颔首称妙:“已无尘半点”,既是指鼎湖山补山亭处空气清新沁人心肺,又是指泉声悦耳令人心静脱俗,忘了尘世俗务。正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般。开放性回答题:泉影不可寻,则少了许多视觉上的纷纷扰扰,静心倾听,泉声自然悦耳得多。佛家坐禅讲究瞑思,正是此理。“高贵之处”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五、课堂作业(另印)(10分钟)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精读精讲第八段、完成课堂背诵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
22、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二、课文朗读、教师范读后三段。、学生自由朗读后三段。、指定两人次朗读后三段“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全班朗读“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发出不同的声响”。、快速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三、课文理解、完成课堂训练、评讲课堂训练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训练、预习林中小溪、课后补充阅读夜航船夜航船余秋雨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学家张
23、岱的夜航船。这是一部许多学人查访终身而不得的书,新近根据宁波天一阁所藏抄本印出。书很厚,书脊显豁,插在书架上十分醒目。文学界的朋友来寒舍时,常常误认为是一部新出的长篇小说。这部明代小百科的书名确实太有意思了,连我自己巡睃书架时也常常会让目光在那里顿一顿,耳边响起欸乃的橹声。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我的家乡山岭丛集,十分闭塞,却有一条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总能听到笃笃笃的声音从河畔传来,这是夜航船来了,船夫看到岸边屋舍,就用木棍敲着船帮,招唤着准备远行的客人。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是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鼎湖山听泉 苏教版 初中语文 上册 鼎湖山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