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有效激活中等生的几个关键点.doc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有效激活中等生的几个关键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有效激活中等生的几个关键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有效激活中等生的几个关键点 【摘要】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人数多达70%,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教师习惯于“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培优辅差,对中等生的发展也缺乏有效的指导,这无疑使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空话。中等生的激活与提高是整体提高班级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应加大关注力度,抓准关键点,寻找有效激活中等生的策略。【关键词】 数学教学 中等生 激活 关键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理念应该已深入每个数学教师心中。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习惯于“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培优辅差,忽视了对中等生的重视和发展。
2、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课堂中,优等生思维敏捷,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理所当然成为课堂宠儿;后进生也会因不足明显赢得老师的关注和帮助;中等生品学一般则显得平淡无光,最容易受到教师的遗忘和忽略。长此以往,中等生们习惯于静坐于课堂中,淡然存在于班级里,如同“沉睡的火山”、“平静的湖面”。而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的人数比例最大,成绩波动也明显,既可上升到优等生队伍,也可下滑到后进生行列。由此,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离不开对中等生的关注和激活,那么如何激活,我认为不妨抓准以下几个关键点。一、 激活的入手点打破心理定势据了解中等生的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不用老师监督,也能完成任务,自我约束能力也较强,课堂中不
3、会出现纪律问题,也会安分守己。但这个群体普遍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课堂上也不会表现自己,表扬和批评不会沾边,主动性不强,对自己的能力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认识。由此可见,不少中等生之所以长期处于中等状态,在于他们有了这种不正确的心理意向。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打破中等生的“上游难争,下游危险,中游保险”的“平衡心理”。主要做法有:1、 正视差异,改变“配角”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前提是了解每一位学生,正视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中诸多因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差异。班级里存在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并非要求我们把
4、它拉齐扯平,他们都是课堂中平等的主体,我们追求的是让中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无视差异势必会造成“一刀切”、“齐步走”,挫伤中等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引导中等生正确认识自己与其他群体的差异,特别是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以此悦纳自己,不再活在优等生的光环的阴影下,消除“配角”意识。2、 激励赏识,唤醒成功意识。教师的激励赏识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课堂中,可以用微笑、点头、眼神等方式与中等生在课堂中交流,向中等生传达我在关注你的信息。教师对中等生尤其需要及时准确的激励、表扬,如“你的回答太精彩了”、“你的解题思路十分有创意”、“你的补充很不错”等;
5、对中等生课堂中思路有错误的,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可说“你对课堂的贡献是一样的,你可以启发大家朝另一个方向走”;作业评语,不要用简单的“对”或“错”,写上充满激励性的话语等等。当然,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能让每个中等生获得尽量多的表扬与肯定,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3、 设置目标,增强进取意识。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本身或自己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心理,中等生自然也会产生与优等生无法抗衡的心理定势。他们缺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学习目标牵引,这需要数学老师经常地指导中等生自我设定数学学习目标,要求他们确定追赶的对象,榜样人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体现中等生必须“
6、跳一跳”才能实现,由自我设定的目标和教师对他们的目标和要求来增强进取意识。二、激活的着力点打通思维障碍数学教学的目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中等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素质,他们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思维比较清晰、比较合理、比较准确,能够比着葫芦画出瓢。但相对优等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习不够稳定,思维灵活性不够,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表现在课堂中有时对知识理解不透,思维受阻无法畅通,导致学习兴趣不强,所以教师特别要注重中等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中等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引导他们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1
7、、 思维受阻处,架一座桥。中等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因此要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困境,引起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无理数的引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相对简单的拼图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有两个边长都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左图,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问题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满足什么条件?学生能抓住面积关系,得出a2=2,但思维已受阻,无法计算a的值,这时趁机设置问题追问。问题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中等生回答)问题3:a可能是以
8、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中等生回答)问题4: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教师经过上述问题的架桥,师生的思考争论最后达成共识: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它不是有理数,然后再提出问题。问题5:a不是有理数,但a是拼出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它是确实存在的,那么a是什么数?a究竟是多少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对中等生的“正规”思维在遇到障碍时进行了一次提炼升华,有效提高了思维的逻辑能力。2、 思维模糊处,点一盏灯。人的认知水平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变化,螺旋式上升。正确地认
9、识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及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地组织引导,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潜力发展水平上。中等生在学习时,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解题往往就题论题,思维发散能力薄弱,容易思维定势,解决新问题时,无法找出问题与方法的交接点,思维呈现模糊状态。例如波利亚曾提出这样一道名题:“两个人坐在方桌边,相继轮流往桌面上平放一枚同样大小的硬币,当最后桌面上只剩下一个位置时,谁放下最后一枚谁就算胜了。请问是先放者胜还是后放者胜?”这个问题对中等生来说,很容易把思路限制在硬币的数量(关系)上,其实问题的突破口在于方桌的几何特征(中心对称)。此时,最需要教师为他们“点一盏灯”:如果把问题极端化,“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教学 论文 有效 激活 中等 几个 关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