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级《学堂乐歌》教案.doc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级《学堂乐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级《学堂乐歌》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年级学堂乐歌教案课题那些留在校园的记忆学堂乐歌教学目标一、聆听送别、祖国歌、黄河,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并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方法和反映的时代思想。二、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其重要意义。三、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教学重点了解、体验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设备教材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1、学堂乐歌 中国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19
2、00年“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1902年颁布学堂章程,对乐歌课的开设予以认可。2、送别是美国音乐家奥特威在1913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歌曲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70年代拍摄电影城南旧事中,此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歌,至今仍久唱不衰。3、黄河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自己谱曲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约作于1905年。首载于1937年出版的心工唱歌集。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第二乐段音调高亢激越,节奏现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4、祖国歌作于1905
3、年。是作者根据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歌词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由于曲调是采用民间的音调,因此琅琅上口,唱起来更觉亲切、动听,这首歌在当时曾受到广泛的欢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教学过程(课前出示显示执教者信息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为送别伴奏)组织学生就做。课前礼仪: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对现在播放的这段旋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送别)(引导学生回答)师:96年对于历史只是沧海一粟,而一首歌曲如果能够历经96年的岁月洗礼依然
4、能够打动你我,我想这足以能够书写一段音乐传奇。送别就是这样一首跨越96年的历史依然能够打动你我,书写音乐传奇的作品。我们今天的课就从歌曲送别开始(伴奏音乐持续,音量稍弱)师:播放视频(课件出示歌曲送别视频资料)师: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生:师: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堪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形象的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由于它反应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因此在20世纪初这类歌曲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学堂乐歌(导入320)(课件出示课题:那些留在校园的记忆学堂乐歌)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并阅读第174、179页这四段文字生:(阅读文字)师:通过阅读文字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5、?生:师:(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组词来概括:历史背景、创作方法、表现内容、影响等。)师: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逐渐兴起。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重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师:下面让我们随着歌曲祖国歌一起走近学堂乐歌。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课件出示:祖国歌乐谱并播放)师:(引导学生谈歌曲情感)生:师:(总结)这首歌曲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了祖国地大物博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首歌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生:(谈感受,很多学生会表达不喜欢)师:为什么?生:师:(表达自己的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堂乐歌 新课 标人音版 高中 二级 学堂 乐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