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doc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长安四中 田菊艳【课题】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内容】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达坂城的姑娘【课时】 1课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材分析】独特的民族风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习和感受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基础上以教材内容内依据拓展、延伸,本课充分利用音乐资源,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音乐作品分析】(1)辽阔的草原是一省流传在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是蒙古族民调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歌词表现蒙古族青年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旋律开阔悠长节奏舒缓,悠长给人浓郁的
2、草原特色的形象。(2)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用民族语言演唱。(3)大阪城的姑娘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从小接触音乐方面知识较少,了解的太少,没什么基础,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流行音乐、但对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几乎不了解,更没兴趣,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爱好入手,从学生实际出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逐步渗透蒙古、藏族、维维尔族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对三个民族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成民族音乐的因素。并能掌握相关知识,加深
3、印象并逐步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代表性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民歌的风格特征。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等三方面对两个民族音乐进行对比。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组学习,搜集蒙古、藏族的地理、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分析形成民族风格的因素。【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两首歌曲,通过对比分析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等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蒙古民歌、藏族民歌特征。【教法与学法】本节课将采用讲解、引导、启发、举例、对比、探究等方法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学生讲运用自主学习
4、、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熟悉的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风,学生可跟着音乐唱起来,之后观看民族风景民族的服饰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直观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引入课题独特的民族风,涉及到的民族有蒙古族、藏族。(设计意图)播放一首流行歌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情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播放中国地图图片,学生通过观看三个民族的地理分布,进一步探究三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们的性格特点及宗教信仰等相关知识。(设计意图)分组搜集讨论,将结果展示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并能积极发言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欣赏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独特的民族风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三节 独特 民族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