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doc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名题分解(四)整理人:罗春旺二、非选择题1 (2008年深圳市宝安区高考质量检测卷) (13分)阅读材料: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13分)要求史论结合,论据用自己语言阐述,亦可摘抄原文;不同论点,论据可重复。 【解析】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此句的意思可以看出政府赋税严重和贫富分化严重,搞到“岁暮锄犁傍空室
2、,呼儿登山收橡实”这样一种生活窘困情况,而相反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看出富人生活奢靡,造成了贫苦农民要逃到山区去生活,可以从诗句“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看出。参考答案 :政府赋税沉重(2分):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1分)贫富分化严重(2分):苗疏税多不得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1分)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1分)贫苦农民陷入绝境(1分):土地少、贫瘠,不得食;赋税重,不得食(1分)。社会风尚侈糜(1分):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1分)。贫苦农民逃避山区,向山要田(1分):耕种山田三四亩(1分)。2(2007汕头高一)(14分)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番薯,则土人传云,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甘薯十三胜:一亩收数十石,一也。遍地传生,剪茎作种,今岁一茎,次年便可种百亩,四也。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六也。用地少而利多,易于灌溉,十一也。虫蝗无所奈何,十三也。又曰: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米价谅可不至腾踊矣。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二: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材料三:玉蜀黍,俗称包谷。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价比米贱而耐食,食之又省便,富人唾弃,农家之性命也。 (清)道光遵义府志材料四: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左右。明代初年在
4、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 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岳麓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番薯和玉米种植及推广的相同点。(8分)【解析】从“番薯,则土人传云,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玉蜀黍种出西土”从中得出从海外引进的外来品种;从“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米价谅可不至腾踊矣。”“价比米贱而耐食,食之又省便,富人唾弃,农家之性命也”得出稳产高产,价格低;从“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可以得出有突出的减灾救荒作用。参考答案:都是从海外引进的外来品种;稳产高产,价格低;耐旱,对地力要求不高等,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可
5、代替米谷,有突出的减灾救荒作用。从材料二、三可以得出对地力要求不高,用途广,可代替米谷;(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和玉米从引种的原因和影响。(6分)【解析】原因:番薯和玉米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那就要从怎样方便的引进呢?这就是由于新航路开辟,方便了世界的来往。而由于当时生产力的限制,人口的急速发展,需要更多的粮食来满足生存的需要,但是由于当时地力条件的限制,只能够引进高产的作物来维持生存需要。而番薯和玉米恰恰符合上述高产等特点需要。影响:由于番薯和玉米的高产特点,有了粮食作为保证,人口随着增加,如材料四所给的“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6、)增至4.1亿。”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土地被进一步开发,如材料四“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左右”,也随着土地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参考答案: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人口压力逐渐增大;番薯和玉米的优点;(3分)影响:人口增加;促进农耕经济发展;土地的进一步开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3(2007培英中学学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黍稷粟麦豆麻稻马牛羊狗猪 五谷六畜图鸡犁耕图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
7、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
8、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5分)(3)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4分)【解析】本题以文明史为主线,展示了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基本特点。(1)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回答(2)文明的转型无非是生产力的进步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3)每个文明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回答,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参
9、考答案: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6分)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3分)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2分)(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特点:生产力迅速发展;(1分)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落后农业国家的征服,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2分)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体。(1分)4.(新泰一中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明清徽州
10、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茸屋植树,敢致功力。 五代史周太祖本纪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6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饿莩耳。救荒话民书请回答:(1)结合材料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2)分析我国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解析】本题以自耕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以来考查历史上的三农问
11、题。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都重视自耕农问题,但是,自耕农总是在日益减少。三农问题在中国古代是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的。参考答案: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因素:每一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持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封建国家加在自耕农身上的负担沉重,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封建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5.(新泰一中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北宋从南方征收的“上贡”布帛种类全国“上贡”匹数南方“上贡”匹数南方所占百分比锦绮鹿胎透背101076065罗10648110646899绫44906229
12、0551绢2876105209642172纱隔织通贝6611621994绸46874438372681布55582947730382什色匹帛489514894299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二:明代文魁(状元榜眼探花及会元)籍贯分布表南方 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664831620488607742821528刘德增山东人材料三:清代状元籍贯分布表南方 北方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广东湖北福建江西贵州湖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482094333322460119712刘德增山东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北宋时期一种怎样的经济发展状况?(2)材料二三反映了
13、我国在清朝时一种怎样的文化发展状况?(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解析】本题以经济与人才的关系为切入点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经济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有了人才,文化才繁荣。参考答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国家财政仰仗南方。中国文化重心在南方,南方人才密集。正是因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才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6.(济南一中阶段考)(11分)阅读下列材料: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材料一 林父与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人物生产劳作其他活动外出活动休闲统计林父11
14、3(31.8%)96(27.04%)28.5(8.03%)117.5(33.1)355(100%)林光錀308(86.7%)22(6.2%)5(1.41%)20(5.63%)355(100%)说明: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材料二 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天)项目走亲戚往双岭往重山拕(背)苗竹挑茶往齐春往思口买杂货清华买货往富村买货江村打油往林村买小猪卖茶天数12.513142.52110.5材料三 林家“生产劳作”时间分类统计表专 项粮食生产蔬菜生产经济作物(茶)其他统计劳动时间(天)621116241
15、13百分比(%)5591422100说明:粮食包括禾(稻)、麦、粟、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视为粮食生产活动。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入蔬菜生产。 回答:(1)根据林家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判断出林父的身份并说明理由。(5分)(2)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錀的生活状况。(2分)(3)在当时,林光錀的人生之路可能面临三种选择:其一,从事农耕;其二,经商致富;其三,科举致仕。请你就上述三种人生选择中的一种,结合林家状况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4分)【解析】(1)(2)主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总结归纳。(3)任何一种选择都可以,但要注意叙述理由要从正反两面概括。7. (07潍坊高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题精解 中学历史 教学 园地 栏目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