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七级下四川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案全册.doc
《[精]七级下四川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七级下四川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案全册.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隋朝的同意,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探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领悟国家同意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
2、使学生认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贞观之治”二、难点: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导入:教师设计问题:1、北魏孝文帝统一的措施?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的新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汉人胡服、胡人汉服)2、南方开发的原因
3、是什么?学生回答:三国时候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2)南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3)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生产。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2)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3)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教师归纳:第一、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受到高度发达的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逐渐与汉族融合,同汉族的差别越来越小。同时,南北政权之间使节来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第二、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汉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发展,到隋朝统一前,南北经济差距已大大缩小。南北经济的发展
4、,要求冲破南北对立的政治格局。 第三、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渴望南北统一。 第四、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发挥个人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北方政治、经济得以发展。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大大超过了南朝,形成了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引入教材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3、学生阅读教材P2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的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
5、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上把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叫什么,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生:“开皇之治”,原因是:隋文帝为了巩固其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1、在政治方面:只要是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在地方改为了州县两级制,为了选拔人才初创科举制。)2、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
6、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另一方面减轻赋税徭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之隋文帝提倡节俭,在开皇年间,出现了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即“开皇之治”。 组织学生学习第二目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然后回答教师提问:1、隋文帝死后,统治隋朝的哪个暴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灭亡的时间是什么?生:隋炀帝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2、建立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生: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教师归纳:隋朝官员李渊及其儿子李世民起兵反隋,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7、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组织学生学习第三目“贞观之治” 学生阅读,思考老师问题:1、唐太宗叫什么名字,他的年号是什么?都城在什么地方? 生:李世民,年号贞观,都城在长安。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请大家再从书上找找他登上皇帝宝座经过的故事。 大家看完了,我们再来看看唐太宗是怎么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的。请大家接着把P4的第一自然段看完回答老师的问题。 2、唐太宗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方法可以从什么故事中表达出来?生: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训,基本上作到了广开言路。促成了当时良好的政治风气的形成,这在封建社会是少有的。 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可以很
8、容易的找出答案,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唐太宗到底是用什么政策来使自己治理国家的时代成为盛世的。请同学们看P4-P6的教材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是什么?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1、政治方面,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3、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4、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5、在民族政策方面,实行恩威并重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2、你认为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略师:一是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认识到秦朝灭亡于秦始皇及秦二世的暴政,汉朝衰于汉武帝的骄矜,隋朝灭亡于
9、隋炀帝的暴虐。明白“君依于民,民依于国。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的道理。因此,他经常与臣下商讨前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权衡得失调整、制定治国方针。二是唐太宗指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入教材中唐太宗五个方面的治国政策。三是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四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3、你这样评价唐太宗?生:略师: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
10、劳民伤财。小结本课:师生一起利用议一议来小结隋朝和清朝有什么相似之处;以实物代替徭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然后结合本课重点“贞观之治”来进行小结。并完成课后作业。课后记: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理解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的措施,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政绩,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鉴赏能力;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确评价人
11、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武则天、唐玄宗任用贤才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现、培养人才的道理;通过了学生领悟崇尚节俭、抑制奢侈是国家积累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开元盛世”二、难点:评价武则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回忆“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1、“贞观之治”时代的皇帝名字叫什么?他治理的时期为什么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盛世?2、请你对这个李世民做出评价?学生回答:1、答:李世民,他治理的时候是因为:一是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
