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第2课;;;;马丁 8226;路德的宗教改革.doc
《高中历史教案:第2课;;;;马丁 8226;路德的宗教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案:第2课;;;;马丁 8226;路德的宗教改革.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历史教案:第2课;马丁#8226;路德的宗教改革高中历史教案:第2课;马丁#8226;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指导
2、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 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 生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生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教师总结说明: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上,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各国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 师:宗教改革开始于哪个国家呢?为什么?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教案:第2课;马丁 8226;路德的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 教案 马丁 8226 路德 宗教 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