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案(教学文件全).doc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案(教学文件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案(教学文件全).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 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撰写教师:马 永 方2016年2月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学日历(2015-2016学年 第一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马永方2015年8月教 学 日 历课程名称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英文名称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课程编号12600067Z学时数 48 学分数3 任课教师 马永方 授课对象 社工14级 学年 2015-2016 学期 第一学期2015年 7 月 25 日订周次日期讲 课实验、课堂练习、实习、其他执 行 情 况记 录章 节 提 要学时数内
2、 容 提 要学时数第一周8.31绪论(4学时)第一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第二节 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第三节 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特征与流派第四节 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与方法4学时第二周9.7第一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6学时)第一节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的社会福利思想2学时第三周9.14第三节 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第四节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五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四周9.21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 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2学时第五周10.5第三节 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第四节
3、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六周10.12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概念第二节 早期的(旧)福利经济学2学时第七周10.19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 理论体系及其演变4学时第八周10.26第三节 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第四节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2学时第九周11.2第五章 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第一节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制度第二节 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第三节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第四节 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分析4学时第十周11.9第六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4、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 4学时第一节 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2学时第十一周11.16第二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第三节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分析第七章 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6学时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观点4学时第十二周11.23第二节 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观第三节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2学时第十三周11.30第四节 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社会正义与个人权利的争论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理论发展新赶势 4学时第一节 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4学时第十四周12.7第二节 社群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 新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2学
5、时第十五周12.14第九章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 6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 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体制与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十六周12.21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福利思想2学时(说明:A4纸打印)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课程编号:12600067z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总学分: 3开课学期: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6、。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把握在社会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发展特征与基本目标。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思想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形成于古典文明时期,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了近代而蓬勃兴盛。教学大纲课堂讲授部分(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绪论 4学时第一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第二节 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 (难点)第
7、三节 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特征与流派 (重点)第四节 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6学时 (重点)第一节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难点)第三节 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第四节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重点)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6学时第一节 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难点)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 (重点)第三节 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 (重点)第四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4学时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
8、涵和基本概念第二节 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重点)第四节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4学时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演变 (难点)第三节 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重点)第四节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五章 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4学时第一节 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制度 (重点)第二节 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第三节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重点)第四节 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分析第六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 4学时 (重点)第一节 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9、的模式第二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第三节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分析 (难点)第七章 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4学时 (重点)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观点第二节 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观第三节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第四节 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社会正义与个人权利的争论第八章 新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4学时第一节 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 新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重点)第九章 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4学时第一节 高夫的“整合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 奥菲对“福利国家矛盾”的批判
10、第三节 奥康纳的“国家财政危机”理论第十章 女性主义福利思想 2学时第一节 社会福利及其性别属性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 2学时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福利思想 (难点)第二节 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体制与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福利思想 (重点)第四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二)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钱宁主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有关代表性的思
11、想家、代表性思想学派对社会福利问题的认识、构想和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向往;深入认识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把握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社会福利及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传统社会福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及科学的社会福利价值观,加深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二、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福利思想;二是西方社会主要经济学家和思想家的福利思想;三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福利思想。本
12、课程要求学生,按照这三个脉络来把握中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本门课程采用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钱宁主编、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比较权威,本课程还参考了其他作者的教材。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侧重讲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反映最新学术动态及运行趋向。 (二)课堂讨论确定有意义的课题后,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并做典型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三)习题作业: 1、结合课堂讲
13、授,布置相应的课后复习思考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收交,借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强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研读一些有关社会保障的著述,并就相关理论和政策,结合我国社会保障的实际运行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研讨,提出问题、探求对策。 3、撰写课堂讨论发言稿,要求观点明晰、分析具体。 4、写一至两篇小论文,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案例讨论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四、改革思路和说明1.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本课程应尽可能引用现实社会生活
14、中的实例来说明问题,使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与运用。2.本课程可以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有关内容,从而为其它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例讨论为辅。讲义 绪 论第一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2. 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
15、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3.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4. 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 1. 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
16、现方式。2.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 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2) 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3. 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4. 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 社会福利的特征:(1) 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 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 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
17、(4) 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 社会福利体系:(1) 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安全体系) (2)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 (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与服务。其他的社会福利 (2)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性和便民性。 体系 (3)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障劳动力的持续使用。 (4)公司(单位)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的凝聚力和忠诚。 (5)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保、救灾等。(2) 狭义的社会福利:由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构成的社会安全体系。第二节 :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一:社会福利思想中的价值观问题
18、:基本对立:个人主义福利观与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对立。福利需要上 :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社会物品分配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个人主义福利观:它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与需要的东西,因而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集体主义:把福利看作集体的责任,认为个人在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不测时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新的情况,人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而这一切都需要集体的协助。因而,需要发展社会的福利功能,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的实现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对待。二:中国古代福利思想:1.民本主义思想构成了中国传
19、统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2.民本主义的福利思想是建立在君主制的“王道”和“德政”意识的基础上。3.以德治国原则的多重含义:(1)统治者本身的道德修养;(2)要求统治者必须要推行“仁政”、“德政”,行政要以“德”为本,宽厚仁慈,如此才能达到天下大治;以“德”为本就是“民为本”的民本主义;(3)对被统治者即人民实行道德教化,要让人民按照“德”的规范严格规定自己的言行; 具体的说,在中国古代,福利不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状态,不被视为社会控制集团或社会全体的责任,而曾经长期被看做超社会的神灵给予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某一社会个体的赐予。人们被动等待着这种“福利”,中国传统思想里并没有现代意义的福利概念。三
20、: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思想和宗教福利观:第一、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天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二者的对立,把奥古斯丁关于来世幸福和把思想社会置于上帝之城的思想修改为尘世社会的思想,认为社会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神性的实体;天国的等级制与现实社会的封建制是同构的。第二、托马斯反对早期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性的否定,认为“天恩不夺走人性而只会使人性完善”,即人性的需要和价值不应因有了较高的真理和价值(天国理想)而丧失其意义。第三、自然法赋予人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性关系和抚养后代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自然倾向,这使人在身上存在一种
21、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这种倾向将人与上帝、世俗与天国联系起来,而不是分割开来。托马斯肯定世俗幸福。第四、托马斯重新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和社会的动物”的论断,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的支配,人不仅需要自然本性的支配,而且要受理性支配,要具备公民道德和承担人类的使命,在实现自己的世俗目的之后,还要拯救灵魂,承担宗教的义务。所以,对于人法来说,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必须把义务看作是高于权利的东西,以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幸福为目标,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无上福祉。四: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1) 规定每个教区应向地方征收济贫税;(2) 教区主办;(3) 规定有工作
22、能力这必须参加工作,设贫民习艺所;(4) 禁止无家可归者或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立救贫所;(5) 规定人们有救济其贫穷家人和亲属的义务(6) 分类进行,将贫民分为不同的类别:体力健全者;不能工作者(老、病、残人士)、儿童(领养或寄养)(7) 救济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救济人士在辖区注满三年的人。新济贫法:(1) 明确济贫的责任在社区和教会,以加强对济贫对象的管理;(2) 对济贫的方法做了修订,取消院外救济,所有的受救济贫民必须关进济贫院或贫民习艺所。(3) 受助者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承认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的人生自由要受到限制和失去政治权利,特别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三节 :现代社会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社会 福利 思想 教案 教学 文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