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初中七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课堂实录.doc
《北师版初中七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初中七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课堂实录.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课堂实录一、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这里边有大家熟悉的三角形,也有用三角形设计的美丽的图案:小猫和面具。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课前安排大家进行了一番预习,看看大家预习之后有什么收获。请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叫三角形?点评:教师在导入语中点明了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三角形,明确了学生学习本堂课的认知基础.【生】: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好,你请坐。在这里,
2、老师要强调两点:1.这三条线段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2.三条线段必须首尾顺次相接。再请大家回答第二个问题:三角形有_条边,_个内角,_个顶点.【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师】:(操作课件)三个顶点。大家来看一看,三条边,这是三个内角,三个顶点,没错。第三个问题: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三角形”可用符号_来表示,顶点分别为A、B、C的三角形可记作_.【生】:三角形可用符号“”来表示,顶点分别为A、B、C的三角形可记做ABC。【师】:老师强调一点:在表示三角形ABC的时候,表示三个顶点的字母的顺序可以任意排列,比如大屏幕上的ABC还可以表示成CBA。ABC图1【师】:下一个问题:如图1
3、,ABC中,A的对边是_,也可以用小写字母_来表示;_的对边是AC,AC也可以用小写字母_来表示.首先A的对边。【生】:A的对边是BC,BC可以用小写字母a来表示。【师】:嗯,继续。【生】:B的对边是AC,AC也可以用小写字母b来表示。ABCDE图2点评:以上完成了对于三角形的基本要素的教学,由于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上回顾巩固的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的概念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的感觉.【师】:很好,请坐.(操作课件)再看一个问题,图2中一共有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生】: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师】:它们分别是【生】:它们分别是ABD、ABE、ABC、ADE、ADC、ABC.【师】:几
4、个?【生】:6个。【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吗?【生】:我先从最基本的开始数,可以得到三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D、ADE、AEC。【师】:(操作课件)是这三个,是吧?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并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要尽量用准确的数学用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此处学生答“我先从最基本的开始数”,那么什么是最基本的呢,虽然可能师生都明白这种说法的含义,但是这种说法毕竟是不准确的。【生】:是的。【师】:然后呢?【生】:然后再两个两个地数,可以得到ABE、ADC,最后数最大的三角形ABC。【师】:好,你回答的很好,请坐。她是先数基本的,然后两个两个数,大家还有没有其它办法?【生】
5、:我是通过数BC边上的线段条数来解决的。因为这些三角形有同一个顶点,只要数出BC边上的线段条数,线段条数与三角形个数对应。 【师】:那怎么来数BC边上的线段条数呢 【生】:先看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有三条,分别是BD、BE、BC,然后再看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2条,分别是DE、DC,最后再看以E为左端点的线段,只有一条EC.这样边BC上总共就有1+2+3=6条线段,所以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师】:这个方法不错吧?同学们!点评:此问题的处理体现了王老师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尽量促使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二、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1.利用小木棒搭建三角形活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师
6、】: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事先给你发的小木棒,把它打开。【生】:(打开小木棒)【师】:利用这三根小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在搭建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搭建成三角形的话,那么这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第二点,如果不能搭建成,请思考原因。开始。点评:在学生活动之前,明确活动的目的,避免了学生活动的盲目性。【生】:(搭建三角形)【师】:好了,同学们,搭建完了吗?【生】:完了。【师】:搭建成功的同学请举手。你能谈谈第一个问题吗?【生】:我认为如果取两条较短的小木棒作三角形的两条边,则第三边应该小于较短两边的和。【师】:你这个搭成了,是吧。【生】:是的。【师】:你这三根
7、小木棒的长度知道是多少吗?【生】:第一个是6厘米,第二个是8厘米,第三个是10厘米。【师】:事先我都给你标好刻度了,是吧?【生】:是的。点评:教师在课前已经将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木棒标好了刻度以便于学生探究问题的结论,说明了王老师的准备工作周到而细致.【师】:它们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是能搭建成的。你刚才说,两个短的加在一起要怎样?【生】:要大于第三边。【师】:你能从数据上简单说明一下吗?【生】:能,6+810.【师】:好,你请坐。(板书6+810.)好,同学们,谁还搭建成功了?【生】:我没有搭建成功。【师】:你拿到的小木棒长度是多少?【生】:5、8和17厘米。点评:教师准备了两组不同
