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兴华中学 郑昕【摘 要】在我校市区学校的布局调整导致规模剧增及一校两区管理的背景下,我们采用了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教研观察法,从“教研组建设的共性问题”、“当前我校所具有的校本教研优势”、“我校的校本教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个层面对校本教研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备课组活动不够规范、教研组活动不够务实、分校教师纳入本部教研活动的力度不够”三个关键问题展开了思考与实践,立足于教研组、备课组的梯度建设提炼出了“组织建设、职能分工、管理运作、考核评价”四方面的策略。【关键词】 教研组 备课组 建设 校本教研一、调查背景2006年,我校因布局调整导致规模急
2、剧扩张,年级组管理体制应势而生替代了长期以来的教研组管理体制。于是,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的备课组正式成为校本教研新的基层组织。2008年,在柯城区“一校两区,均衡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我校正式接管了相距15公里的农村薄弱学校华墅初中。这为我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设置了一系列新的命题。如何依托教研组与备课组,进一步发挥我校现有的校本教研优势?我校当前的校本教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之更符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希望能针对以上问题作一些调查研究,为推动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教学工作科学持续地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依据和建议。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相关调查
3、(一)调研采用的方式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教研观察法。(二)调研的开展状况1文献调查有来自市教研室的2007年市先进教研组建设的文本材料,以及我校市、区先进教研组数学组、英语组、科学组、语文组所提供的教研组建设文本材料。我们通过剖析校内外各先进教研组的典型教研案例,提炼其教研组建设的特色,寻找共性与差异,以求在我校教研实践中根据校本实际扬长避短。2.问卷调查由教科室设计兴华中学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状况调查问卷讨论稿,经各教研组长根据本组实际状况修改后确定七份问卷。问卷包含“教研组、备课组的基本情况”、“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基本情况”、“教师本人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后的感
4、受”、“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问题”以及“教师对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建议”等五个方面问题,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两校区七个教研组共分发教师调查问卷160份,收回152份,保证调查所获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详实性。3教研观察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与“备课组教研活动”两个层面展开,着重于“教研组与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有何联系与侧重?”、“教研组如何对备课组进行教研指导与管理?”、“如何将华墅校区老师纳入本部教研活动并加强对其指导?”三个观察视角。(三)调研的结果与分析1.我市教研组建设的共性问题衢州市初中学校有34个教研组被评为先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综合七门学科。通过对以上教研组
5、建设的学习,我们发现各教研组在教科研、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并且88.1%的教研组(包括所有的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学科教研组)被分解成不同年级的三个备课组。各校依托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透过教研组建设成绩辉煌的表象,我们也发现了不少低效现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教研组功能的弱化。部分学校的教研组只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如制定计划、学期总结、教科研成果统计等,几乎成为教科室(或教务处)与备课组的事务性“中介”;部分学校的教研组则几乎被备课组取代,许多工作的开展直接通过备课组来完成。虽然也有如公开教学之类的教
6、研组活动,但由于人数多流于形式。二是备课组功能的泛化。很多学校将备课组理解为是教研组被分解成不同年级的几个部分,借用教研组的建设模式,将教研工作垂直分解,重心简单下移到各备课组。备课组名义上担负起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的各项基础职责,实际上却因管理、指导不到位而穷于应付。分析: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中学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学科教研组体制,即由相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教研组担负起落实教学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职责。近几年,为了顺应大规模学校的教学管理,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的备课组逐渐兴起,成为校本教研新的基层组织。然而与此同时,各校对于“教研组与备课组”的认识尚处于“破
7、与立”或“分工与协同”的混沌状态,唯有尽早厘清两者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2.我校具有的校本教研优势问卷调查显示:100%的教师认可我校“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的校本教研制度;95.2%的教师认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有利于自身的专业成长。100%的教师认为本组教研组长“师德师风过硬”,97.6%的教研组长被教师评价为“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分析:我校的学科教研组体制健全,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以“团队精神与学术民主”为核心的教研文化,广大教师既是教研文化的受益者、也是支持者、培育者。校本教研在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的同时,更造就了一支优秀的教研组长队伍。发挥教研组长队伍的特长,
