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历史三疑三探教案设计.doc
《七级历史三疑三探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历史三疑三探教案设计.doc(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 题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单元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材分析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 法三疑三探学 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
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1、中国人的祖先是谁?2、他们长什么样?和现在的我们长相一样吗?3、他们吃什么?4、他们靠什么获得食物?5、他们是在哪儿发现的?离我们现在有多远?6、他们穿什么衣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探提示:1、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是?发现的地点是?距离我们现在的时间是?他们的体貌特征是?他们是如何生产生活的?
3、2、他们和现在的人有什么区别?4、想一想,北京人是如何得到火的?5、在谁的洞穴里发现了海蚶壳,海蚶壳海蚶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问题1234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示与评价;2.教师点拨或精讲。三、质疑再探:(3分钟)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1、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饰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2、他们使用的工具是什么?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那些进步?四、运用拓展(17分钟)(一) 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1、“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A.使用打制石器 B.过着群居生活 C.人工取火 D.保留了猿的特点3、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距今约 年。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5、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是 。6、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5、 。7、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 8、北京人过 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群体叫 。9、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的主要工具是 (二)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1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 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2、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
6、以驱赶野兽和照明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血缘关系的结合 工具简陋粗糙 人们头脑简单 生活环境险恶A. B. C. D.4、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生活着早期的先民。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A、约1800年前 B、约20万年前 C、70万年前 D、约170万年前5、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四)作业设计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他们无法生活下去,于是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
7、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材料二 山顶洞人的生活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有共同的祖先繁衍的,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很艰苦。请回答:A、 根据材料归纳出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韩非子载:“上古之世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请回答:A、 上述材料指的是我国哪一原始人生活的时期?为什么?B、 这一原始人的体质特征如何?C、 为防止“民多疾病”,我国远古居民是怎么做的?板书设计个性添加页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备课人:
8、累计课时 教师补充:教后记:课 题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单元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材分析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大汶口
9、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 法三疑三探学 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1、 为什么大汶口晚期居民会出现贫富分化和阶级的产生?2、 我国农耕时代几项世
10、界性贡献是什么?3、 用表格的形式列举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及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4、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那些进步?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问题1234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示与评价;2.教师点拨或精讲。三、质疑再探:(3分钟)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1、弓箭的使用有何意义?2、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
11、少悬殊的现象?四、运用拓展(17分钟)(三) 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四)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2、 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错误的是A.距今约六千多年,生活于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B.他们培植出了世界
12、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C.他们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猪、狗等D.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 3、下列属于我国氏族聚落居民,并且进行原始农耕的人类是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原始人类 半坡原始人类A. B. C. D.A B C D4、下列各图表示的远古居民的发明创造中,不是在农耕时代出现的是5.、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淮平原 D.黄土高原 6、 下列属于黄帝发明的是人工取火 建造宫室 发明车船 蒸米饭A. B. C. D.7、 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A. B. C
13、.D.8、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9、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炎黄时代A.B.C.D.10、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四)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个性添加页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备课人: 累计课时 教师补充:教后记:课 题第
14、3 课 华夏之祖单元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教材分析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教 法三疑三探学 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
15、他为人文之祖?(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探提示:1、什么是部落和部落联盟?2、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4、黄帝及其属下的发明?5、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6、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
16、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问题1234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示与评价;2.教师点拨或精讲。三、质疑再探:(3分钟)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了什么?四、运用拓展(17分钟)(五) 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1、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淮平原 D.黄土高原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三疑三探 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