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doc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张冠文【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专 题 号】G381【复印期号】2010年05期【原文出处】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京)2009年12期第2024页【作者简介】张冠文,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关 键 词】EE在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像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普遍缺乏主体参与意识,整个阅读过程思维层次往往处于比较浅显、初级的阶段。在新课程背景下,改进并深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深入理解文章,是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展评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有判断力的读
2、者(Critical Reader)。一、评判性阅读教学简介评判性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阅读中评价、推断并根据事实论据得出结论”(Carr, 1988)。评判性阅读教学是当前国外流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它遵循的是元认知(Flavell, 1976)的阅读观。如果说“传统的阅读观是一种自下而上、基于语言的阅读,认知的阅读观是一种自上而下、基于知识的阅读”,那么“元认知的阅读观本质上是读者对自身阅读的调节”,它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对自身的阅读进行监测和控制的循环过程”(Block, 1992),它强调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的阅读观倡导评判性阅读,它认为读者在阅读中不只是被动
3、地获取信息、理解文章,而应主体参与阅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进行有效的阅读,并通过与作者不断地“对话、沟通和交流”积极构建知识,对文章和作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成为有判断力的读者。评判性阅读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评判性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评判性阅读教学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机械、被动地记忆并复述,他们充分发挥主体性,踊跃参与教学,思考探究,反思质疑,分析评价,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有判断力的读者。在评判性阅读过程中,除了运用略读、
4、扫读等常规的阅读策略梳理信息、理解大意外,还需要运用其他的策略进行深入的阅读。比较常用的策略包括:预览(preview)、注释(annotating)、概述(summarizing)、分析(analyzing)、提问(questioning)、猜测(predicting)和评价(evaluating)等(Flynn, 1989)。它们相辅相成,使整个阅读过程成为双向的、开放的、动态的过程。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评判性阅读教学是对常规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教师要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1.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过程(1)读
5、前在读前环节,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他们关于文章主题的知识和体验,使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状态,为将要进行的阅读做好准备。在常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采用介绍文章内容等方法,学生较少主动参与,效果不佳。在评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尝试采用更为积极的方法开展教学,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比如,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下同)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关于好莱坞影星奥黛丽赫本的文章。在读前环节,笔者让学生初步浏览文章,并结合对奥黛丽赫本的了解,对文章大意、作者观点等进行大胆猜测。起初学生只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层次、有新意的观点。于是,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让他们从文章的细
6、枝末节中寻找蛛丝马迹,如从文章的体裁、出处、篇幅、段落首句以及作者观点等方面捕捉信息,大胆猜测推断。在笔者的启发与点拔下,有的学生提出由于文章选自杂志而且篇幅不长,所以应是一篇比较通俗浅显的有关奥黛丽赫本生平的简介,娱乐性多于纪实性;有的学生认为文章题目中的all-time favourite流露出作者对赫本的喜爱和欣赏之情,从而奠定了文章褒扬的主基调,而且作者很有可能是她的影迷;还有的学生认为文章只是泛泛而谈赫本的演艺生涯,没有突出她与众不同的演艺风格和特色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热身,兴趣盎然,踊跃参与,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2)读中在读中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通过与作者对话
7、、沟通和交流,积极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阅读文章。注释是读中环节使用频率较高的策略之一,学生边读边标注不理解的内容或重要的信息,并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疑问和评价等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为之后深入阅读做好准备。提问是一种使用较广而且比较有效的阅读策略,分为提问自己、提问作者、提问文章三个层面。例如,笔者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阅读文章Colours and Moods中第二部分Calm Colours时,让学生运用提问的策略进行阅读,效果较好。笔者引导学生在“提问自己”时从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
8、所想切入。比如,我对冷色调有什么样的感觉?文中提到“冷色调会使人平静下来”,我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我对冷色调还有其他的感觉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在“提问作者”时,笔者让学生针对作者的“冷色调会使人平静下来”这个观点进行探讨,并提出疑问:所有的冷色调都会使人平静下来吗?那么黑色呢?有时黑色不仅不能让人平静下来,反而会引起害怕、焦躁等强烈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针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补充说明,或重新定义。笔者借助“提问文章”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文中提到“蓝色代表悲伤”“白色代表纯净”,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中国蓝色和白色分别代表什么?蓝色和白色在中外文化中分别有什么不同的
9、含义呢?其他冷色调是否也有这样的差异?暖色调呢?在这一系列的提问中,阅读活动不断拓展延伸。提问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构建知识、主体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对文章的第二次创作。积极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大胆猜测、不断验证并继续猜测的循环过程。当学生的猜测结果和文章内容有出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更深刻地解读文章和作者。笔者在教学上述文章第三部分Warm Colours时,让学生猜测作者会提及哪些暖色调。学生提到黄色、橙色、粉红色等颜色,也有学生提到绿色和红色。对此笔者未立即评论,让学生继续阅读并从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发现文中提到了橙色和黄色,但没
10、有提及绿色和红色,相反作者把这两种颜色分别归类为energetic colours(有活力的颜色)和strong colours(强烈的颜色)。于是,笔者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引导他们再次细读文章的第一段,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学生认真阅读后认识到,作者并不是按惯例把颜色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这两类,而是把颜色分为冷色调、暖色调、有活力的颜色和强烈的颜色这四类。通过这样的猜测和思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进了一层。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文章所用的时态和语态着手,理解作者潜意识里想要表达的信息。比如,“如果文章用一般过去时的主动语态来叙述,则作者暗示了文章叙述的是客观事实,因为这是历史类文章
11、惯用的叙事方式;而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则暗示了文章叙述的是客观真理,因为这是科技类文章的行文方式”(Correia, 2006)。上文提到的有关奥黛丽赫本的文章,作者以一般过去时的主动语态来叙述,隐含的意思是本文是关于奥黛丽赫本的真人真事,没有丝毫虚构之处。又如,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关于电脑游戏的说明文,全文以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叙述,可以看出作者想从客观、科学的角度说明这个电脑游戏确实很好。(3)读后读后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文章和作者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仅学生的评价能力亟待提高,其评价意识也普遍不强,往往被教材范文的“权威”震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英语 教学 开展 评判 阅读教学 尝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