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报告.doc
《初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办学行为,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由于受教育封闭性的影响,我们往往重视校内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而忽视了社区那些生成性、动态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鲜活课程资源,但长期被闲置与浪费,致使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被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这严重制约了学校课程的发展。也正因为我们缺少这种观念和实践,使我们的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
2、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也只能是一种呆板的、机械的、教条的“文化传授”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处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加强初中社区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于2008年9月针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随着新
3、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教育的弊端日见彰显,学生自主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我们的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密切相关。而社区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社会的育人功能,意义重大而深远。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以学校、社会互为主体,实现教育的多重目标,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和不同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教育互动,使学校和社会产生协同效应和合力效应,凝聚多方面教育力量,优化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湖
4、南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要大力开发社区课程资源,让丰富的社区资源成为中小学生社区实践的重要阵地。2、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反对将学生禁锢在学堂里,禁锢在传统的陈腐的不合理的规范之中。他倡导在教育中打破封闭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束缚,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近社会,实施学校“小课堂”到紧密联着社会“大课堂”的开放式教育,广泛挖掘德育资源,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德育教育模式。3、主体教育理论:社区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地发挥社区各类具有专业特长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参与的主体意识,这是社区
5、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4、社区建设理论: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是和一定地域相联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包含的内在要素,如归宿感、自我教育和发展等对社区成员的合作提出了要求,同时,发挥社区自身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体现在社区教育工作中,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研究的理论源泉。5、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必须适合国家、社会与人的发展;课程领域应拓宽,结构应优化,内容须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和学生同为课程意义的创造者;课程的开发、实施应由结果向过程回归,注重过程的内在价值。6、创新教育理论:指出,人才培养模式要高度重视学
6、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在生活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方式则强调自主性、探究性。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合理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生本课程,开辟实践基地,开设特色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提升社区资源开发的系统化、实用化和规范化,实现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共享,增强学生体验育人的实效性,努力创建社区资源开发管理运行机制,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社区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案例和一些共性经验。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学校在规范办学之后,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进程,最大
7、限度地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广泛参与对身边事物的认识、了解、研究,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1、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2、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3、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六、课题的界定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社区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的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学校施教区范围内,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家
8、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来挖掘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所用,让家长以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各种活动中来,以期达到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促进家庭教育的提升与儿童生动活泼地发展。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指深刻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整理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享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滋润,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探索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方法机制。七、课题研究的思路1、时间合理安排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每周课时的设置,课型灵活安排,可集中上课,也可分开活动。时
9、间上也合理安排,除课内外,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等。2、内容互相融合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设计、调研、参观、访问、实验、制作、交流与评价等,渗透五个一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家长课程学校、朝阳读书计划等内容,促成其相互融合,相互整合,达成其研究目标。八、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联系现实生活,立足课堂为主渠道,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遵循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方式,注重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导相结合法,点面结合法,专家咨询法,个案积累与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法等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促进。分析如下:1、调查研究法。学生
10、、教师、家长联合参与对社区资源的存在种类、形成、作用、发展、贡献教育功能等内容进行调查,选择可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因素加以开发利用。2、体验研究法。师生亲自置身于社区资源中去认识触摸感受、操作,亲自体验探究、交往和实践。3、基地研究法。在社区建立资源基地,使其课程资源与学校教育共享。4、学科整合研究法。社区资源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服务的同时,与相关边缘学科进行整合,结合不同学科教学内容选用,做到各科教学资源共享。5、理论与实验研究法。包括探讨社区资源开发的作用和利用等基本理论以及研究的步骤、措施、周期、成果等。九、课题研究的步骤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论证课题,搜集和学习有关资料,提出
11、研究目标,撰写研究方案。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课题理论,通读研究方案,明确各自研究任务。实施阶段:1、进行广泛调查,详细分析社区教育资源的分布及特点,落实社区实践活动基地,分年段按计划开发社区教育资源。2、按照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开展方式,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公益劳动、友谊联欢以及各类竞赛活动等。3、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5、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总结阶段:资料汇总、分析,整理个案并写好结题报告,召开现场会进行成果鉴定。十、保障措施
12、1、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学校的科研气氛浓厚,承担过各级各类课题,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知识结构合理,均为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这些老师都承担或参与过教研教改研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老师们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这些为校为资源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学校有多位特长老师的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获奖,教师资源丰富。(3)软硬件保障:学校已建成校园网,配备了34台计算机。同时多次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做到软硬件同时并行。(4)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区所处城乡结合部,社区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