8、是培养更壮大的备课组长队伍的有利条件,是提升校本教研品质的保证。3. 我校的校本教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问卷调查显示:51.3%的教师认为教研组层面的校本教研主体地位彰显不足;56.6%的教师认为教研组层面的校本教研对课堂教学指导意义不大;68.4%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形式化、应付化比较严重;82.8%的教师认为备课组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创新体现少。教研观察显示:100%的教研组活动有主题,30%的备课组活动主题与教研组活动主题相关,20%的教研组对备课组活动进行指导;50%的教研组活动有分校教师参与,40%的备课组活动有分校教师参与。分析:教研组与备课组并存虽然是对大规模学校教
9、学管理与研究的适应,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两者协调、统筹尚不到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教研主题没有真正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缺乏针对性;二是教研组层面教学研究形成的策略比较空泛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备课组长对备课组活动的策划能力不够成熟,缺乏感召力;四是备课组活动起步不久,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本土特色;五是教研组对备课组大多停留在事务性的管理,缺乏建设性的指导;六是无论教研组还是备课组,将分校教师纳入本部教研活动的意识都还不够强。三、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我校的校本教研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备课组活动不够规范;教研组活动不够务实;分校教师纳入本部教研活动的力度不够。可见,发挥
10、教研组、备课组的组织优势取长补短,展开两者有梯度的建设是常态、高效推进校本教研的瓶颈,也是我校在“一校两区”管理模式下继续实施“轻负高质”内涵发展的保障。1.教研组协同,备课组活动走向规范思考:采用教研组长与备课组捆绑考核开展先进学科备课组评选活动,评比分“各备课组自查自评、教研组内初评推荐、学校层面复评表彰”三步进行。以此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优势,担负起对备课组的规划、指导、管理;同时发扬教研组长的特长,培养一批更壮大的优秀备课组长队伍;并且发挥优势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辐射作用,促进各教研组、备课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纪实:三组多磨,打造先进学科备课组备课组活动一度策划:三个备课组根据本组教研实
11、际及教研特长,自主设计原生态的备课组活动。教研组长组织相关人员从活动主题是否适宜、活动主体是否彰显、活动重点是否突出、活动流程是否得当、活动效果是否明显等角度进行初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备课组活动二度策划:胜出的一个备课组结合其它两个备课组的活动优点就改进意见展开策划反思,进行二度设计后代表本学科在学校层面进行备课组活动展示,校教科室组织有关教研专家复评,同时现场诊断、对症指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全程参与观摩学习。备课组活动三度策划: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三位备课组长结合活动实录,对照其他组的活动特色以及教研专家的点评,进行深度反思,完成备课组活动的三度策划稿。收获:(1)一组精品备课组。在经历两轮公
12、开教研实践中,每个学科三个备课组的集体打磨出一个先进学科备课组,成为学科内的精品备课组。学校鼓励各教研组以先进备课组为点,进一步展开同学科备课组、不同学科备课组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从而以点带面,达到各学科备课组、教研组共同成长。(2)一支高素质的备课组长队伍。先进学科备课组的评比过程为年轻的备课组长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思考的历练过程,使他们的师德师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快速提高并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备课组活动规范化的领头羊。(3)一系列备课组活动的范例。经过集体打造,代表六个学科的六个备课组展示出了百花齐放的备课组活动,仅集体备课就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如,问题会诊式:一个单元做一次,将自己备课
13、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智慧共享式:将自己或他人备课中的一些独到想法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单元课例式:每个单元选择一篇典型课例作为集体备课的载体,充分展示大家的才能,突出单元特点;主题备课式:分主题进行集体备课,突出教师的特长和个性。为备课组活动由规范走向特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2.备课组协作,课例研究强调务实思考:我校从2005年开始课例研究,这种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为老师们搭设了一个交流探讨、反思成长的平台,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然而我们也发现,由于教研组人数剧增,教研主体无奈单一化,课例研究事实上成为评课为了执教者
14、一人,蜕变为仅少数赛课老师收益的磨课。课例研究必需解决的问题有:如何从教学疑难问题中提炼小而实的教研主题?如何让不同层次的老师收益?如何使研讨更深入、策略更实用?纪实:一波三折,打磨滚动式课例研究 (1)体现层次的课例研究:在柯城区初中语文第二届读书活动现场会上,我校负责承办名著导读专题研讨。由叶翠仙老师执教七年级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廖瑾老师执教八年级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名著导读课,方剑锋老师执教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在三位老师二度开课后,区教研员方志仙老师点评:“三年的阅读指导应体现序列性,比如初一重在阅读兴趣的激发、初二重在阅读技巧的培养、初三重在鉴赏能力的提高,如此成梯度层层上升
15、方能更为有效”。于是,语文教研组长戴宇琼老师组织各备课组展开“每个年级课外阅读的主流学情、超前学情、滞后学情分别有何特点?各年级教学的重点目标与一般目标分别如何定位?不同年级的阅读教学分别有何侧重、如何衔接?”的系列讨论。各备课组反思之后三度设计,2009年4月29日,三节名著导读课以及戴宇琼老师题为说说课例研究的主题发言赢得了现场教师的广泛赞誉。(2)关注视角的课例研究:柯城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教研组建设专场,由科学组代表我校展示校本教研,毛晓明老师特别强调:“兴华中学30人的教研组,只有让组内成员都成为教研主体了,才能真正体现出教研实效。”为此,“多元化的教研主体”成为教研策划的首要目标。
