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 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木兰这个艺术形象的个性魅力及其社会价值进而挖掘古今中外的人喜爱这个艺术形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木兰的个性魅力,来自于其个性的丰富:既富有传统底蕴的美至孝、爱国、不慕功名利禄、勤劳能干,是一个忠孝两全、勤劳
2、善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视名利如粪土的女性形象,她符合传统对女性的要求,富有传统底蕴的美;又闪烁亮丽的现代光彩强烈的自主意识、卓越的才能。木兰这位中国封建时代的青年女性通身掩饰不住的极强的自主、自强、自尊的现代气质。木兰形象的社会价值,来自于形象中寄寓着劳动人民的理想孝女的典范、巾帼英雄的典范、民族融合的见证、妇女要求平等独立解放的宣言。关键词木兰 艺术形象 个性魅力古代文学中描写妇女、甚至以妇女为创作重点的作品可谓是车载斗量。然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其中那部分无视妇女人格尊严,将妇女作为玩物而吟咏的作品,在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号角声中,沉入历史的浪底;而那部分关注、同情、欣赏妇女的作品,往
3、往虽历时长久,却能常读常新,感动读者。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后者的艺术形象具有强大的魅力、能满足不同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吧!而这类女性形象中,最光彩夺目、充满英雄气概的应该是木兰辞中的木兰这个形象,她不仅被古人爱恋,还被今人爱恋,包括中国的、外国的今人,好莱坞不是拍了她的动画又在策划拍她的电影吗?恐怕还将继续被后人爱恋吧!那么,木兰这个艺术形象本身的个性魅力在哪里呢?以及这个形象的社会价值又在哪里呢?笔者试图在文中探讨这两个问题,进而挖掘这个穿越时空的艺术形象被世人爱恋的原因。一、木兰个性魅力,来自于其个性的丰富(一)富有传统底蕴的美木兰的魅力来源之一,是无以伦比的内在美,作品中没有刻画她的“秀外”
4、,这对我们苛求美的心理来说的确是大大的遗憾,但无可挑剔的“慧中”随即弥补了这个遗憾。1.至孝(1)代父从军,替父分忧。诗歌一开始就说木兰停机叹息,叹息的原因不是为少女闺房私事,而是在于父亲被点名出征这件事。由于父亲年纪大了,又没有大儿子,木兰作为女儿就为此深感焦虑,因此愿意替父分忧,代父出征,是对父亲的至孝。(2)征途艰苦,眷眷思念。“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父母饱含深情的呼唤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征途的渐行渐远将木兰对爷娘的思念在时空中延长拓展。(3)辞赏还乡,承欢膝下。木兰不慕英雄之名,只为尽孝于父母。木兰战功赫赫却不愿接受可汗的封赏,而只愿回故
5、乡见爹娘。这说明木兰替父亲建立功勋,为父亲赢得美名,而不愿以英雄的身份面世。她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尽早回家见爹娘,以尽孝道之心。木兰还乡后的铺排描写洋溢着热烈、欢快之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木兰和家人团聚的愉快心情和还“我”女儿本来面目时的轻松感受。可见,木兰只愿意过和平的、平凡的妇女生活,从军不为功名,只为替父分忧。在这个百善孝为先的国度里,木兰的一片孝女之心如同玉壶冰心,让人顿生爱意。2.爱国近来,有学者以为木兰代父从军的唯一动机是替父分忧,并非因爱国而征战。因此,否认木兰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情。笔者以为,这是有失偏颇的。原因如下。(1)积极参战、备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
6、市买长鞭。”以互文的手法,叙述了备战经过,她欢快地迈着激动的步伐四处奔忙积极备战。父亲年老不能参战,可以像石壕吏中的老翁“逾墙走”,逃兵役;也可以出钱买人代兵役。可见,木兰是主动选择代父从军的。因为以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作为动力,木兰才会如此心甘情愿并乐在其中。(2)勇敢作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战的寒苦、战斗的频繁和历时的久长磨炼和造就英雄的性格。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文天祥云:“时穷节乃见。”艰苦恶劣的战场环境下,木兰精忠报国、舍小家而保大家的崇高思想愈加得以彰显;文章还反复渲染征途中对爷娘的思念,如此铺排渲染是突出表
7、现巾帼英雄情怀,让木兰对爹娘的思念成为作战时的负牵引力,在克制中完成小我转向大我的演绎。(3)辞赏还乡。拒绝高官厚禄,说明木兰不为功名利禄,这表明木兰出征目的只为抵御外患,保家卫国。3.不慕功名利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高官厚禄都不是她所羡慕的,因此,她干脆利落的拒绝了封赏。这是何等的清雅与高洁啊!须眉的李白虽然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在高官厚禄的召唤下还是出仕了的。有人认为,木兰拒绝了封赏,不是不愿,而是不敢。但十年军营的女扮男装没有被人发现铁证如山,难道高高在上的宰辅地位女扮男装的难度会
8、大些吗?因此,拒绝是意愿的选择,是不慕功名利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还乡后欣喜地梳妆打扮,她陶醉在喜欢的羡慕的生活中,对舍弃唾手可得的功名利禄没有一丝一毫牵挂。4.勤劳能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正对着大门纺织,即便是有所思也没有停下劳动的双手;准备行装时的忙碌,木兰也是亲力亲为;这样的女性,并非水浒传中的母大虫顾大嫂,封建时代要求女性具备德、容、工(女红)、言四种美德,木兰能纺纱织布,是符合传统要求的女性形象。综上所述,木兰是一位忠孝两全、勤劳善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视名利
9、如粪土的女性形象,她符合传统对女性的要求,富有传统底蕴的美。(二)闪烁亮丽的现代光彩1.强烈的自主意识主动选择代父从军。与其它同时代的讲究“三从四德”的女性相比,她自主地选择了生命之花绽放的方式:在几乎已经定好的生儿育女的生命轨道上,她走了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崭新的路,显示出他人所没有的自主精神。可以想象,女子从军在那个时代是闻所未闻的、骇人听闻的,亲友、邻居必定百般阻拦,但她无视社会舆论,不理陈规陋习,不被他人左右。2.卓越的才能(1)高超的武艺。俗语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高超的武艺,木兰空有至孝之心满怀,报国之情万丈,恐怕只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嗟叹,也跨不上马鞍,更遑论驰骋沙场了;
