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语言激励、成果展示、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讨论分析战争胜败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学生的历史洞察力,结合卫温到达夷洲
2、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区分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的不同,认识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准备: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同步训练册进行预习,并对内容进行填写。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谁能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强调;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一统时期。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期,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
3、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板书课题:第四单元 第18课三国鼎立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军阀长期混乱,你知道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几次吗?(学生回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让学生把战役名称写在黑板上。)教师强调:不要出现错字。(二)预习检查,展示自学成果。关于这两次战役的相关概况,老师想请教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学生纷纷举手)1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次著名战役,成败与否对双方控制北方地区尤为重要。对于这次战役,谁愿意把预习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预习内容如下)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 背景 一带的(人物)势力不断增强,河北一带的势力很大。 时间
4、过程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曹操逐步统一北方(为了解学生预习的大致情况,教师选择中等水平的学生,对其自学成果,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汇报。对出现的错误也交给学生进行讨论、校正,最终形成正确的答案。之后,要求学生对上述内容计时记忆巩固,教师按学习小组抽查,做出评价,及时表扬鼓励。)2同学们,现在请你想一想,学习战役,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生答: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特点、影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补充。(投影表格,再次对官渡之战进行要点梳理,强化知识。)战 役名 称时间流 域交 战双 方结 果影 响特 点官渡之战(要求完成表格,答案明确后,进行速记比赛。)3官渡之战让我
5、们认识了能谋善断的军事家曹操 ,那么,他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呢?(学生思考、讨论,作出回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袁绍骄傲轻敌;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偷袭袁军的屯粮处,是取胜的关键。)4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对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直到207年获得最终胜利,当他班师回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篇龟虽寿。(投影展示 ,学生齐声朗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同学们思考,诗歌表达了曹操怎样的境界?(生答:表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渴望建功立业,实现天下的统一。)在他南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将遇到哪些对手呢?又经历什么战役?(生答:刘备、孙权;赤壁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鼎立 新课 标人教版 初中 历史 上册 18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