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物学科指导意见.doc
《青海省生物学科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生物学科指导意见.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2010下半年我省将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生物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深化对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解,结合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实际,引导广大生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特提出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全面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自觉性,明确高中生物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贯彻标准
2、提出的课程四个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继承与借鉴高中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结合青海省和各地区高中教育的特色,实现高中新课程目标,努力创新,认真总结与反思,积极稳妥,逐年推进,圆满完成高中生物课改实验任务。 二、任务目标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
3、来越大的影响。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和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满
4、足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等密切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与生物学有关的事物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获取新的知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 (二)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 通过高中生
5、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获得生物学
6、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
7、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命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
8、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标准在内容标准方面,与原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有许多差别,其中突出的不同表现为: 1.必修部分的目标,是为所有高中学生打好生物科学基本素养的基础。它取消了大纲的以生物知识体系选择内容的思路,贯彻如下三条思路:一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特别是科学探究
9、的能力;二要重视当代社会的需求,即体现时代性;三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相应发展。 2.在删除大纲中“繁、难、偏、旧”内容和初中已有内容的同时,顺应当代生物学已经发展成为生命科学,原来许多描述性的科学事实已经被组织到以概念、原理和规律构成的理论体系中的变化,增加了前沿性的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的内容。 3.以系统思想取代二元对立思维,顺应现代生物学已完全接受了现代科学系统论的概念的情况,并纠正过去课
10、程内容过于突出二元对立,容易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机械论的弊端。 4.实践内容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等特点。多样性体现在活动具有丰富的层次,时代性体现在包含了核心学科和核心技术,选择性体现在实施过程的“自助餐”式的选择。 5.各个具体的内容标准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知识范围的界定,即“广度”;二是该部分知识应当达到的认知水平的界定,即“深度”,以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概述、说出”等(具体的界定要求,请参见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指导)。有一部分内容还有“活动建议”,提出了实践方面需要考虑的活动内容,但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或改变。 6.各
11、模块中还编写了若干大纲没有的 “案例”,它们属于一种提供给教师在教学安排、目标要求、程序方法、及材料器具等方面参考的比较完整的例子,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进程创造性地应用。 7.比较、研究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知识内容的联系及区别 标准运用特定的目标动词界定知识内容要达到的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将高度概括,但较为模糊的总体课程目标转化为详细、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用行为术语来描述,使教学目标成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具体要求,使教师能较好地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目标达到度,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和评价。 标准删去了“酶的发现”、“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脂质和蛋
12、白质的代谢”等内容,增加了细胞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等特点的内容,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不仅在遗传部分学习,还在细胞、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等方面渗透分子生物学的观点、证据和方法。可见标准根据现代生物科学的特点更新基础知识内容,精选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其基本概念和原理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既把握基础性,也体现先进性。加强了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之能适当地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三、课程设置 1.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结构 高中生物课程共包含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其结构与关系如下:必修模块中,必修模块生物2与生物3是相互独立的,其学习顺序可以不受对方的制约;而
13、选修模块则必需在学习完成各个必修模块后才有可能学习。 2.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生物新课程改变了过去生物课程线性模式的结构,以专题模块的结构呈现,增加了课程的多样性和标准的可行性,还充分注意了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修模块内容的选择不仅反映了知识的层次,而且注重选择现代生物学的核心知识和发展迅速的领域,力图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生命的规律和科学技术的本质、过程及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选修模块内容在此基础上,从科学、技术和社会层面展开,既关注了课程的选择性,又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3.各模块的功能 必修生物1: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
14、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和相关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必修生物2:遗传与进化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
15、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必修生物3:稳态与环境 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及其应用,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重在培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能力,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明确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并理解生物技术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学会应用学习的知识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前
16、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能帮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与人类社会、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通过学习本模块,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4.学时安排建议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学 段 周课时 模块名称 学分 周课时 模块名称 学 分 周课时 模块名称 学 分 上学期 2 必修1 校本 2 文 2 必修3 2 理 2-3 选修3 总复习 2 理 3 必
17、修3 校本 2 下学期 2 必修2 校本 2 文 理 2-3 总复习 理 3 选修1校本 2 四、教学建议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1.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实际操作中,要明确标准的具体要求,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各地区各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在教材选用上,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发展需要。 2.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是培养学
18、生获得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主阵地。切实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以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教学;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 更新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教学的着眼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生物 学科 指导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