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问题式教学.doc
《初中论文: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问题式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论文: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问题式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问题式教学 1 师生互动的意义 “师生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教育信息只处于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留存时间短,遗忘快,即使有些信息也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但信息是以零散的无意义的形式储存的,运用时提取较为困难,因而学习效率低下。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那么,他接受的就是自己理解了的有意义的知识信息,这种信息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不易遗忘,提取时信息的检索迅速。被动学习者也有心理图式,但其结构可能是混乱的;只有处于互动教学中
2、的学习者,其心理图式才呈有序化的发展状态。知识分类学家将这种处于长时记忆中的图式知识又分为陈述性与程序性两大类型(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狭义上的知识与技能),呈有序化发展的图式,有利于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转化。因此,积极的主动的语文学习者,情感与智慧有效地融入到了教学活动之中,不仅能获取丰厚富足的知识,而且能形成熟练的听说读写技能。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1
3、 这是对互动性教学的最好的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促进师生双主体的教学互动,是教育教学的艺术化与科学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师生互动”中,师生地位平等,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他们的身份与职责毕竟是不同的。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他的职责在于努力使自己得到健康的发展;而教师则是促进这种发展的人。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2 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把教学活动比作
4、演出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这个演出活动的“导演”,学生则是“演员”。导演“术业有专攻”,担负着组织协调、规划引导的任务;演员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扮演了参与、合作、汲取、发挥的角色。对此,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有过非常精辟的阐述,他认为教学就“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演需要导,可是导演决不能代替演员去演。导,要导得切实,精到;演,要演得认真,有个性。导演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作用,又不能专断,独裁,使演员无从发挥他个人的专长和风格,或者空讲一通拉倒,让演员八仙过海,想跛脚就跛脚,愿意倒骑驴就倒骑驴。一幕成功的演出,是导演和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3 张老的这一番话,很生动
5、地说出了“主导”的教师和“主演”的学生之间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关系。就象导演不能代替演员去演戏一样,教师也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教师的身份是“主导”,因此其“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4 而学生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传授的所有信息,而是有一个主动的筛选、吸纳、消化和阐释的过程,这一点也象演员演戏一样,有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有对所演角色的理解,因而有自己的个性发挥与情感凝聚。 课堂教学中,既然师生同为教学的主体,那么,在他们互动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作为凭借的“客体”存在。这个客体参与了“师生互动”的过程,其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师生互动中的教学媒体所负载的信息。包括课堂教学的文本、图
6、片、声像资料,具体表现为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写作教学中的题材,口语交际中的话题等。这是一个外在的显形的客体,这个客体必须作用于第二个客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成效。第二个客体就是师生互动中的自身客体。在课堂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既是交往的主体,又是相对于自身发展的客体,这个客体是潜在的,就是存储于大脑中的心智结构,这个结构上刻录着主体先前的阅历与经验,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未完成性”,因而永远处于运动发展状态。每个人的心智结构水平不一样,主体间互动的过程就是外界新信息的不断输入,使这一心智结构产生重组、修正、完善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互进互补,在使对方得到新的建构的同时,也重新建构了自己,使自己
7、得到了提升,教师提升的是教学水平,学生提升的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和智慧。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智慧就是如叶老所说的,“不待老师教而自能读书”,即“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5 2 师生互动与问题式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一种双向型或多向型的交往,这种交往比一般的人际交往关系要复杂。一般性人际交往只是一种意见、需要和意图的表达,而互动教学中的交往关系在双方言语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包含着知识、思想和意义的传达,包含着交往者学习经验与自我精神的生长。这种复杂的交往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最主要的表现途径就是“教学对话”,按照哲学家的观点,“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通过教学对话,可以“发
8、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体认和接受真理的内核和指引”。6 在主体间互动的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对话的主要教学策略是开展“问题式教学”。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在发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把握课程文本的整体结构,组织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其特点是采用系统问题的提出和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阐释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人的发展”的目的。“问题式教学”,把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结合起来,将思维训练贯穿于言语活动中;问题是思维的靶子,言语之箭射中靶心,就是智慧之火花迸发之时。因此,“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与日常生活中“问答式题目”之概念不尽相同,它是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成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论文 语文课堂 中的 师生 互动 问题 教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