8、长度的小木棒,一组可以搭成三角形,而另一组则不能搭成,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任意三根小木棒不一定刻可以搭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究竟三根小木棒的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可以搭成一个三角形呢?【师】:(板书)5厘米、8厘米,还有17厘米。为什么没有搭建成功?【生】:因为这根17厘米的太长了。5厘米和8厘米加起来都没有它长。【师】:哦,太长了。搭建没成功。那你能不能从数据上简单说明一下?【生】:5+817【师】: (板书5+817)好,你请坐。和这位同学一样拿到的是cm、8cm、17cm的小木棒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呢,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不能通过改变小木棒的长度得到一个三角形呢?来,同
9、桌两个合作一下。【生】:(活动)【师】:怎么样同学们,搭建成功了吗?【生】:搭成了。【师】:哦,搭成了。搭成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师】:刚才没搭成,现在搭成了。还有没搭成的吗?有没有?哦,崔婷,你没有搭成啊。你说说怎么回事?【生】:我是把17厘米的这根掰成了2厘米和15厘米,然后用15厘米的搭。【师】:这位同学,请你到展示台上来演示一下。【生】:我把17厘米的这根掰成了2和15厘米,先用15厘米的和5厘米的与8厘米的搭,没搭成。然后用2厘米的和这两根搭,也没有搭成。【师】:都没有搭成,你请回。他是将17厘米的掰成两段了,一段是2厘米,一段是15厘米,都没有成功。都成功的有没有?谁来展
10、示一下?赵晓燕你来。【生】:我把17厘米的掰成了9厘米的和8厘米的。先用5、8、8搭建成功了,然后用5、8、9也搭建成功了。【师】:两个都搭建成功了,刚才崔婷同学的思路很特殊,一般情况下,我们掰下一根后,会扔掉另一根,而他是掰断之后两根都试试。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呢。【生】:我把这根17厘米的掰成了13厘米和4厘米的。然后先把13厘米的与5厘米、8厘米搭建,它们都一样长了,所以没搭建成功。然后我把13厘米换成了4厘米的小木棒,搭建成功了。【师】:好,你请回,谢谢。还有其他情况吗?【生】:没有了。点评: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我们在备课时的预设与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会有不相符的时候,教师在要求学生改变17厘
11、米小木棒的长度的时候,估计是没有设计会出现学生将掰断的两段小木棒都与另两根都作了比较的情况,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本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有效的,也看出了王老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强。【师】:好,不错。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三个同学的展示,你能有什么体会?能不能说说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杨朔。【生】:我认为如果前两根木棒的长度已经是固定值的话,那么第三根木棒的长度肯定会有一个范围。第三根太短了,搭建不成三角形,如果第三根太长了,也搭建不成。【师】:好,你请坐。那么看来,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操作,还有杨朔同学的思考,我们得到: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已经确定,那么第三边的长应该有一个取值范围,对吧?【生】:
12、对。【师】:那这个取值范围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借助计算机软件来探索一下。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3,这是刚才用5、8、17搭建三角形的情况,没有搭建成功,5+817了。再来探索一下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如图4,我来拖动一下点B,此时的蓝线段是5,红线段是8,拖动点B,当点A落在BC边上的时候,大家仔细来看,此时a的长是13,三角形怎么样?没了。哪位同学能告诉我,13怎么来的吗?图4图3【生】:b+c。【师】:我们再来拖动点D,大家来看,当点D落在线段AC上的时候,此时三角形又没了。此时的小a等于3,知道3是从哪里来的吗?【生】:b c。【师】:好,除了这两种情况都能搭建成功。你能说说第三边取值范围到
13、底是多少吗?你来说。【生】:3a13.【师】:3a13.(板书)那3是怎么来的?刚才怎么说的:【生】:b c【师】:13呢?【生】:b+c。【师】:好,你请坐。同学们来看后半部分:aa,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b+ca吗?【生】: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师】:好的,顺着这个思路,你能告诉老师:a+c的和与b有什么关系吗?【生】:大于b【师】:那么a+b的和与c有什么关系?【生】:大于 c。【师】:由这三个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乔阳阳,你说。【生】: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好,你请坐。(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这个结论,适合不适合任意一个三角形呢?咱们来
14、看一看。还是借助计算机。如图5,看这里,ABC,这三个测量数据大家能看懂吧c+a-b0是正的,以此类推,这三组测量值全是正的。我来改变一下三角形的形状,拖动一下点B,改变一下点C的位置,三组测量值都是正的,是不是啊?图5【生】:是。【师】:这就验证了一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是大于第三边的。好,咱们继续来。如果把前半部分圈起来:b-ca能解释吗?班长【生】:我能上去展示一下吗?【师】:请。【生】:我先把最长的一根放在这里,然后取另外两根的其中一根,这两根的一端对齐,如果另外一根是这两根的差,那么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能组成三角形,如果它小于的话,是拼不成三角形的,只有当它大于这两根的差的时候,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三角形 北师版 初中 下册 认识 三角形 课堂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