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7.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和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77.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和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和应用摘要: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教学练习的设计可以从练习的时间分配、教学内容、课堂过程实施和练习评价四个方面展开。关键词:信息技术 练习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检测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体现了新形式下教师教学的价值所在。因为课堂教学是在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和学生学识的基础上层层展开,逐步推进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得他们在信息技术的“运用、管理、评价和理解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高度素养”。作为课堂教学
2、的主要环节之一课堂练习的设计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开展和学生的培养,是影响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从学生实际知识情况出发,合理设计课堂练习,合理安排练习时间、练习数量和练习质量的关系,合理体现知识练习与技能练习的统一,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练习有效性的开展与实施。下面本人就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体会来具体谈一谈。一 切合课堂,有效分配课堂教学练习的时间。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指出“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信息技术课上,要给学生留出更多时间来用于课堂练习,对于一节45分钟的信
3、息技术课来说,我们应该怎样来安排练习的时间呢?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练习之前,老师先把操作步骤都讲一遍,把各种方法统统灌输给学生,希望学生掌握所有的操作步骤,或者是讲解的内容不多,但巡视后,发现有普遍问题存在,就会马上将机器控制来再次强调操作步骤,孰不知这已经把属于学生的时间占用了,这在学生没有完成练习之前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好教师讲课和学生课堂练习的比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时候,明明自己设计的练习,学生在20分钟内应该完成,可偏偏却难住了大部分的学生,如果牺牲自己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再练习,在老师没有分析的情况下,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的操作步骤无法
4、掌握,设计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练习是低效的。如果不管学生完成没有,先讲再说,学生对于练习的操作步骤都不了解,老师讲的就有可能听不懂,也是低效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进行PPT制作演讲稿教学时,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已经学过的“word”窗口,复习过“word”窗口后,才揭示课题,并让学生回忆打开“word”窗口的方法,尝试用相同的方法能不能打开“powerpoint”窗口,学生充分实践后,请学生演示操作,教师只需略作点拨、归纳即可。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即可轻而易举地解决关闭“Word”窗口、“Word”窗口标题栏及菜单栏的教学。这样,学生把学过的旧知和新知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
5、又例如,在教学生用艺术字设计杂志封面文字时,除了教学生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还要提示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插入艺术字,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完成。学生操作正确了,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帮助学生掌握适合个体实际的具体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高效的课堂设计,明确这节课中的知识点,有效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精讲多练,在讲的过程中,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主要操作步骤、要领,使学生很快掌握。在练的过程中
6、,让会做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可以弥补讲的不足,老师也要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练习中,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操作,一般可个别辅导,或是请学生帮助学生。除非是大多部学生都无从下手。但要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在哪些操作上容易出错,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矫正。二明确目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练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对学生的基
7、础和特点有充分深入地了解,设计的练习应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把这门课融合到学生的生活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例如在教师节临近时,让学生使用画图软件制作一张贺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自己的老师,这样学生的课堂练习的兴趣提高了,既表达了对老师的祝福,也掌握了各种操作的技能技巧,并最终提高了综合运用的能力。1从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上进行设计,合理设计练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一堂课可以分为新授、巩固、提高几个环节,抓住这几个环节,设计适当的练习,可以提高课堂效果。新授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练习、针对性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巩固环节可以设计一些
8、比较性练习、变式练习,通过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再锻炼。提高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综合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2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设计练习。由于家庭条件不同,以及各个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和内容不同,造成学生之间有很大的水平差异,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一窍不通。另外,有的学生对电脑比较感兴趣,求知欲很强,学习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对电脑却无所谓,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消极被动。面对这种差异,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饱”。并且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
9、,分为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础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图象的选取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练习:(1)模仿范例(如心形小猫)做一个效果;(2)使用路径工具画一个形状,用这个形状得到一个选区,做一个效果; (3)做一个多图合成图,要求每个作品要有独立的主题,如:福娃迎奥运、民族大团结、球类集锦、花的海洋、鸟的世界等。对于上面三道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必须完成第1题,主要是从模仿中找出规律,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不做第1题,选做第2、3题,对于个别已经熟练掌握操作的学生,允许他们直接跳到
