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3.doc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语法知识3.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一、词语 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主要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短语或句子。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 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 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
2、”;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礼”“方法”。 【想一想】你能说出哪些方位名词?(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 合成的:以上、之上、上下、内外等等) 2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 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类: (1)、行为动词:表示
3、行为动作。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4)、祈使动词:表示命令或请求。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只有一个“是”。 (8)、趋向动词:如“来、去、起来、进来、出去、下去、上去”等。 (9)、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肯、应该、可以、敢、会”等。 3形容
4、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恰当地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形容词中有一类很特殊,叫非谓形容词,能修饰名词,但不能单独充当谓语。如:个别、主要、大型、初级、新式、无能、天然、慢性、共同、人为等等。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如“不是山”;动词、形容词
5、一般可以用“不”否定,如“不研究”“不整齐”。(少数形容词没有否定形式,如“雪白”“红彤彤”。 B、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如“来上海”“发展经济”。 C、不能带宾语而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如“很好”“很伟大”。 D、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很”修饰的,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如“休息”“咳嗽”(动词);“雪白”“笔直”(形容词)。如何区分呢?动词能带动量补语,如“休息一下”“咳嗽一阵”;形容词不能。 4代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
6、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在句中用以避免名词的重复。因此,代词的使用必须和它所代替的名词在人称、数量等各方面取得一致。 5数量词 一座30里高的瑶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 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八军团。 歇了一下。 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
7、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线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去一次。 6副词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8、。 (1)程度副词:很、最、太、极、更、挺、越、愈、略、稍、较、甚、颇、十分、格外、过于、越发、分外、万分、极其、异常、稍微、稍稍、尤其、尽量、更加、似乎、极为(2)范围副词:都、总、全、光、只、净、单、皆、俱、仅、凡、就、统统、总共、一共、一概、一律、一并、一齐、一同、一道 (3)时间副词:正、便、才、已、刚、在、就、永、将、曾、马上、立刻、永远、赶紧、顿时、忽然、渐渐、逐渐、早就、然后、暂且、已经、曾经、一向、从来、随即、迟早、业已、霎时、预先、早晚、不时、猛然、陡然、骤然 (4)表示频率、重复的副词:又、也、再、还、常、再三、屡次、始终、往往、不断、仍然、重新、反复 (5)表示肯定、否定
9、的副词:不、没、未、别、必、必定、必然、必须、没有、一定、的确、未必、未曾、未免、何必、不妨、不便、甭(不用) (6)表示情势情状的副词:互相、亲自、暗自、擅自、径自、肆意、大力、竭力、大肆、相继、悄悄、陆续、赶紧、默默、轻易、不禁 (7)语气副词:可、却、偏、竟、岂、倒、难道、难怪、究竟、索性、简直、幸而、反正、何尝、何不、或许、大概、明明、恰恰、只好、果然、无非、竟然、居然等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作状语,不能修饰名词,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 已经 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仿佛”表示情
10、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完成;“满”表示程度深。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词的兼类】 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现象。例如: 只有发展科学,才能建设四化。(名词) 一匹白布(形容词)没有科学的态度,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形容词) 白吃白喝(副词) 常见的兼类词如下: (1)兼属名词、动词的 编辑、领导、创作、报告、教育、代表、总结、计划、参谋、组织 (2 ) 兼属名词、形容词的 困难、精神、经济、道德、卫生、科学、文明、矛盾、
11、标准、错误 (3)兼属动词、形容词的 团结、丰富、繁荣、端正、充实、巩固、深入、方便、纯洁、明确 7连词 (一)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 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 如: 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 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他就出门了。(“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 (二)连词的分类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 、连接词或词组的:和 跟 同 与 及
12、 以及 而 而且 或 或者 、连接分句的:并 并且 于是 从而 甚至 况且 何况 然后 接着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或者或者 与其宁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连接词或词组:而 、连接分句:而 只有 只要 尽管 不过 不论 任凭 以免 以便 免得 除非 就算 假使 即使 如果 以致 因此 由于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 A、并、并且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连接动词) 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连接形容词) 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连接分句) B、不但而且 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
13、。(连接分句) 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连接介宾词组) C、而 “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 文笔简练而生动 少而精 战而胜之(顺接) 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顺接) 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转接) 这种苹果大而不甜。(转接) ()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 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
14、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 ()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 如“因为、由于、和”等。 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连词)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介词) 可以用如下方法区别: 、和、跟、同、与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如: “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 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如:我和他谈过这件事。(以“我”为主) 他和我谈过这件事。(以“他”为主) 、因为、由于 二者作连词和作介词的意义相同。区别在于:
15、作连词用时,连接的是分句;作介词用时,连接的是名词性词语。如: 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 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 ()有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也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它们与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是: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现在动词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如: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有的连词还可以连接句子或句群。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 8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
16、、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一)介词的语法特征 ()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语法意义。如: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引出受事) 关于教学(表示关涉) 被人发现(引出施事)()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
17、,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二)介词的分类 ()表示时间方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 沿着、 随着 ()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 ()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 把、 向、 跟、 与 、 同、 给、 关于 ()表示排除:除、 除了、除去、 除非 ()表示被动:被、 叫 、 让、 给 ()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
18、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三)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为大家。(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今天我们比技巧。(动词) 你比他强。(介词) 计划通过了。(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二者的区别在于: ()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
19、“”是动词。 如: 火车到站了。(动词)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 他在宿舍。(动词) 他在宿舍住。(介词) 他住在宿舍。(介词) ()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9助词 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 (一)语法特征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词或词组的上边表示一定的 附加意义 。如“你见到了新来的老师吗?”“了”附着在“见到”后面表示完成,“的”附着在“新来”后边,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 (二)助词的分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 这三
20、个助词是定、状、补的标志。它们连结词组中的偏项和正项,都念轻声“de”。、的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体词性偏正关系。中心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如“全新的计划、受表扬的这个班级、书的海洋、式样的新颖、品质的高尚、春天的到来”。 还可以附在动词、形容词、代词及词组的后面组成“的”字结构。如“穿的、大的、他们的、去参观的”。有时还附着在联合结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弄点豆儿什么的”“买些文具什么的”。 、地 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谓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性的。如“很快地订出计划、好好地休息、不断地前进、颜色格外地鲜艳”。“形de
21、。及物动词”这一格式中的“de”既可以是“地”,也可以是“的”。如:认真(地的)分析(原因) 科学(地的)处理(废品) 严格(地的)训练(队员) 全面(地的)掌握(情况) 这类偏正结构用“地”还是“的”取决于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用“地”,如“大家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我们应该科学地处理废品”。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用“的”,如“对于事故的原因,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张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三种情况: 、若受体词性词语修饰,用“的。如: 一次科学的处理能使废品变为宝贝。 李工程师的科学处理使废品变为了宝贝。 、若动词已带上宾语,用“地”。如: 认真地分析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语法 知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