16、在“如何提高科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课例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三张观察量表“科学教师提问水平检测表、学生应答方式观察表、教师理答方式观察表”, 确定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理答”三方面的观察视角。每个分视角的观课组安排6位老师(其中一名青年教师为重点评课人),传统观课组安排7位老师(其中一名学科带头人为重点评课人)。先分小组合议10分钟,再由重点评课人代表小组点评。这次分视角的课例研究很好地盘活了组内各层次教师的研讨积极性,活动反思在教育博客得到了延续。(3)意在协作的课例研究:以上两例研究,前者贵在体现了年级的具体学情,后者胜在突出了研课教师的分工。能否糅合两者的优点,探索具有更广泛适
17、应性与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课例研究模式呢?我校以科学组“试卷教学”为载体展开了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的探索。首先,教研组在初三“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备课组研讨的基础上,又确定了“如何命题?”“如何进行试卷分析?”两个相关的主题,三者形成了问题链,分别由三个备课组有侧重地开展研究。并以“八下第三章学业水平测试”为课例,三个备课组分别从“由试卷讲评课看命题的有效性”、“从试卷讲评课看试卷分析的科学性”、“试卷讲评课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三个视角进行课堂观察,就此展开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教研。然后,教研组长卓红桂介绍了本组的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的流程与设计意图,校内外19名教研组长、17名备课组长就
18、此展开分组讨论。最后,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组长们拟定了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教研的基本流程。收获:(1)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研组征集教学疑难问题从中提炼务实型的教研主题,并将其分解成相关的三个子问题,根据年级的层级特点在备课组间形成问题链,同时组织前期学习。一度研究,备课组针对子问题开设研究课发现常见症结所在,预设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度研究,教研组开设研究课,备课组针对三个子问题分角度进行课堂观察,通过点面结合的评议,教研组内筛选、增设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度研究,备课组针对子问题常态课实施、检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度研究,备课组间围绕研究课题深度交流,进一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之
19、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教研组内开展示课并进行专题讲座。(2)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课例研究的特色课例研究在教研组与备课组间滚动实施,既发挥了教研组的组织优势,担负起对备课组的规划与指导,又发挥备课组的时空优势,根植于本年级的学科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教研优势明显:主题实。课例研究的主题来自教师的教学疑难问题,成果则是应对实际难题的策略,实用性强;挖掘深。教研组层面的一级主题又被分解成备课组层面的三个二级主题,研究切口小、入点深;效益高。整个课例研究,促进了备课组间研究的统筹与分工以及成果的整合与共享;研面广。这种课例研究在备课组层面唤起,策略又在常态课中检验实施,能吸引每位教师真正参与。3.教研组备
20、课组协力,两校区共同发展在一校两区的教育背景下,我校采用“以支教教师为点,各职能处室为线,各教研组年级组为面”的立体化管理模式,点、线、面的管理在两校区间打通。我们确定了两类一校两区的研训途径:一类是为华墅校区量身定制研训活动以促进兴华本部对华墅校区的辐射,如本部赴华墅的学科专业指导活动等;另一类是将华墅校区纳入本部的研训活动以促进两校区的文化融合,如师徒结对点对点指导,集体备课面对面的交流,课例研究面对点的研讨等。(1)常规落实,教研组工作促进教师梯队建设兴华中学多年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了优质的师资队伍,现有市、区、校级优秀教育人才50余名。华墅校区则有85%以上的教师
21、在32周岁以下,他们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且可塑性强。为此,以本土专家开展专业引领同时以专业引领催生更多更优秀的本土专家,成为我校教研组工作的基本策略。师徒结对活动。我们在传统学科专家教师与青年老师的结对的基础上,增设了两校区学科组长的结对,通过在常态的教研活动中培养分校组长品格修养与专业引领素养,同时传递着作为组长的责任意识与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如,2008年11月,省初中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金华五中举行,我校派本部及分校的两位学科组长携分校的一名青年教师前往观摩学习。活动前夕,由本部学科组长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听课指导;听课之后,三位老师进行听课交流并由青年教师整理听课反思;活动之
22、后,由分校组长执笔撰写观摩学习心得,本部组长补充修改。课例研究活动。各教研组组织华墅校区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本部的课例研究活动,并且教研组合理组织组内成员进行理论上的引领、教学中的实践、分视角点上的观察以及全方位面上的点评,使得“优秀人才、骨干老师、青年老师、新老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了提高。如,科学组在“如何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物质的溶解性”的课例研究中,重点安排两校区青年教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本部的钟国斌和分校的席长春就在同课研讨中相识、相知、相长,课堂教学评比分别获得市一等奖与区一等奖(农村)。学科专业指导活动。以“携手周末、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学科专业指导活动定于
