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doc
《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自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创立了唯物史观,至今已有157年了。自李大钊于1919年发表我的观一文,在中国系统地唯物史观,至今也有84年了。在20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运动出现了第一个低潮期。那么,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史观已是明日黄花,风光不再?其命运是不是吉凶难“卜”?这些问题尖锐地摆在世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者面前。当前,中国史学界正就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开展讨论。本文不揣谫陋,略陈瞽见。一马恩文本与后人的解读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正统马克思主义传承、演化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流变,都有其内在“文本”的原因与外在“解读”的
2、动力。所谓文本,系指马恩原著与未发表的文稿。依其时间顺序与相应的性质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41年至1842年,此时马克思尚属青年黑格尔派。其主要文本为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差别。这一时期,马克思尚未从唯心主义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但其思想已初具批判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第二阶段为1843年至1847年,此时马克思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共产主义理想。其主要文本有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1844年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等,以及与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这一时期,马克思认为不是如黑格尔所说国家决定了市民社会,恰恰相反,是代表现实
3、物质关系的市民社会决定了国家,并由此引申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的思想。马克思还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而社会的阶级对立导致人的劳动、人的实践之异化;只有扬弃这种异化,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他还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一些学者也把这一时期称为青年马克思。第三阶段为1848年至1883年。其文本有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及资本论三卷,其中第1卷在马克思在世时于1867年出版,第2卷和第3卷在其去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和增补,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
4、版。这一时期,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进而建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他还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一些学者把这一时期还称为老年马克思。第四阶段为马克思之后的恩格斯阶段。其文本有恩格斯著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在这一时期,恩格斯在宣传、捍卫、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深入研讨了自然辩证法。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着重阐述异化理论和实践哲学的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恩格斯于19世纪末发表了关于费尔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唯物史观 历史 命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