10、当然,在残酷的战争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情况下,她自保都没有可能,更谈不上功勋卓著了。(2)能征善战的智谋。从她在战争中保存自己并建立功勋来看。她不但保存自己,而且建功立业了,应该是智勇双全的人。从赏赐的级别与官级来看。普通的士兵,功勋卓著说到底最多受到上司的嘉奖,了不得得到兵部级别的嘉奖吧?而木兰可是“归来见天子”,是国家元首亲自接见,亲自犒赏。没有一定的官阶是见不到天子的,此其一。其二,“木兰不用尚书郎”,皇帝亲赏尚书郎的官职,在官职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皇上也不可能不念及官员任命制度,随心所欲地将一名普通士兵升为正一品的官职。可见,木兰应该有较高的军衔了。而拥有较高的军衔不是
11、拥有高超的武艺就能达到的,还要拥有能征善战的智谋,能够指挥,善于指挥。与同时代的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相比,她显示出他人所无法企及的卓越的才能。智勇双全的木兰是她们的梦想。由此推之,木兰这位中国封建时代的青年女性通身掩饰不住的极强的自主、自强、自 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木兰形象及其意义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
12、以下是正文。尊的现代气质。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是现代女性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而在这个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思想行为上竟已体现出现代“人”的思想,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即使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也将为她而折腰。 总之,在木兰的身上既有传统美,也有现代美;既有少数民族女性美,也有汉族女性美。她是一个典型的形象,是当时现实生活中所应有的人物,是千百个北朝劳动妇女的代表。她勤劳,情感丰富真挚,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大胆有为的性格和不贪图功名富贵的品德,普通劳动妇女也是如此。但诗歌所表现出的木兰其强烈的自主意识以及极强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是少见的,尤其是在一个宣传女子服从男子,是男子的依附品的社会里,甚至只是千百
13、年来女性的理想。二、木兰形象的社会价值,来自于形象中寄寓着劳动人民的理想1.孝女的典范木兰为当时社会树立了一个孝顺父母学习的典范。木兰诗最早见于南朝陈•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据此推算其产生的时代不晚于南朝的陈。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教鼎盛时期,佛教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人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纷纷斩断六根,脱离父母出家当和尚。从儒家思想看来,“父母在,不远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做儿子的要替父母尽忠守孝,出家当和尚乃大逆不道,是极为不孝的行为。因此,用“木兰”这一孝女的形象召唤孝道思想的回归。2.巾帼英雄的典范备战中欢快的步伐,征途中的一往直前,征战中的九
14、死不悔,归乡中的义无返顾,木兰听从国家的召唤,决不吝惜有用之身;当国家太平时,决不邀功请赏。3.民族融合的见证木兰辞出现于民族融合时代、民族融合地区,在流传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对其进行了不断地修改、加工、提炼,一直进行到郭茂倩乐府诗集刊录此诗才停止。这使木兰身上既有少数民族少女的善于骑射,尚武崇力的特点,又有儒学忠勇仁义孝悌等理念。可见,木兰形象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的实证。4.妇女要求平等独立解放的宣言在男人的世界里,面对艰苦卓绝的战争,面对让女人走开的战争,木兰表现得如此优秀,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已不足形容她,是巾帼超越须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
15、,安能辨我是雄雌!”既表现了女性扬眉吐气的豪迈,也宣示着:只要给女性同样的机遇,女人也能干出伟大事业!男女的差别并不是天壤之别。通过木兰这一形象,表现了女性要求平等独立解放的呼声,以及有能力要求平等独立解放的信心。综上所述,木兰这一形象以其富有传统底蕴的美、闪烁亮丽的现代光彩,吸引着人们去了解她,挖掘她;在她的身上,寄寓着社会对孝、对忠、对民族融合、对妇女解放地认同与追求。因此,她能感动古今中外的了解她的人。参考文献:1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季羡林.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3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
16、992.4语文七年级教师用书•上.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5贺玉萍.木兰辞创作时代与作者之探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4, 19(1):20-21.6王永.木兰诗思想倾向新探J.名作欣赏,2001,(2):109. 7邹光椿.试说木兰诗的作者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作者单位:湖南常德市第三中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17、&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
18、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
19、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