23、每月第三周的周五。各教研组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组成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深入华墅校区,通过专题讲座更新其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课堂会诊,发现其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并及时诊治。如,数学组针对华墅新教师消极共享本部教学课件,研读教材能力弱的实际,在新教师中试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双板块并行的教学设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细节做精,备课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备课组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我校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以“有效教学”为目标成为我校备课组工作的重点。聚焦集体备课。备课组的主要工作是集体备课,基于务真求实的原则,我
24、校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六定”,定人员、定主讲、定时间、定场地、定主题、定结论;“四备”, 备课标(考纲)、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四步”,个人钻研集体商讨形成教案反思创新;编写校本作业。备课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加强命题研究,编写校本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施要点如下:“设计原则”,内容的科学性、难度的层次性、思维的启发性、题目的趣味性、题量的适当性;“设计要求”,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要求分层 、完成时间分层;“设计过程”,确定目标和内容、确定重点和难易、确定种类和数量、确定人员与分工。充实教学资源。发挥备课组优质资源和集
25、体智慧共享的优势,备课组形成了一系列有较高质量的成果资源,如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等。同时,也形成一系列更有研究意义的过程资源,如 “问题卡”引发思考、“点子卡”研究教法、“错题卡”关注学法,使“有效教学”的研讨进一步延续、拓宽、加深。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四、教研组、备课组梯度建设的策略1.组织建设基于校本教研的制度化与灵活性“制度化与灵活性相结合”是克服一校两区空间距离的有效教研策略,也就是施行制度化的、有序的教研活动,同时倡导准备、后续阶段时空上的灵活机动。与之相适应的教研组织有教研大组、教研小组、备课大组、备课小组四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信息、综合(音、体、美)共七个教研大
26、组,此外,每个教研组内青年读书会的青年老师组成教研小组,华墅校区同学科组成教研小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教研组根据三个不同年级各自分设三个备课大组,其中同办公室同学科教师组成一个备课小组,华墅校区同学科同年级为一个备课小组。教研大组、备课大组活动制度化,隔周分别开展,活动时间、地点由学校统一规划确定,;教研小组、备课小组活动不定时不定点,根据需要即时进行。2.职能分工指向校本教研的互补性与实效性教研组侧重于研究学科中的共性问题,以创学科特色、提高教师学科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其工作重点主要包括:组织指导备课组活动;教师培养;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资源规划;等。开展的形式主要有课题、课例研究,
27、沙龙、讲座、赛课等,其中最主要的抓手是课例研究。备课组侧重于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加强本年段课堂教学探讨、提高本学科年段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其工作重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质量检测与分析;指导教师落实教学环节。开展的形式主要有备听评课、教学反思、整合资源等,其中最主要的抓手是集体备课及教学疑难问题研究。3.管理运作追求校本教研的过程性与建设性针对教学疑难问题开展的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教研,充分体现教研组与备课组教研主题的规划与统筹,教研过程的分工与协作,教研成果的整合与共享。具体分四步运作:流程一:问题征集,教研组内理成问题包 流程二:问题分解,备课组间形成问题链流程三:课例研究,教研组备课
28、组滚动实施流程四:达成共识,教研组内备课组间共享流程一,由备课组发动教师思考教育教学现象,教研组征集教学问题并将相近背景问题汇总整理,形成具有同一主题的问题包。流程二,教研组组织教师从真实性、重要性、可解决程度等要素对问题包进行论证,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分解成相关的三个子问题,根据年级的层级特点在备课组间形成问题链。同时,教研组推荐相关文章供教师有针对地展开先期学习。流程三,围绕“研究课题”,备课组、教研组之间滚动实施。流程四,各位教师回顾教研组、备课组滚动式教研实际,撰写活动心得或研究论文,形成研究成果。4.考核评价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性与长效性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的评比隔年进行,考核细
29、则导向明确且可操作性强。教研组的考核侧重于教研组内、备课组间活动开展得是否有序丰富、教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组内教师的层级培养成效等;备课组的考核侧重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积累、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教学实际效果等。五、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反思通过关于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调查,我校教研组与备课组围绕校本教研展开了深层次的实践、交流与思考,取得了校本教研机制上的改进与组长专业引领素养上的提高。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反思:如何通过“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对校级微型课题逐级进行科学管理,以促进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细化、深化?如何通过教研组的合理规划与备课组的积累筛选将校本教研成果及时优化成为校本教学资源以促进共享?如何培养分校组长的学科专业引领素养,以本部备课大组的教研文化为驱动力,促进分校备课小组走向的教学研究规范、常态、特色?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以教研组、备课组梯度建设为目标的校本教研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王玉宝.教研组活动如何应对新课改J .广东教育.2007,(4)2 李政涛.以文化产品的创建与管理为核心,创建新型“教研组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 2006,(9)3 王青.教研组和年级组以及备课组角色定位及差异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