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论文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1、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营造互动探究的氛围;2、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3、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关键词:合作教学,自主探究,课堂,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知道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历来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接受性的模仿和记忆”是传统教学中一贯采用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储备大量的知识,被人称为认知的“高速公路”,但是由于它所获得的东西未
2、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没有和兴趣结合起来,所以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学习潜力得到拓展,成为知识建构的“筑路者”,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长,我们的新课堂不能完全摒弃“接受性学习”。但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呢?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营造互动探究的氛围首先,我认为探究前的分组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即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
3、层次不同的同学搭配在一起.这样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造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其次,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例如.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并
4、用商量的语气发表自己的见解:“你看这道题是不是还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你是不是觉得这种方案比你的那种更合理?”并且认真倾听学生们的意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热心的关怀、鼓励、点拨。这样不但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地参与互动探究,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这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的。爱因斯坦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
5、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驱力。要在数学课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善于激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三、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6、。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某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为他们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
7、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记得小时候,曾在一个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一位母亲在忙着洗衣服,她让正在玩水的儿子帮她拿一袋洗衣粉,洗衣粉从男孩手里滑落掉到地上撒了一地。闻声过来的奶奶赶紧拿抹布打算清理地面,这位母亲却阻止了奶奶,而是让小男孩自己清理地面,并且让他重新拿一袋洗衣粉过来。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从这里折射出来的教学思想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母亲给小男孩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小男孩从第一次的洗衣粉滑落中意识到洗衣粉遇水比较滑,拿的时候必须小心,因此当母亲第二次让他拿的时候,他会非常谨慎,把洗衣粉送到母亲手中,并且从第二次的尝试
8、中,他会感受到实践成功的喜悦,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探究意识,还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又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办法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角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的概念。这些都是学习新知识的固着点,但由于它们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想到要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进行一番研究,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首先,在回顾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这是纲领性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还达不到确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可能会对角与角的相等、不等、两角之和(差)与第三个角的大小比较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当发现
9、这些问题只对某些特殊三角形有意义时,他们的思维可能会指向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我适时地提出:请同学们画一些三角形(包括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观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联系。经测量、计算,学生发现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左右。我再进一步提出:由于具体测量会有误差,但和数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为180呢?请同学们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看一看,构成了一个怎样的角?学生在完成这一实验后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经过上述两步实验,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的定理就水到渠成了。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近两年多来,我跟两个初中班的数学教学,进行课堂合作教学的实践,取得明显的效果。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内聚力,学生之间较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立探究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