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doc
《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中国”的版图究竟为何?大陆的说法是”老母鸡”,则采”秋海棠”之说。同样是中国人,读的也是中国书,但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图像和世界观,都有显著不同。夏禹的故事中国人都不陌生,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里他是位贤君,治水有功,百姓对他很感恩因为他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很贤能而受诸侯拥戴,开王位传弟、传子之局。大陆则采反面说法,指因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长後,权力增加,谁不服从他的领导就要受处罚,他的家庭因而取得特殊地位,禹死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继位,从此”世袭制度”代替了”禅让制度”,
2、有趣的是,香港方面将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始溯及到信史开端的商朝,夏朝不谈,大禹和世袭的关系自然不知。但对大禹的治水的功倒是十分肯定中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描述禹经过十三年的不断努力终于把洪水治平。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深得人们的敬佩。有关品德修养的课程,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又如何呈现?香港高中教师詹应南认为由于香港并没有”公民”课,有关品德修养的精神全融入各科教材内,比如说化学课本文中特别提到”做实验要注意节俭,不要浪费”。相对于香港的教材走向,大陆和台湾似乎倾向将品德教育放在单一的课程中,但两岸的重点又不相同。举例来说,孝亲敬长的道理两岸都重视,但究竟出于何因?台湾的公民教材说是为”
3、表达由衷的感激及敬意”大陆则说为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不同的意识型态 两岸三地的教科书内容有同有异,差异的部分,经过专家的比对,认为“远超过事先的想像”。虽然是否应以来领导学校教育、掌控教科书内容,是个值得讨论的议题。但台北师范学院教授欧用生指出,放诸世界各国,大量很少政治领导人能不重视学校教育内容,或不将政治意识融入学校教材中。特别是意识型态,台湾、大陆两岸的教科书差异最大。两岸教科书据以为编写标准的各科编写大纲上(台湾称课程标准,大陆称教学大纲),”一信奉三义,一信奉共产主义,”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黄政杰指出根本的差异。尽管各有
4、信仰依据,但比较起来,大陆从教学大纲到内容,充满.及主义的意识型态,(摆明了教育就是要为政治服务,) 黄政杰说,台湾的编写大纲上虽也涵盖三民主义的精神,但在文史科目课本上 ”写来模糊而抽象,总希望大家都可接受,而非为少数党派或利益团体服务。”大陆教学大纲的政治原则,在历史等人科有 ”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服务”(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大纲)等说法;就连看来跟政治毫不相干的生物课程,也可以“通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要求”。以“务实”为教材倾向的香港教科书对于意识型态避之
5、唯恐不及,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以事实为主,论及冲突的因素,也尽量避免优贬之词而将优劣点并陈,比如对于秦始皇这位两岸教科书所熟悉”暴君”,香港中学的教材中以”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来论述他的施政” 即使是大陆、 台湾两岸都痛贬的;焚书坑儒”也有”积极方面。”除了藉以巩固政权外,对树立统一观念和消除割据意识,也有一定的作用”:消极方面,则是“箝制思想令许多人士反感。 下令焚书使中国遭到极大的损失。 谁最爱国? 台湾、大陆两岸教科书对于意识型态的贯彻方式,大体可以形容为坦白直率(大陆)对模糊暧昧(台湾,这在小学教材中就可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岸三地 教科书 中的 意识 历史 图像 世界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