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课件.ppt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课件.ppt(2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7.1 制备薄层色谱技术7.2 常规柱色谱技术7.3 加压液相色谱技术7.4 逆流色谱法7.5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7.6 模拟床移动色谱法7.7 制备气相色谱法7.8 径相色谱法7.9 顶替色谱法7.10 离子交换与吸附,制备色谱的特点:最有效的制备性分离技术;实验室规模、小批量生产、产业化制备;不同领域产品量不一样,阐明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3050 mg足够,分析用标准品100 mg以上,有机合成通常需要g级以上;,薄层色谱柱色谱,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快速、灵敏度及分辨率高;切割谱带更加方便;自动化:自动点样仪、自动程序展开仪、薄层扫描仪、多种强制流动技术、多种联用技
2、术如傅立叶变换红外、拉曼、质谱等。,7.1 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常规制备薄层色谱PTLC薄层板制备 为了增大上样量,增加了吸附剂用量。固定相:硅胶、氧化铝、纤维素、C2、C18等反相健合硅胶支撑:玻璃板或铝箔,平均25 m,540 m硅胶H、硅胶G、硅胶F254、硅胶F365、硅胶P,硅胶粒径范围影响:越细越均匀,分离度越高,但流速?粒径范围宽,分离效率低,怎么办?,-薄层厚度的渐变薄层厚度从底部到前沿逐渐增加,这样展开剂的速度逐渐变慢,样品谱带在展开过程中逐步富集,可保持较窄的谱带。,薄层板的制作方法:常采用湿法:平铺法和涂铺法。,煅石膏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薄层色谱条件选择,开放型,操作不
3、连续,点样,样品溶液的制备点样设备和技术,样品溶液的制备,a纯品溶解-用溶剂溶解至一定浓度b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单一溶剂提取法 液液萃取法 液固萃取法过柱子 特殊的薄层板带浓集区的薄层板分离,得到浓集的窄带 衍生化作用 原位反应法,点样设备和技术,点样方式、点样量及点样设备的选择取决于分析的目的、样品溶液的浓度及被测物质的溶解度。溶剂的粘度不宜过高,以便于点样,溶剂的沸点要适中,太低会改变溶液的浓度,太高不易挥发易残留导致改变展开剂的选择性,溶剂必须全部除去后方可进行展开,但避免高温加热。,点样设备和技术,点状点样 管口平整毛细管点样,样点直径不超过5 mm;d1=1-1.5 cm;d2约2 c
4、m;定量时用定容管点样;,展开剂,薄层色谱条件:依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溶解度、酸碱性及极性)、吸附剂(活性、非活性)及展开剂三种因素决定。展开剂千变万化,可以是单一溶剂、更多的是应用二元、三元或多元的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展开剂也称为溶剂系统、流动相或洗脱剂。,常用溶剂(1)电子接受体溶剂: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等;(2)质子给体溶剂:异丙醇、正丁醇、甲醇、无水乙醇等;(3)强质子给体溶剂:氯仿、冰醋酸、甲酸、水等;(4)质子受体溶剂:三乙胺、乙醚等;(5)偶极作用溶剂:二氯甲烷(6)惰性溶剂:环己烷、正己烷等。,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水甲酸 二甲基亚砜 甲醇 乙醇 正丙醇丙酮 乙酸 乙酸乙酯
