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让“动”走进课堂.doc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让“动”走进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让“动”走进课堂.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动”走进课堂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什么才算课堂与学生都动起来?这样的课堂应有什么基本特点?首先,课堂教学期间学生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其次,要更多地发动学生,发动更多地学生去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若只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
2、有多大的深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第三,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学生的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听、看等行为基本上是被动的动,学生是否“看”,是否“听”完全由他自己主观地控制,效果是很差的。论、评、议等行为基本上是主动的“动”,是主动探索的体现,要让学生更多地去评、议、论。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后,可让学生评论拿破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人曾说他“打个喷嚏就会使全欧洲感冒”,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真正的伟大的拿破仑”。那么在你的心目中,他究竟是一代袅雄,还是一个杀人的魔鬼?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阐发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学生思想上产生激烈的火花碰撞,这样既
3、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第四,要高质量地动。动有有效和无效之分,有效的动是高质量的动,是学生思维活跃的结果,是学生有收获地动,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动,不能“无病呻吟”。这种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一般的一问一答,仅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大数量、高质量和积极主动地动的课堂,才是真正动起来的课堂。那么,如何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呢?第一,让学生“敢动”。教师要放下“居高临下”架子,要以真正平等的身份,真正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不要动辄训斥、压制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教学 论文 走进 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