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中学美术第13册《格尔尼卡》教学实录.doc
《新课标人教版中学美术第13册《格尔尼卡》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中学美术第13册《格尔尼卡》教学实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中学美术第13册格尔尼卡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作品格尔尼卡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及象征性手法;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2、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热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创造性思维,爱好和平的思想。(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一、预见教学,明确目标 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现状进行教学预测,并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搜集资料,科学设计
2、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语言并制作教学课件。二、搜索资料,感知欣赏生根据所学课题进行多渠道的资料收集(或小组分工搜集),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欣赏文本,享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三、设置问题氛围,激发探究热情师:宣布上课后不做任何解释,直接请一位男同学上台正面对着全体同学7-8秒钟,再回到座位上坐下,其他学生由于事先不知道老师的目的都很奇怪,注意力开始集中。师:下面请同学们在两分钟内为这位同学画一张头像。生:惊讶,觉得没有仔细观察会画不好。师鼓励:象不象没有关系,根据你的最初印象画就可以了。(放低要求,使每位同学无负担的表现)师请生上台展示并问:很多同学
3、画的都是他的正面,怎么不画画他的侧面呢?生:因为看不到侧面。师提出疑问:当同学面对我们时,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正面,可是,难道,他就没有侧面吗?生答:有啊(预料之中)。师继续问:你能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出他的正面和侧面吗?大家不妨动手试试?生争论并动手尝试,尝试结果为:学生在一张纸上分别画出正面像和侧面像(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侧面像)。师表扬生:虽然我们看不到他的侧面,但是很多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它画了出来,画的象不象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真实表现了自己的感受。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运用了这种方法。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讨论无结果(预料之中)。师导入: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在20世纪初时也探讨过
4、这个问题,并通过一年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找到解决的方法。同学们想知道毕加索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吗?生有疑问更迫切想知道答案。师:我们现在就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代表作品格尔尼卡中找寻答案。(师课件出示作品图片及课题)四、对话交流,质疑解疑师:课前同学们在预习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一定有很多收获和体会?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生介绍收集的部分资料及体会(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生:课前我看过课本的介绍,知道毕加索是一位立体主义绘画大师,可是什么是立体主义啊?我感觉格尔尼卡中的人物和动物画的挺平面的,一点都不立体 。而且画的也不象,要不是知道它是大师的作品,我还以为是一幅幼稚的儿童画呢?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
5、同感?(不少同学举手认同)。生通过录像介绍了作品创作背景,但对画家表现自己情感的方式感到不解;生介绍毕加索创造作品时的情感和目的,并以网上收集的小故事介绍毕加索是一名爱憎分明、追求正义的画家;生对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提出疑问,感觉作品形象变形丑陋画的不象,看不懂等等。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也很大胆,通过课前准备我们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产生了不少疑问。老师注意到很多同学对作品中的形象和表现方法感到疑惑。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再次走近格尔尼卡。师展示课件进行引导(格尔尼卡作品分析图和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烘托悲剧气氛):作品中毕加索抛开了写实手法的束缚,而是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有力的揭露了法西斯的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格尔尼卡 新课 标人教版 中学 美术 13 教学 实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