5、蓖麻油乙醚氯仿 植物油四氯化碳 液体石蜡。,溶剂强度,(1)吸附薄层色谱法(2)分配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3)聚酰胺薄层色谱法(4)离子交换薄层色谱法(5)凝胶薄层色谱法,溶剂强度,(1)吸附薄层色谱法 底剂:展开剂中比例较大的溶剂极性相对较小,起溶解物质和基本分离的作用。调节剂:展开剂中比例较小的溶剂极性相对较大,对被分离物质有较强的洗脱力,帮助化合物在薄层上移动,可增大Rf值,但不能提高分辨率,可称为极性调节剂。,溶剂强度,(1)吸附薄层色谱法 抑制剂:展开剂中加入少量酸、碱,可抑制某些酸碱化合物或其盐类的解离而产生斑点的脱尾,称为拖尾抑制剂。其他:展开剂中有时加入丙酮等中等极性溶剂,主要
6、是促使不相混合的溶剂混溶,并可降低展开剂的粘度,加快展速。,溶剂强度,(2)分配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水作固定相亲水有机相作固定相反相分配色谱,溶剂强度,(3)聚酰胺薄层色谱法氢键作用展开剂洗脱能力顺序:水乙醇甲醇丙酮稀氢氧化铵(钠)溶液 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强度,(4)离子交换薄层色谱法缓冲溶液盐溶液蒸馏水上述溶液加入一些有机溶剂,溶剂强度,(5)凝胶薄层色谱法在Sephadex-100,150,200凝胶薄层色谱板上,用磷酸缓冲液作展开剂分离蛋白,选择展开剂的方法,a三角形法b点滴试验法c展开室法,a 三角形法,按照展开剂、固定相及被分离物质三者的相互影响,设计了三因素的组合。,Rf=0
7、.20.8,b 点滴试验法,将被分离物质的溶液间隔的点在薄层板上,待溶剂挥发后,用吸满不同展开剂的毛细管点到不同样品点的中心,借毛细管的作用,展开剂从圆心向外扩展,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圆心色谱,通过比较就可以找到最合适的展开剂和吸附剂。,上样和展开先用甲醇展开一次,除去可能存在的杂质;低挥发性溶剂溶解样品会引起样品带变宽,因此选用挥发性溶剂(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且溶剂极性尽可能小。样品浓度以能均匀分布于吸附剂表面不析出为宜,5-10%;带状点样,尽可能窄;如点样带太宽,可用高极性溶剂展开至点样带上方2 cm处进行浓缩,然后将铺板干燥后再用展开剂展开。?,样品检测有色物质直接观察斑点;荧
8、光物质在紫外灯下观察;无色无荧光可在荧光板分离,紫外光下显示暗斑;喷显色剂,结构稳定且不易氧化物质可以用碘蒸气显色,可逆;,常用显色剂:硫酸:硫酸:乙醇(1:1)溶液,喷后110烤5分钟,不同有机物显不同的颜色;0.05%高锰酸钾溶液,还原性物质显黄色,背景淡红色;酸性重铬酸钾: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烤薄层;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烤,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用氨气熏,背景无色。,样品收集:切割:刮刀或与真空相连的管型刮离器;回收:极性尽可能低的溶剂洗脱,通常1 g吸附剂用5 mL溶剂,丙酮和氯仿常用,甲醇因溶解硅胶及其中含有的杂质不常用。4型玻璃沙芯漏斗过滤洗脱液,再用0.2
9、-0.45 m滤膜过滤。硅胶的黏合剂以及荧光指示剂等杂质,可用Sephadex LH-20过滤纯化。,常规制备TLC速度慢,效率低,如何提高?加压离心,加压制备OPLC 弹性气垫,外压使没有气相存在,展开剂强制流动,展开速度加快,更细的固定相颗粒、更长的薄层板,离心制备CTLC 离心力加速流动相,分离速度快,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溶剂少,可反复使用,可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大,一次分离量0.1-0.2 g.,不同制备TLC方法的比较,可使用较大直径的色谱柱,更多的固定相,因此样品量可以更大;分离速度较慢,样品可能被不可逆吸附;不适合小颗粒的吸附剂?改进方法:减压、加压等,7.2 常规柱色谱技
