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试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梯度设置策略.doc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试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梯度设置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试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梯度设置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梯度设置策略 【内容摘要】初中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阶段,但是现在的教学中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梯度设置策略,以期改变这种课堂状态。具体来说:教学目标要梯度设置,做到短时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知识目标和人文目标结合,一般目标和个体目标结合;教学结构要梯度设置,文章从学生预习、导入新课、疏通文意、品读课文提出了几个注意点;教学问题的梯度设置可以用主问题打开缺口,分问题进行细化,点睛之问概括课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梯度 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初始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7-9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两个层面
2、的目标要求,第一是一般所说的文言知识和文言诗文的积累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歌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第二是凭借文言文进行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传统教育,即:“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以及凭借古代诗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给予“深广的”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但是无论老师怎样想办法,文言文教学的这一目标总难有效实现,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极低,不愿花时间学;缺乏主动性,不愿查
3、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对教辅类书籍依赖性很大,希望老师在课堂串讲了事;甚至教材上要求背诵的课文都难以有效落实连登岗教授也指出:“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基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高耗低效”,现行的文言文教学是从中学开始的,从初中到高中,大约学七十来篇文章,占语文教学总数的三分之一,花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并不见佳,第一,考试成绩不甚理想,第二,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能不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呢?笔者认为对文言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问题进行梯度设置,顾及各个层面的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思维向纵深发展不失为一条低耗高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梯度性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4、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往的教学目标设计比较单一,只有平面性,没有立体性,梯度设置则打破了这种僵化的模式,使教学目标更加灵活,更易于实现文言文课堂的“低耗高效”。有 “梯度性”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1、从短时目标到长期目标,体现从“内”到“外”的梯度性所谓短时目标,就是在语文课堂“内”中应该当堂完成的目标,如文言知识的掌握,文言文的背诵,初步领略文章内容等等。长期目标是指关注学生课堂“外”终身发展的目标。如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文中出现的几个常用字词。(短时的)(2)、感受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观。(长期的)苏轼深处逆境而不气馁,
5、遭受挫折而依然豁达,没有强大的心灵力量,没有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很难想象的的,学生如果能读懂这一点,会受益终身。因此,教学目标如果能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由“课内”而“课外”,就会让文言文课堂产生无穷的魅力,令人永远回味。2、从知识目标到人文目标,体现从“言”到“文”的梯度性当前的文言文课堂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为了应试目标,过分注重于文言知识的落实,二是为了应付公开课,过分注重人文目标的达成。两种倾向均严重背离了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课标规定的目标有两大层面,即“言”的目标和“文”的目标。“言”就是文言基础知识,“文”就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激发其学文言、读文言的兴趣。初中是学
6、习文言文的关键阶段,两者不可偏废,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两者的和谐型与梯度性。如愚公移山的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具体语言环境中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言”目标)(2)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言”目标)(3)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能力、诵读背诵能力。(“文”目标)(4)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文”目标)这里的教学目标设计把“言”与 “文”有机统一了起来,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正确方向。3、从一般目标到个体目标,体现从“面”到“点”的梯度性张鹏举教授说: “在个性
7、化阅读时,应当全面体会认识、审美、生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倡导学生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特体验并表述、独到见解并交流。”在文言文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存在着一种倾向,即用群体的、共性的目标来指挥一堂课的教学,诚然,这种一般性的目标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必须达成和掌握的,但是这仅仅停留于“面”的层次。要想教学真正达到高效,还必须重视“点”的目标,即目标的设置必须反应出学生独特的个性,让其对文言文章能有独到的感悟。如愚公移山的教学目标设计:除一般的知识和人文目标外,增加 “能联系现实,说出自己学习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后所受的启发。”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对一般目标进行了升华,顾及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8、二、教学结构的梯度性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优化的、精致的,环节的设计应该追求尽善尽美。其最大的特点必须呈现出梯度性、有序性。文言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设置就是将教学内容逐步落实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深入,从“言”到“文”,从了解到理解。如学习论语十则一文,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四步走:检查预习,落实语言知识;通译全文,根据意思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成三类;诵读感知,读出文言韵味,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拓展延伸,课外论语片段讲解,培养读论语的兴趣。这个教学过程非常传统,但是正好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有文言知识的积淀,又有优秀文化的熏陶,应该说是非常有效的。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教学 论文 初中 文言文 梯度 设置 策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