10、有提高性及有发展性的第3题,同时也鼓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试做难度较大的题,在尝试中得到提高。我们在安排课堂教学练习的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和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样不论操作程度的熟练与否,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不论知识水平的高低,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3课堂练习设计真正实现把知识从教师传授向以学生接受、掌握的转移。信息技术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它要求学生在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都讲一遍,而是设计探讨性的练习,例如:在讲授移动文件操作时,设计练习:将
11、文件移动到其他文件夹中,你有几种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边操作边寻求答案,最终通过自己的实践,综合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通过练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三、合理实施,有效搭配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展。1课前: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想获得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上网或询问他人等方式,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很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新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安排课前预习目标。例如:在“图文处理”这节课时,可以先安排学生预习,设计课前练习:1、启动word文档;2.在word中编辑文字学生在预习过程掌握了简单的知识和技能
12、,这样学生课前可以获得最多的知识准备,那些大家都知道的知识就不用说了,老师讲解讨论的时间缩短了,课堂练习的时间就更充足了。2课间:在开始上课时,老师必须组织好课堂教学练习,否则效果不佳。学生在练习之前,老师首先利用屏幕广播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之前以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实践报告,包括:a.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b.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c.上机步骤(这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d.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这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e.自我评价(对本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其中a、b
13、、c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d、e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在上课途中,所设计的练习也应该分不同层次,循序渐进,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1)基础性课堂练习设计例如:在“自己做贺卡”这节课中,我以一个班上的同学生日作为引入,提议大家来制作一个生日贺卡。在本课中,先展示一个只含一张图片的简单贺卡作为模板。说明一个最简单贺卡所必备的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练习:制作一个最简单的贺卡。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基础性的练习中,学生学会如何插入、删除剪贴画,如何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如何移动图片等创作该电子作品需要的基础知识,使操作的知识点变得非常清晰。2)比较性课堂练习搭配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电脑作品制作有一个不断
14、积累的过程,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考虑到这一点,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性。例如:在本课中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知识点后,老师再展示两张贺卡,一张是比较简单的、死板的贺卡,一张是活泼漂亮的贺卡。演示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巧妙的提出问题: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设计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对前面的贺卡进行修改。通过这样一个比较性练习,引导学生比较,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一定会首先回顾旧知识,当旧知识不能完全解决任务时,学生便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思考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巩固所学知识。3)提高型课堂练习设计有了基础知识作铺垫,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贺卡主题,自由创作贺卡送给最喜
15、欢的人。在这过程中,学生带着好奇,开始摸索着按原则制作贺卡。即使教师讲得很全面、清楚,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能力提高。3、课后:信息技术教材每课后面都附有随堂练习,是一些知识性练习题或操作题,这些练习都集聚了每节课中的主要内容或重要的操作知识,指导学生完成这些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时间有限,这些练习并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可以安排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完成,比如,七年级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八课设计封面的课后练习第3题:能够在封面中插入视频和音乐吗?尝试一下。要完成这道题,要利用到与在word中插入
16、图片的类似方法,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根据作品的主题寻找合适的视频和音乐,这又是对搜索引擎知识的巩固。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学生轻松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每位学生都能从练习中得到知识,提高了各自的能力,真正做到有效。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有效评价学生课堂练习的质量。信息技术老师任教的班别通常比较多,批改的作业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多,而且多数课堂教学练习都是实践操作题,所以对于上节课的练习不能及时地批改好,学生没有做练习老师不能及时发现,练习完成好的学生老师又不能及时地给予表扬,长久下去,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反正不会批改的,一次没做练习就会演变成经常不做练习,练习完成好的学
17、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削弱了,做练习也就不再那么认真,也有可能演变成不做练习,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得巩固。因此可以采取一些解决的办法。例如:采用分组评价,即将班里的学生按照水平高低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的组长将该组组员练习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汇报给老师,这其中包括完成最好学生、有进步学生和未完成学生的名单和评价语,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练习通过电子教室上交。老师根据从组长那汇总的情况,筛选出有代表性的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另外,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我们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关注课堂向45分钟要效益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题海战中解脱出来,它可使学生放学后又充分属于自己活动的时间,设计一份高效的课堂练习题要花去老师相当多的时间精力,但为了学生能轻松高效地学习老师的付出是值得的。参考文献:1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初探 雷鸣 2008.122现代教学 2006.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