10、术,柱色谱常用固定相(1)硅胶:官能团和分子的几何形状,对异构体的分离选择性远大于其他色谱方法。烷基 卤素(F Cl Br I)醚 硝基混合物 腈 叔胺 酯 酮 醛 醇 酚 伯胺 酰胺 羧酸 磺酸掺杂硅胶:如硝酸银处理,对不饱和烃有好的分离效果。1%-10%的添加剂的水或丙酮溶液与硅胶混合,稍干后110干燥即可。,(2)健合硅胶,(3)氧化铝碱性氧化铝:其水提取液为pH9-10,常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分离,从碳氢化合物中除去含氧化合物。中性氧化铝:5%乙酸处理,水提取液为pH7.5,适用于醛、酮、醌、某些苷以及酸碱溶液中不稳定成分如酯、内酯等化合物的分离。酸性氧化铝:2MHCl溶液处理,水提取液p
11、H为4-4.5,适合于天然及合成酸性色素以及某些醛、酸的分离。,(4)活性炭:分离水溶性物质吸附作用在水溶液中最强,用有机溶剂洗脱。对芳香族的吸附力大于脂肪族;对大分子吸附力大于小分子;对极性基团多的分子吸附力大于少的;易吸附气体“中毒”,用前需活化,120加热4-5小时;,(5)聚酰胺:又称为锦纶或尼龙同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亲脂性;可溶于浓盐酸、甲酸,不溶于常见溶剂;含有丰富的酰胺基,与酚类、黄酮类、醌类、脂肪酸类物质形成氢键;还含有非极性脂肪链,双重保留机理;,(6)大孔吸附树脂:苯乙烯和丙烯酸酯骨架结构决定树脂的极性:非极性、弱极性-苯乙烯或二乙烯基苯聚合而成;中等极性-甲基丙烯酸酯;极
12、性、强极性-含氧硫基、酰胺基、氮氧等基团;吸附和分子筛分离相结合:网状结构,大比表面积,大孔吸附树脂使用:用前需预处理除去杂质: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渗漉法-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湿法装柱,浸泡12 h后洗脱2-3倍柱体积,再浸泡3-5 h后洗脱2-3倍柱体积,重复直到流出的有机溶剂与水混合不呈现白色乳浊现象为止,用大量蒸馏水洗去乙醇即可。如单独采用有机溶剂洗不尽杂质,则可用酸碱处理,2-5%盐酸、2-5%NaOH溶液浸泡,洗脱,水洗。,(7)凝胶:交联葡聚糖Sephadex-葡聚糖和3氯-1,2环氧丙烷以醚健交联形成的三维空间多孔凝胶 交联度大,孔小,吸水膨胀小 型号以其吸水量的10倍命名,如S
13、ephadex G-25表示每克干胶吸水2.5 g;引入羟丙基,为LH型烷基化葡聚糖凝胶,不仅可分离水溶性成分,还可分离亲脂性成分,常用于最后的纯化,除去微量固体、盐类和其他外来杂质,纯化过程中样品损失极小。,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ToyopearlHW系列-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共聚而成 稳定性好,pH2-12;机械强度高,常用于加压柱色谱;在蛋白质、酶、核酸、多糖的纯化处理中应用较多;ToyopearlHW40可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与SephadexLH20有相似的效果。,琼脂糖凝胶-D-半乳糖和3,6位脱水的L-半乳糖连接构成的多糖链,100时呈液态,45
14、 下互相连接成线性双链单环的琼脂糖,再凝聚成琼脂糖凝胶。与1,3-二溴异丙醇在强碱条件下反应,生成CL型交联琼脂糖,稳定性更好,pH3-14(一般的琼脂糖pH4.5-9.0);由于葡聚糖机械强度和筛孔的稳定性,流速较快。,凝胶柱使用一般注意事项:(1)交联度决定凝胶孔径大小,孔径决定排除下限;(2)颗粒粗细很重要,细颗粒分离效果好,但流速慢,宜采用大直径柱,粗颗粒流速快,但分离效果差,宜采用小直径柱;(3)干胶用量需考虑溶涨度,(4)干胶使用前需在5-10倍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溶涨,倾倒掉小颗粒,减压排气。也可用煮沸的方法溶涨,速度快,可灭菌排气。(5)填充均匀,无空隙和气泡;(6)多次使用后,床
15、体积减小或污染,可再生处理,即用水逆向反复冲洗,再用缓冲溶液平衡。,(8)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 价态高,交换能力强;价态相同,原子序数大能力强;两性物质的交换取决于物化性质和特定条件下的离子状态;,离子交换树脂的一般原则-选择取决于被分离物质的电荷性质;强的使用范围宽,弱的分离生物大分子时,活性不容易失去;反离子,为了提高交换容量,选择结合力小的反离子;亲疏水性选择,一般分离大分子时,选择疏水性的基质,活性易保持;,常规柱色谱的操作(1)装柱:干法和湿法;(2)上样:液体上样和拌样上样,样品带尽可能窄;(3)洗脱:始终保持洗脱剂液面高于柱床表面,可梯度洗脱;(4)流分收集:常采
