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未对侵华作正式书面道歉的文化心理分析[权威资料].doc
《战后日本未对侵华作正式书面道歉的文化心理分析[权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日本未对侵华作正式书面道歉的文化心理分析[权威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战后日本未对侵华作正式书面道歉的文化心理分析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就侵华战争问题日本至今未对中国作正式书面道歉,有各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将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日本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观以及序列意识;日本人对名誉的过分敏感,其中又包含其极度自负与极度自卑心理的混合;所谓“耻感文化”对日本行动的影响;最后则是日本人的受害者心理与受害者逻辑对其拒不道歉的影响。笔者以为我们应当客观理性地去了解日本人“为何这么做”,但并不代表赞同或同情日本此举。 关键词:日本道歉;文化心理;序列;耻感文化;名誉;受害心理 二战后,日本并非完全否认侵华战争、也并不是从未对中国表示过
2、歉意;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角度入手解释为何日本没有对中国就“侵华”战争作出正式的“书面”道歉。 一、战后日本就侵华战争对中国道歉的基本情况 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态度最初体现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95年著名的“村山谈话”承认侵略,向受到日本伤害的亚洲各国表达了歉意,但是口头形式;2001年小泉纯一郎访华,口头表达了对侵略战争的歉意;而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以正式文件形式成了“侵略战争”的性质,却无“道歉”。 日本官方向中国表达过口头道歉,但其一日不作出正式
3、书面道歉,就会助长日本国内扭曲历史、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风气,有损于中日两国发展更进一步的友好关系。 二、日本对战争的定位 从他国视角评判,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是错误的和不正义的,但在日本人看来这是合理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故意去做其认为是错误的事情。 日本人为何竟自以为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是“正确”的? 首先,国家对外行动是否正确的唯一判断标准是该行动是否符合其本国国家利益。 日本资源匮乏、山地多而耕地不足且自然灾害频发,其生存、发展空间确实有限,因此日本渴望对外扩张。侵略中国在日本人眼中是开拓疆土、获取更大生存空间、为日本人民谋求更多利益,符合日本国家利益。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国家采取
4、“自助原则”也是正常的。日本人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一切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即使损害了他国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日本传统文化心理中有着极其强烈的“序列”意识。 受日本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日本人严苛地遵循等级层次的精神的影响,日本人倾向于把国际社会也看做一个等级社会,各个国家依据各自的实力、地位和影响力各归其位、各安其分、各尽其责。在一个体系内部,“只有成员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序列和为此,才能维持平衡,才能起到稳定的作用”+。 正如柏拉图早期提出的淳朴的社会化分的概念,人有金、银、铜、铁不同的“天赋”,各自根据其能力在社会中尤其恰当的位置,一旦低资质的人占据高位而高资质的人沦落低位,反而造成社会矛盾加剧、
5、引发社会不稳定。 日本眼中国际关系体系亦是如此,“各国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而是各尤其地位,而地位较低的国家理应服从地位较高的国家”+。近代衰落的中国应为日本的利益服务。 第三,日本在国际社会也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序列”意识使日本人相信“弱肉强食”的正当性。日本近代遭到西方列强侵略,更加坚定了其对丛林法则的信念,认为二战时期对亚洲各国的征服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求生存、避免沦为强者之食+。 因此,日本人未能真正意识到侵华战争是错误的和非正义的,所以不愿作书面道歉。 三、日本人对于“名誉”的敏感性 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人非常重视“名誉”,“名誉感”实质上是极度自负心理和极度自卑心理的混合。 日
6、本的自负心理首先来源于神话赋予的优越感,且这种优越感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得到事实的佐证。 古代日本从未被外来侵略战征服与占领过;近代日本虽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不仅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甚至还向外侵略其他国家、一跃跻身列强之间;二战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之上依然完成复兴大业、成为世界经济重要一极。 这些史实助长了日本人的优越感。要让一个极度自负的国家承认犯下过错并且正式作出深刻检讨和道歉,是很困难的。 与自负心理相对又相伴相生的是日本人极度自卑的心理。 古代日本在中华文明圈内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学习中国;近代日本转向西方文明,虽然取得巨大进步,但在西方文明体系中日本还是
7、处于边缘地位。日本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能力强、效果好,却没有能够产生一种足以大范围影响其他国家的“日本文明”、成为核心国家。正如亨廷顿的质疑是否存在独立的“日本文明”? 游离在文化边缘的自卑感“会经常地造成一种紧张状态,人不可能长期地忍受这种焦躁不安的状态,因此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会从相反的方面来自我调解”+,因此日本不仅不承认错误,而是以相反的“拒不道歉”来掩饰内心的自卑。 综上,极度自负与极度自卑的相伴相生令日本人非常重视“名誉”并非德国那样“道歉而获得世界各国一致赞扬”的名誉,而是类似于“面子”即使做错也不承认。 向中国作出书面道歉无疑是对其“国家名誉”的挑战,这令很多日本人难以接受。 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权威资料 战后 日本 侵华 正式 书面 道歉 文化 心理 分析 权威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