13、物馆相对不足,但并不等同于教育资源缺乏。我们位置靠近多个社区,环境优美,基础建设较为完善,居住人口稳定。社区居民及家长关系融洽,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资源较丰富。学校周围有乡政府办事处等事业单位,这些都为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5)经费充足:学校根据课题进展的各个阶段和课题需要拨专项资金,以保证研究课题的正常运行。十一、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组成员分工 主持人: 成员2、聘请专家担任课题指导顾问略十二、课题的实施(一)准备:开展师资培训,整合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1、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社区资源开发意识与开发能力。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学校课程发展的主
14、体,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为此,我们课程组以学习和培训为先导,把课题成员的专业发展纳入视野,组织课题成员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把研讨培训摆上议程,使每个课题成员树立起“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进一步提高课题成员主动解释、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以此促进实验验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课题组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实施情况,创设了行政与实验老师对话制度,确定每周活动的时间,同时做好活动记录;建立了行政与实施学科挂钩制度,实行课程动态管理,为实验老师排忧解难。2、提高班
15、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注重从制度引领入手,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3、学校与村、乡、公安局、派出所、乡里各企业取得联系,聘请社区知名人士作为课题组社区资源开发的长期顾问,定期来校举行知识讲座或报告,并依托他们的设施,进行社区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4、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组系统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支持学校课程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展开:课程目标。根据学生、校内外的需要解决问题。课程内容。关注学校及所在社区资源的一些具体特点,有效地将社区资源文化、物质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对学校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或整合,实现课程内容的
16、现代化、综合化、人文化和生活化;课程实施。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带动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评价。使社区有关的专家、学者、教师、学校管理者、家长以及其他人士都参与课程评价,保证课程评价的科学性。课程管理。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让参与者都参与其中,对课程进行建议、监督和评价,真正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现课程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二)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督导评价机制。组建了由学校、村委会、周边单位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社区资源领导小
17、组”, 促使学校与社区各方面在教育方面形成合力,形成学校与社区资源上的共享,使社区资源在时间、空间、内容、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适合学校对其有效的开发利用。日常工作中,学校认真倾听社区居民及各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三)策略:走出去、请进来1、走出去。学校与社区单位齐抓共建优化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生的教育,一方面学校积极主动地与附近各单位取得联系,鼓励学生以主人翁姿态,走出去,走进社区、工厂,了解社全,服务社会。课题组在夏家山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敬老服务、劳动体验等活动,如参加文艺演出、敬老院慰问、清理白色污染、
18、假日小队活动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2、请进来。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请进来。学校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聘请社区热心教育事业的领导、离休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优秀企业家、先进村民,先进人物、知名人士、学生家长等担任社区辅导员,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通过举办环保、节能、健康、安全等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校聘请了为社区辅导员,定期到校对学生进行二胡、书法、乒乓球等方面的辅导,积极开展社区学校书画、艺术联谊交流活动等。学校每年的艺术活动也都邀请社区领导和家长们的参加,他们走进学校,来到学生中间,与孩子们共同观看演出,共同分享
19、演出成功的喜悦。我们还邀请社区内的法制副校长每年都来给孩子们上法制教育课,与学生面对面地一起讨论法律、行为、人格、人生等问题,让学生学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等。(四)运作方式:三结合和自我教育1、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一是组织形式一体化,即把全校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按居住区重新编组,聘请辅导员,并有本区家长参与(此活动主要在双休日进行);二是教育目标一体化,由学校开展教育活动,辅导员和家长积极配合,使学校内外的目标统一在一个目标之下;三是教育力量一体化,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辅导员以各自的优势管理教育学生,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学生自我教育。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学生不是
20、单纯的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五)开发途径:建立三级互动管理机制,形成学校社区网络化管理。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社会的熏陶,因此学校与社区各单位的交流与对话是建立学校与社区单位有效互动的思想基础。1、学社区部建立三级互动管理机制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等资源,协调学校与社区各方面的交往互动关系。以学校为中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以学生为纽带,以学校为轴心,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各村成立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积极统筹教育资源,促使学校与区域内企
21、事业单位、机关部门建立共建关系,加强社区实践活动,强化社会教育。各单位和学校实行自愿签约结队。建立双向服务挂钩关系,明确双向服务制度。以座谈、调查等形式,从实际出发获得相关信息,寻找校内外互动工作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深入研究。2、学校内部建立三级互动管理机制校长室学生会班主任分级管理,定时、定点、定人,开展各种形式互动活动。(六)管理模式:校区为本、自主互动为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学校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深化课程改革,让学生走进社区,树立社区主人翁意识,建立“校区为本、自主互动”的社区教育文化管理机制。1、依托社区资源,积极组建社区假日小分队,深入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学校与村委
22、会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住址,组建社区假日小分队。以村为点,成立社区活动阵地,在各分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寻找服务岗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假日小队活动。如:向社区居民宣传“如何预防禽流感”、“甲型11流感预防”等活动。学校配合教育局开展了保护社区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关爱社区孤寡弱势群体等公益性活动。学校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情况记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作为学期结束评优的依据。2、加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力度,促进学校社区和谐共进。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颁奖仪式”、“教师节庆祝活动”、“艺术节”、“亲子读书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
23、庭美德事迹报告会”、“家庭才艺大展示(亲子乒乓球双打比赛、书画展)”、“十字绣比赛”等,学校都邀请社区居民参加,或由社区居民担任活动评委等,加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力度。同时,邀请社区的老干部、儿童教育专家、生理卫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行家、知名人士或英模人物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等。学校常为社区居民奉献文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娱生活。这样,不仅使学校与社区居民之间有了沟通的话题、沟通的渠道,更使学校社区之间有了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推进、相互同乐的平台。3、班主任工作适度向社区延伸,教会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多。如何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成为班主任
24、工作的一个新的难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厌学、迷恋游戏机等现象日益严重。而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发挥校内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的作用,与社区进行全面沟通。这样,学生离校后的不可自控时间、节假日整天打游戏机、泡网吧等情况就会大大减少。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自治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同时,也使社会的正面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了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同、信任和支持。4、关注八类特殊群体,促使学校社区和谐发展。加大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坚持教师家访制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确保在全面了解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社区 教育 资源 开发利用 课题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