16、用固定体积收集法,结合TLC检验;(5)样品回收:减压蒸馏或重结晶,干柱柱色谱 干吸附剂,待分离样品配成浓溶液或吸附于少量填料上上样,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部时停止洗脱,挖出或切开色带。,时间短节省试剂玻璃柱尼龙柱,减压柱色谱 减压促进溶剂流动。,与加压相比,变换溶剂更加方便;吸附剂高度一般不超过5 cm;分离过程中,逐渐增加洗脱剂中高极性溶剂的比例,开始阶段增加幅度较小(1%,2%,3%),随后幅度逐步增大(5%,10%,20%等),通常收集20-25个流分即可将所有成分洗脱。,(1)快速色谱法:约0.2 MPa;(2)低压液相色谱法:2 MPa;,7.3 加压液相柱色谱技术,加压液相色谱制备分
17、离方法的建立:(1)采用薄层色谱确定分离条件。对于快速和低压色谱,常用薄层色谱选择分离条件。硅胶薄层色谱确定正相色谱条件,反相硅胶薄层色谱确定反相色谱条件,一般选择Rf不大于0.3且具有较好分离效果的展开剂。,(2)采用分析HPLC来确定分离条件。对于中压和高压色谱则需要用分析HPLC条件进行选择。优化条件时,寻求较小的容量因子(k 3)为原则,分离度需高于分析LC所需要的水平,满足制备型LC采用过载模式来提高效率。,进样量的影响 实验室规模的制备,轻微过载,优点:(1)便于回收高纯度目标成分,纯度 99%;(2)纯品几乎完全回收,回收率 95%;(3)分离程序简单,不需要为了得到纯品进一步分
18、析所得到的组分。,过载:低浓度时,进样量增加使得容量因子改变超过10,浓度过载和体积过载,K不变,线性结果可预测,K变化,非线性结果难预测,边缘切割与循环色谱分离 分离不佳时,密闭进样器是将流经检测器的柱流出液通过多通阀连至泵的入口;交替柱循环装置是连接两根色谱柱,通过阀门将第二根色谱柱切割得到的样品再加到第一根色谱柱上循环分离。,中心切割,适当损失组分,但避免色谱峰两端微量组分的污染。,制备加压色谱设备要求(1)泵:流量大,压力不需要太大;(2)进样器:大样品环六通阀,环管细而长而不是短而粗,样品溶液低浓度,大体积;(3)色谱柱:装填均匀常采用柱床压缩技术即径向压缩和轴向压缩;(4)检测器:
19、不需要高灵敏;,快速色谱法 简单易行,低压和中压色谱法,制备HPLC,生产级的HPLC(1)溶剂花费是最大成本,昂贵、毒性、难处理溶剂不使用;(2)填料易得,性能好,重现性好;(3)溶剂回收再用;(4)直径大于5 cm的色谱柱需专门设计,保证床层稳定,避免高压破坏。,7.4 逆流色谱法(CCC),逆流色谱法(CCC):基于样品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之间的分配作用,溶质中各组分在通过两溶剂相过程中因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这是一种不用固态支撑体的全液体色谱方法。,逆流色谱(CCC)建立在逆流萃取分离的基础之上新型色谱分离技术。逆流色谱可以广义地定义为:(1)任何利用两相不相混溶液的色谱技术;(2)
20、其中一相以一种相对均匀的方式纵向分布在一根空管或一系列的腔体中;(3)同时另一相以一定的速度通过第一相并与之混合。,逆流色谱的发展历史:(1)逆流分溶法 20世纪50年代,Craig发明的非连续逆流分溶装置,由一系列的分液漏斗连接而成。缺点:设备复杂,易碎,溶剂体系容易乳化,溶剂消耗量大,分离时间长,很快在60年代被液相色谱所取代。,(2)液滴逆流色谱 1972年由Tokyo Rikakikai实现商品化,并广泛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缺点:分离时间长,23天,能够使用的溶剂体系有限,清洗困难,连接处容易渗漏,70年代后期逐渐被淘汰。,典型的装置由300根长度60 cm内径1.8 mm的玻璃管组成
