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浅谈“四着手”有效提高初三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浅谈“四着手”有效提高初三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四着手”有效提高初三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使体育锻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随着中考体育成绩所占总分比例的加大,如何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优良的教学成绩,是摆在每一个初三体育任课教师面前的研究课题。【关键词】“四着手” 有效提高 中考体育成绩一、从相互了解、师生知心着手 1、了解学生。兵法有云:“知彼知已,百战百胜”。教师的施教,是以对学生的了解为前提的,学生的兴趣、性格、人生目标、常犯错误、身体素质等,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掌握。那么师生知心,心与心的交流,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掌握体育知识
2、的实际程度,特别要了解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碰到了什么障碍,才能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2、认识教师。教师的爱好、性格、人生观、道德观、施教方法及手段、对问题的认识等都要与学生交流,树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 (1)、从第一印象着手:上课前能清楚记得学生的姓名、兴趣爱好、特长,甚至家庭情况,在第一节课中你能无误叫出学生姓名、列举他的兴趣爱好等,往往能起到你在学生心中:这个老师,行。(2)、从放下架子着手:教师上课迟到要主动向学生说明原因,做错事情要主动向学生道歉,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常到学生的群体中,教室上课少站讲台,训练课站到学生中间,树立一种
3、与学生同在、与学生同等的朋友式关系。(3)、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及时回复学生对教学、教法的情况反馈,切实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现在学生在校时间长,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善,体育教师是专职的,为什么训练效果不佳呢?恐怕就在于不知其心。二、从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着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一个人只要有对某一件事产生兴趣,就会想方设法去获取成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1、从体育理论课开始认识体育通过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展示体育世界的精彩。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体育锻炼
4、在青少年发育过程、在人生当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体育课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作用,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体育课、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2、大胆改革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体育课内容要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训练各种不同的需要,使学生能人人参与。同时,教学中要采用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根据课堂的实际,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刘海旺同学看见跳高横杆,使尽方法就是不敢跳,后来我灵机一动,把横杆改成橡皮筋,
5、并降低高度,该同学慢慢就树起信心,后来该学生被东莞体校录取并被广东省田径队吸收为跳高队员;在短跑的教学中,采用接力赛,课堂就会出现活泼的气氛,学生练习的情绪高涨,兴趣增强。同时,讲解、播放一些有关体育明星,如:王军霞、刘翔等训练、比赛的故事、录像等,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意识来激发学习兴趣。(2)、合理安排运动强度,照顾个体差异。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细心指导、耐心讲解、多变的教法,不但要注意课堂,还要关心学生课外(例如:学生的思想、生活、家庭等)情况。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训练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3)、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相对学生来说,紧张的师生关系,单一的内容等都会导致
6、学生训练能力和兴趣爱好的降低,甚至发展成为害怕上体育课,从而讨厌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课堂上能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能以德服人,能以礼相待,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4)、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在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最后,还是一个不稳定的行为定型,需要不断的重复。如:通过改变锻炼方法和练习手段的更新,可以不断产生锻炼兴趣并获得良好的运动情感体验,从而巩固刚刚形成的行为“动力定型”,使体育锻炼行为成为终身的、自觉的、稳定的行为习惯。三、从培养班级学生团体精神着手教学的对象往往是由个体组合成的团体。教学中教师是否能组织好团体战,使全班学生心往一处
7、想,劲往一处使,是取得优良的体育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初三体育中考成绩的关键。1、从平时的言行中培养。理论课、训练课上明确告诉学生并不断强化,你是班上的一份子,中考体育要想取得优异成绩,班上的同学要齐心协力。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如:准备操的跑步,要求学生两两对齐,前后成一整体,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又如:一次上体育课,在最后一组同学单脚跳将要完成时下课铃响了,其他同学条件反射,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下课。这时,训练场上只剩下班上一个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李月同学还没有跳过终点,但李月同学还在坚持练习。很多同学都开始离开训练场,看到这情景,我吹响了哨声,同学们迅速回到练习场地。看完李月跳过了终点,我指着李月
8、开始问班上的同学,这个同学是那个班的,这时大家都静悄悄的。我开始跟大家讲,班级是一个整体,要学会团体作战的道理,虽然李月同学的运动能力暂时比不上大家,但是她从不偷懒,意志顽强,这一点值得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学习,当中也包括我,这时,大家自觉报以雷鸣般的掌声。3、通过体育游戏、体育节等,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性,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四、从创新教法,利用好学生资源着手1、从学生之间的“拜师制”着手19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学生之间相对师生之间容易沟通。学生之间年龄相仿,相处时间长,彼此了解。为此,多年来,在体育教学中本人采用了学生之间的“拜师制”,收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1)、根据往年的中考体
9、育项目,定期测试学生在这些项目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都考的200米跑。然后,将每一项的学生得分情况公布,与学生一起,选出可以当师傅的学生(条件是:品德好、肯干、该项目成绩好),学生自由逐项选师傅,个别没选上的“潜力生”由老师调配。(2)、每组的学生名单一式三份,分别是“师傅”、体育委员、老师各持一份,学生“师傅”在自己的组员中聘任一名助手,协助管理该组的同学。体育委员负责学生“师傅”的日常管理,师生沟通等工作。(3)、学生“师傅”可利用课余时间,有时是体育课的时间对本组成员进行训练。定期向老师汇报所在组的训练情况,与老师交流训练心得。(4)、教师定期测试学生体育训练项目,若同组的另一组员成绩高于所在组“师傅”时,自动当选为“师傅”。同时,每次的测试完后,都要计算每组的成绩,与分组初期对比。使学生“师傅”之间有一种收获感、训练的紧迫感,教师定期做好各种表彰与激励工作。学生之间的“拜师制”,有效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一方面,当“师傅”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同时,在训练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学习机会,自己为人师,学会自律;另一方面,同组成员得到了与同学之间讨论学习的机会、“升职”的机会。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5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