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教学层次: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 借月抒情,走进词境;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一、教学导入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中国诗人说,中国
2、的月亮一片冰心,它可以让我们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旷世奇才,一生爱月咏月的苏轼,一起来学习他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请同学们打开文本,仔仔细细的再读上两遍。苏东坡有这样一句话: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我要求同学们:二、诵读品味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3、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学生自读,个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节奏、停顿。他在哪里停顿特别好?用自己感受到的
3、情感来齐读这首诗。教师预设穿插问题:解读从小序入手,(在小序中发现什么)问词中借月亮来抒怀作者怎样的情怀。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赏析并诵读上阙中的前几句。(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小序的作用是什么?)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以“不关我月,是君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没有介绍,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次水调歌头,你从词中去发现。(配乐朗诵)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的内心祈愿,从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
4、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幽愤与伤感中?从哪些词句中可读出来?(古难全;但愿)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理解: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三、体悟拓展1、出示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给大家。比较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歌月
5、徘徊,我舞影零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问:比较中发现了什么?(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来水调歌头的问月、舞月、愿月是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诗中继承而来,借月亮来抒怀的词作中它确是属于顶峰之作了。) 2、同学们,这让我想起评论家周啸天的一句话:“向上看一首诗的继承,可知推陈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诗的影响,则可见其衣被百代之力。”词中的更妙处且不论说,就来看看它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动词,该读披,披及的意思,换一个成语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过它为什么会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吗?(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一
6、位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3、评述中接着还有一句“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这就是说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借余光中的诗句脱化一下,来对名句说出你的味道与理解)师:点拨长久与婵娟千年后你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回音袅袅 我明白4、词读到现在,你肯定相信一种评价了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
7、东坡词水调歌头,能背诵就更好了。(配乐朗诵)五、结束语: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水调歌头苏轼月怀子由 离愁别恨叹人生 失意矛盾 悟真谛 超然高格师:在中国众多文人中,苏轼是比较喜欢写月亮的,而且也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名篇。下面,我们先走进苏轼笔下的月亮,学习他的水调歌头。看看在这里,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下面大家齐读这首词,想想苏轼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亮。(学生齐读全词)师:苏轼
8、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中秋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生:中秋。师:从哪里看出来。生:小序中有“丙辰中秋”。师:苏轼是第一个开始大量的使用小序的词人。(学生齐读小序。)小序中还能让我们了解什么?( “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师:说到这儿,你能不能概括一下小序是用来干什么,交待什么?(写作的背景和目的。) 师:词的小序往往是作者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在这个小序里面,作者交代了什么写作目的?生:小序中提到了“兼怀子由”,原来苏轼在月圆的中秋写这首词是怀念他弟弟苏辙,希望能和他团聚。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苏轼在这个时候会怀念他弟弟吗?师:(点击怀子由网页)苏轼和他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有见过面了。
9、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二苏诗文相近,几十年间,二人聚少散多,以诗文往来,从未间断。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首。难怪在月圆的中秋,苏轼渴望能和久别的弟弟团聚。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照无眠”可以看出苏轼想念兄弟,怀念到难以入睡。师:好,这个同学能抓住关键字回答问题。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都没有办法长圆,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悲欢离合都是人之常情,必须承认离别、不能相聚的现实。人生很难十全十美,总有不可填补的缺憾。从这句话中也
10、可以感到他和弟弟的分离。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作者发出美好的祝愿,祝愿所有的人都能团聚。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苏轼和他弟弟没有团聚。 生:“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轼恨月亮为什么在人们分别的时候特别圆。因为月圆人团圆,圆圆的月亮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怀念。师:他是在对月亮进行赞美还是埋怨?(埋怨)月亮为什么在人们分别的时候特别圆呢?他看到月亮朗照在高空,是一轮如轮如盘的圆月,自己特别想与亲人分享着美丽的月色,但子由却不在,所以他埋怨月亮了。(齐读)把这种满园的情绪读出来。“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此事实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是月亮惹得祸吗?不是。月亮知道苏轼在怀念弟弟吗?
11、苏轼与弟弟已经七年没有见面了,我们替月亮说句话吧,(课件)以月亮的口吻来回答苏轼的疑惑,当苏轼仰望夜空,感叹:明月,你到底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朗月高照呢?月亮会回答什么呢?不关我月,是君_是君思弟情太深。齐读“转朱阁何事长向别时圆”,教师板书(怀子由 离愁别恨)大家在朗读时,一直处理得比较低沉,有一种离愁别恨酝酿在里面。师:我们刚才从小序知道,苏轼写这首词的一个目的是怀念子由,难道苏轼写这首词的目的仅仅是怀念子由吗?从小序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生:“兼怀子由”中的“兼”字。师:这个“兼”是“同时”,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苏轼写这首词除了怀念子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12、呢?(朗读)。看看那些文字透露出了这种信息,把他画下来。你还读出了什么?怎么知道的?小序中也没有介绍,怎么办?下面老师就教大家一个方法:知人论世。师:(点击知人论世网页)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为了了解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而对他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同样,我们要了解苏轼写这首词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必须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苏轼在这个时期的遭遇。(孟子曾说过:“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是尚友也。”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要理解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必须对他的情况、经历、所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论述,即所谓的“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古代圣贤总
13、结出来的一种有效的读书诵诗手段,也成为古代文学鉴赏评论的重要方法。)(点击苏轼的遭遇网页)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虽然他一心报国,最终还是被贬官到密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可见苏轼除了告诉我们他怀念子由,更想告诉我们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初中语文 水调歌头 明月 几时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