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地理探究学习模式初探》.doc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地理探究学习模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地理探究学习模式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地理探究学习模式初探摘要: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而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其实现最有效的学习。自主,唤起自尊、激发情感;体验,丰富感受, 活跃思维;探究,开启心智,放飞精神;合作,密切交流,激励创新。地理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创造的主人。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以科学选题为方向,以实践为依托,以统计数据为证明,以全新评价为指针,进行了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下地理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认识发展
2、论 探究式学习过程 地理学习记录卡 激励性学习评价 多元智能 终身学习 一、前言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认识和行为取向。“应试教育”背景、“教师中心”模式,以“双基”为主要学习任务,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被动、机械、封闭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这显然完全不能适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地理课程目标及学习任务的全面刷新必然要求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地理新课标着眼学习理论新成果,借鉴教改实验新经验,从理念到案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自主”相对于“他主”,“探究”相对于“接受”,“体验”相对于“包揽”,“合作”相对于“单个”,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3、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为要义的学习新方式,与种种束缚、压抑自主精神和创造活力的旧学法,泾渭分明。 现代建构主义兴起于80年代的美国,是在布鲁纳、维果茨基、杜威等心理学家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活动。虽然世界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足,对外部的理解也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 基于建构主义的地理教学策略: 1、创设学习情景,开展“在做中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与一定的
4、情境相联系的,当新的情境与旧的结构相似时,在旧的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镶嵌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例如:教师或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一起看某个国家的风光片,或介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成语、诗文,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学习会收到特别的效果。 2、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在做中学”。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之前,让学生亲自动手画教室的平面图,而不急于指导,都画完后进行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的展示过程中,学生逐渐感受到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对于一幅完整地图的重要性,缺
5、一不可,然后再画一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亲历过程比追求结果更重要 ,学生在亲历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将来可以通过有关过程的回忆使知识再现。 二、科学选择探究式学习的问题 1、因势制宜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题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的思索、大胆的探究其实质。如果能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上充分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那么学生学习的情绪就会较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增强,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探究性学习成果。 例如:学生对成语熟悉,在地理课堂中运用成语来激起学生的地理探究兴趣,在讲到改变地表形状的外力之前,提到“水滴石穿”、“飞沙
6、走石”、“天昏地暗”,这样打破了学科界限,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选题 心理学表明:具有社会意识的动机,产生的力量是最大的。换言之,如果学生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由此产生的学习动机将最为强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性也最为稳定。对学生来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刻刻体验得到的社会就是他们生活的周围环境。 如怎样看旅游地图,怎样安排最佳行程?我们住在北半球,要想获得获得更多的阳光,房屋的朝向和楼距的大小有什么讲究?怎样在野外看树冠确定方向?根据树冠的形状怎样判断盛行风向?如果你是采购员,
7、鹿茸和茶叶在哪里采购才最新鲜最便宜?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月亮为啥有阴晴圆缺?凡此种种,都说明地理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掌握地理知识,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地理知识的使用就在身边,能促进学生积极体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 3、因事制宜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选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是很有兴趣的。”许多心理实验也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尚不了解的东西。在探究式学习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对他们最关注、最好奇、最感兴趣而又
8、似懂非懂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 例如:时尚的生态住宅的选择,为什么都要近水向阳,避风安静,空气清新,为什么连封建帝王的陵墓都要选择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山麓?9月23日的飓风,海地死亡数千人,而邻国多米尼加只死亡几十人?从人口、森林、环境、政府职能等多方面考虑,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4、因人制宜结合学生的能力专长选题 每个学生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社会经历不同,虽然处于同样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教育,但在能力上、专长上仍会出现差异,比如有的社会能力强,有的组织管理能力强。在观察能力上,有的学生观察事物准确而缜密,属客观性;有的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容易
9、加入自己的臆测,属于主观型。有的同学发现问题能力强,有的表达问题的能力强,这样,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探究主题后,根据难易程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个体学习,适当时机,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专长。 例如:搜集台湾、香港、澳门的旅游资料适合有电脑专长的学生;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辩论赛,需大家共同合作后,然后让表达能力强、有表演专长、有组织能力的人各发挥所长,使比较法变得生动有趣。 5、因时制宜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题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知识结构状况也不同,因此他们学习内容的深浅和探究范围的大小也应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帮助选择合适的课题,避免好高骛远。如初一
10、学生,对地理知识正处于掌握过程中,应立足于现有的课内知识,提高基本能力,从探究中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例如;有关地球、地图部分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昼夜交替他们容易理解,但对于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空间概念的建立,则比较困难,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之后则不适宜做深层次探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可而止,千万不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这也并不绝对,对于兴趣极高的学生,可以单独讲解。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地理教学观认为“知识只能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建构,不能被训练或吸收。”因而知识的习得是在一定的情景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应该让学生自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标下地理探究学习模式初探 初中 地理 教学 论文 新课 探究 学习 模式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