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交流服务的。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通过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定量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获得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从各个方面出发,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方面提出一些实施的措施和方法。一、情况分析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
2、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 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对初中英语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
3、问题。 二、分析原因(1)缺乏必要语言环境。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去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应用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还是那种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形式,缺少学生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 (2)教师口语水平偏低。目前不少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
4、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不利的。 (3)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而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班级容量较大,一般在50-70人左右。班级人数过多就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减少,口语的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4)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我国学生由于教师的口语水平较低,电化教材设备和资料较差等种种的原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这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 (5)“恐讲心理”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
5、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讲” 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6)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英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语言积累不够,脑海中只有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单句,没有语篇感,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景中表演,不能灵活表达。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像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
6、育方法是让学生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各种事实,并且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途径,也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教师要求做什么,学生才做什么,更谈不上课外主动思考和运用。学生最多也只是按教师要求背一背单词和课文,要不就是表演课文,即使是教师要求下的自由表演也还是离不开文本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少用英语的主动性,少了思维的参与,自然而然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在“学好”的基础上说
7、“运用”都如此难,更何况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还没“学好”就谈“运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的打好基础是必需的,其次才是让学生发散思维。三、采取措施及具体实施(一)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坚持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多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关键是一定要坚持说下去,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
8、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语渐渐听熟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地听清楚了。听力理解提高了,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没有足够的听地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所以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教英语。 (2)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谁越是敢说,多说,谁就越早学会说英语。学生开始说英语时,免不了会有些紧张、害怕、害羞,教师应热情鼓励,及时帮助,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说下去。一个轻松、宽松的环境,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一个鼓励、期待的眼神,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说英语。每当学生能正确地说想要表达的意思时
9、,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产生自信心和主动性,进一步努力想方设法去提高说的能力。 (3)注意纠错的艺术,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尊心。学生初学说英语,出错是难免的,因此教师应注意改错的艺术性。有的教师习惯于一发现错误就立即打断学生,进行直接纠正,并要学生重复教师的正确句子。这种改错的方法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宜多用,因为它往往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不利调动学生参与口语实践的积极性。教师的纠错要有所选择,对一些小错,尤其是学生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就不宜有错必纠,因为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会自行得到纠正的。即
10、使需要纠错,也最好由学生自己纠正。当学生说英语出现了严重错误时,则必须纠正。但也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切忌粗暴打断,更不能训斥指责,最好采取间接纠正的方法。 (二)对学生的要求 (1)自我设置语言环境: 学习一种语言,需要在自己大脑里建立这种语言的意识,用这种语言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转换成外文。自我设置一种语言环境,就是自我充当由自己设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某一角色,有声地完成其语言任务。假定要召开一个英语演讲会,自己是演讲会的主持人,那么就应该设想如何约稿、如何布置会场、大会主席该如何致词等,让自己进入这一角色,有声地完成整个过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
11、选择“环境主题和角色”。在这样一种口语环境下使用外语,有如音乐家在演奏时见到音符就出声,拳击手见对方的破绽就出击,反应必须及时到位,要求的是一种“技能”,而不仅是“知识”,要求一定程度的“熟练”,而不仅是“知道”。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这样的思维和训练。要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起外语语境,需要一个阶段用一定的强度、用相当的数量对自己的大脑施以相当的“强制”来进行。过了这个阶段,才是对新建立的语言体系进行补充,使其日臻完整。单靠平平常常的积累很难达到这个境界。 (2)过好口语三关: 1,发音关;发音的正确清晰,是口语的第一关。生活在中文环境里的人,要准确掌握一门外语的发音,
12、需要经过一个刻意追求的过程。学发音要有一个阶段狠劲地注意口形和部位。不妨“勉强”一些,“夸张”一些,像京剧道白那样“过分”地咬准。正确的发音习惯之后,会逐渐变得自然。我们听外国人说中国话,只会对他们的发音准确而惊叹,而不会对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省力而认为不好。没有经过刻意准确的阶段就追求“自然”,这样发出的音只是一种不三不四,大体上有点像,却谈不上正确的声音。有的音发得不准确,主要是口形和部位不到位。如是英语的一个特殊发音,许多人把它读作,自认为比较接近了,其实是错了。甚至有的中国老师这样教:“读这个音本应该将舌头伸出来,但不伸出来也可以,外国人也能听懂。”这不是在教学生“中国式英语吗?”如果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初中英语 交际 能力 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