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3.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3293.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93.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摘 要: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切实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力求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研究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课堂作业呈现有效性和课堂作业评价有效性出发,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及学习理论、实践教学、研讨、分析等途径,探索出若干可提升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可操作方法,能自省也供同行借鉴。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作业 有效性一、问题的提出作业作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因其学科特殊性,它的作业主要以课堂作业为
2、主。因此,课堂作业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我校七、八年级学生、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实践调查,了解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现行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现行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业基本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在课堂作业形式、内容的具体设计与评价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课堂作业形式单一,学生作业公式化,缺乏创新精神。2、课堂作业过于统一,让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无差异的作业,缺乏自主选择。3、课堂作业内容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兴趣。4、课堂作业评价缺乏激励。综上所述,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作业,只会违背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
3、,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埋没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有效课堂作业的判断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给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判断课堂作业是否有效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学生对课堂作业感兴趣,就肯花时间、花精力去思考去完成,就能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
4、程中。 2、能否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作业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3、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产生诸如“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能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都想体验成功。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来完成的课堂作业,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还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三、提升课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措施结合以上有效
5、课堂作业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作业应该具备“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课堂作业呈现的有效性”和“课堂作业评价的有效性”三个层面的特性。(一)提升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1、课堂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因此,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找对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形式,设计多种方式,改变作业单独乏味现象,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成功。以下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尝试的几种课堂作业方式:(1)寓教于乐,设计游戏式课堂作业初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导入课堂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
6、涵于游戏中,就能把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转化为动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案例1:个人小档案这一课,只是简单进行英文字母、字符的输入,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和简单,如何让英文字母、字符的输入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不再觉得乏味,游戏式的作业不乏是最佳选择之一。金山打字通中设计了多款打字游戏,本课中,笔者选了“警察抓小偷”这个经典游戏作为课堂作业,学生个个都认真积极地去完成这个作业,不仅巩固了教学知识,也娱乐了学生的身心。(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计开放式课堂作业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放式课堂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到喜悦。实施开放式课堂作业,
7、首先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案例2:学了无处不在的模板这一课后,笔者设计的课堂作业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模板,对于贺卡的内容、格式、风格等均没有具体要求,但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范围,只希望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结合所学的知识,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拘泥于一些形式,不囿于束缚。学生最后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有做成卡通的,有做成梦幻风格的,也有以自然风景为背景的,贺卡中还出现了许多课本上不曾介绍到的元素,例如小图标,小插花等,还对图片、文本框等进行了叠放设置。像这些既可巩
8、固所学知识,又可基于理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课堂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实践式课堂作业实践性作业是“学以致用”的最好注解,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例3:在教学江南风情游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实践性课堂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条江南七日游的旅游线路。这是一个带有研究性学习性质的综合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制定旅游计划的过程。在作业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小组成员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完成自己分配到的工作。各小组在制定完旅游计划后,对收集
9、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处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沿途的每个旅游城市的每个景点,把各景点资料(图片和文字)通过网上邻居汇总到一台计算机中,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文件夹结构,把各类资料分类存放。最后,各小组都提交了制定好的七日游详细计划安排表,并附带查找到的各类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这一实践性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情感。(4)学科整合,设计学科整合式课堂作业新课程标准很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不同的学科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作
10、业过程中将各门学科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合理利用。案例4:生物圈二号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页上文字、图片的保存。教学内容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信息的保存而进行教学,会造成学生在网上查找信息、保存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这节课中,笔者采用了当前普遍提倡的学科整合,充分将初中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初中科学学科整合,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从网上搜索有关生态平衡的几个问题,并将找到的答案保存下来,这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对地球上的人与其他生物有何重要意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开辟了科学教学的第二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
11、培养了学生在网上有目的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课堂作业要分层次设计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但是,学生因原有学习基础的不同,因智力、情感发展的不同,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课堂作业的布置要有梯度和区分度。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得到提高,感到满意,有收获,最大程度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课堂作业分成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层课堂作业基础层课堂作业一般学生都能完成,教学内容大多是比较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课本等方式
12、让学生掌握,这时可以适当布置课堂作业进行练习,练习的题目不必多,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如果学生中出现个别不能掌握的情况,可以让同学出面帮助解决。(2)提高层课堂作业提高层课堂作业可根据作业内容设置,主要是将本堂课知识点进行深入应用,在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再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3)创新层课堂作业创新层课堂作业针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思想都不同,创作的作品也都不一样,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思考,讨论,有什么好的作业设想,然后个别完成,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得好点,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有所创新,这层次作业最能反映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综合水平。案例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293. 提升 初中 信息技术 课堂 作业 有效性 实践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