12、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认识到秦朝灭亡于秦始皇及秦二世的暴政,汉朝衰于汉武帝的骄矜,隋朝灭亡于隋炀帝的暴虐。明白“君依于民,民依于国。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的道理。因此,他经常与臣下商讨前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权衡得失调整、制定治国方针。二是唐太宗指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入教材中唐太宗五个方面的治国政策。三是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四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所以可以达到盛世。2、答: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
13、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教师指出:“唐朝历史上有两个证明的盛世时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盛世即”贞观之治“,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朝的第二个盛世”。二、女皇武则天学生阅读P8P9内容回答教师问题:1、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名字叫什么?她的国号是什么?她是从谁的手里拿到皇帝位置的?学生:武则天、周、唐高宗的手里拿到的皇帝的位置。2、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这个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学生:略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的结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的期间,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14、。武则天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不可避免地有她武断、腐化的一面,这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矛盾,但从总体上来看,她仍不失为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指导学生从书上找出她的政策好的方面,找出她的不利治理的方面。)教师归纳小结:武则天的政绩:政治方面:第一、打击旧的士族势力。第二、发现、重用有才干的人。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一)亲自编订并颁发农书指导农业生产。(二)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开垦荒地。(三)下令减免赋役。武则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武则天的局限性:为巩固统治采取残酷手段,崇尚佛教,耗费大量钱财。三、
15、“开元盛世”教师先叫学生看第一自然段,然后给学生解释为什么书上说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主要年号。李隆基等上皇位的时间是712年,这个时期以“先天”作为年号;713年改年号为“开元”;到742年又改年号为“天宝”。712年741年是唐玄宗统治的前期,所以说“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唐玄宗统治的措施。学生归纳:唐玄宗的统治措施:(一)重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二)重视农业。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废除酷刑苛法。倡导节俭,抑制奢侈。完成老师提供的表格:唐太宗、唐玄宗政绩表统治者经济政治等结果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
16、担,有力推行以实物代替徭役的制度。1、重视纳谏2、选贤用能3、减轻刑法4、重视教育 5、改善民族关系“贞观之治”局面形成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清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等办法。1、积极纳谏2、选贤用能3、减轻刑法4、倡导节俭“开元盛世”局面形成学生在填写了以后教师进行讲评:这个表只是根据课本中的内容罗列的。唐太宗、唐玄宗的政绩并不只是表中这些,还有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等。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小结:“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二)
17、唐玄宗本人的才能;(三)唐玄宗采取的措施的正确性;(四)人民的辛勤劳动。四、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鉴赏能力,另外一个方面引导他们从图中获取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发达的信息。教师总结本课:经过唐玄宗的治理,唐朝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开元盛世”局面形成,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唐朝近百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唐朝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业布置:1、评价武则天 2、请你说说“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板书设计: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一、女皇武则天1、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名字叫什么?她的国号是什么?她是从谁的手里拿到皇帝位置的?2、你怎
18、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的措施 2、唐玄宗、唐太宗比较(表格出现)3、“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制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
19、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二、难点:科举制的发展及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朗诵: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教师介绍诗的大意:昔日的穷困失意不值谈,现在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志得意满马儿快,一天之内看完长安的花。(前两句写作者骑着快马在京城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后两句写的是他科举及第后参加唐代游名花园,摘名花的风俗活动)。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学生看书回答老师问题: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是什么?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是什么?
20、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存在严重弊端,已不适应需要;中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隋朝统一之初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产生的作用:科举制有利于统治者从地方豪强手中夺取选拔官吏的权利,使一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庶族地主)有机会走入仕途,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从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看,隋朝科举制属草创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前代选官吏的痕迹,其优越性在当时还未表现出来,但是隋朝改革封建的选官制度,使科举制
21、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隋朝在选官吏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三、科举制度的发展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读书:读书提纲:1、唐朝科举制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类、科目、考试内容、录用等方面。)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与理解“省试”合格后录取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科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在指导学生读书的基础上,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判断根据教材共同归纳: 在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右上角的读一读一位唐朝官员的话:“国家取士,选法前代,进士之利,得人为
22、盛”学生讨论交流生:教师归纳小结:第一、唐代选官效法隋代的科举制。第二、唐朝通过进士科的考试为国家选拔了很多人才。接下来让学生完成右上角的想一想唐代为什么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学生讨论交流生:师:先帮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即三十岁考上明经就算老了,而五十考上进士还算年轻。然后引导学生从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和录取人数的比例两方面加以思考。简单的说,就是“明经”好考,“进士”难考。四、科举制度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一个方面,使学生辨证地认识科举制,看到科举制在当时的进步性的同时,认识到隋唐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级下 四川 教育出版社 历史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