21、,管柱之间用窄内径的聚四氟乙烯管连接。,DCCC(液滴逆流色谱),DCCC(液滴逆流色谱):是在逆流分溶法基础上创建的色谱装置,可使流动相呈液滴形式在固定相间交换,促使溶质中各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达到分离效果。,DCCC(液滴逆流色谱),缺点:流动相流速低,每小时只有十几毫升;分离过程长,一般需要几十小时才能完成一次几个组分的分离,(3)旋转小室逆流色谱,旋转小室逆流色谱(rotational little-chamber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RLCC):用中心有一小孔的聚四氟乙烯园盘将分离柱管分隔成若干连通的小空间,再将若干根这样的柱管排列在圆形转
22、盘架上,柱管之间用聚四氟乙烯管串联起来。溶剂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进出这组分离柱管。所有柱管以一定的转速和倾角绕转盘中心轴转动。,流动相进入第一个小室后,就会取代其中原已注满的固定相的位置,直到流动相液面达到圆盘上小孔的水平时,流动相就会穿过小孔进入下一个小室,并依次从一根柱管进入另一根柱管。随着流动相逐步穿过各个小室,带动样品在各个小室的两相间分配。,(4)离心分配色谱和螺旋管式逆流色谱,利用离心力场实现固定相的保留,大大提高了两相溶剂的混合效率,允许使用较高的流动相流速,极大地缩短了分离时间。根据固定相保留方式和柱体设计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流体静力学平衡体系HSES,一种是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
23、HDES。离心逆流色谱法:仪器工作的时分离柱要绕中心轴在设备中高速转动,因为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使两相剧烈地反复混合分层,实现快速高效的分离。非行星式逆流色谱仪:主要包括分离柱是螺旋管式和非螺旋管式,主要是匣盒式离心逆流色谱仪。行星式逆流色谱仪:分离柱几乎全是利用聚四氟乙烯管绕成的螺旋线圈。,建立HSES基础上的称为离心分配色谱。它是从DCCC发展来的。,离心力将固定相保留在一系列腔体中。噪声低,绝大部分的两相体系都可以使用。死体积大,不能充分混合,分离效率和相同体积的流体动力学逆流色谱仪差。采用旋转密封接头,易产生渗漏。,Sanki逆流色谱仪,建立在HDES基础上的逆流色谱仪是日本Yoic
24、hiro Ito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设计的多层螺旋管式离心分离仪。,螺旋管的行星式运动产生变化的离心力场将固定相保留在螺旋管中,并允许流动相快速通过螺旋管并与固定相进行连续高效的混合和分配,分离效率较离心分配色谱(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CPC)大大提高。,(5)高速逆流色谱和双向逆流色谱 Ito教授在行星运动模式和螺旋管柱在支持体上的几何位置找到一种理想的结合状态,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同步行星运动模式(J模式),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分离,并可实现两相流体在管内的双向流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不用任何同态载体
25、的液-液色谱技术,其原理是基于组分在旋转螺旋管内的相对移动而互不混溶的两相溶剂间分布不同而获得分离,其分离效率和速度可以与HPLC相媲美。,高速逆流色谱法,混合区:在靠近离心轴心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区域,两相的激烈混合静置区:两相溶剂分成两层,重相在外部,轻相在内部,以1000转/分的速率进行旋转,在二维力场的作用下分离管柱内混合和传递的频率可达到17次/S,从而实现高效的分离,高速逆流色谱法,K Cs/Cm,高速逆流色谱仪,HSCCC的工作流程,PUMP:恒流泵HSCCC centrifuge:离心机Detecter:检测器,(1)溶剂的选择:最有效的溶剂组合应是样品在其中的分配系数0.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课件 现代 分离 方法 技术 制备 色谱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