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doc
《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杭州湾新区分局二0一五年五月目 录前 言1一、现实基础和趋势分析2(一)现实基础2(二)趋势分析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规划目标11四、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2(一)地热资源勘查布局12(三)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安排16五、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20(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式20(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布局23(三)加强地热井的保护、管理和监测24(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28(五)示范工程建设29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0附图:宁波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图 前
2、言地热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的地球内部热能资源,包括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热资源是高清洁度的绿色能源,具有储量巨大、可再生和开发利用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成为当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旅游休闲经济的重要方向。杭州湾新区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建设“生态生产生活、宜居宜业宜游”国际化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坚持“2+3+1”的产业结构,其中的“1”指文化休闲和健康产业,提出要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合理开发利用温泉资源,依托杭州湾新区生态优势,培育温泉养生文化,建设健康养生基地。为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地热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3、展的保障能力,依据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5号)、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9-2015年)、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浙土资办2010121号)、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宁波杭州湾新区“坚持产城联动、建设品质新区”新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等有关法规和规划,结合新区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现状,编制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北至十一塘横江,西至湿地保护区西侧边界,南至庵
4、东镇、崇寿镇一带,东至水云浦江,总面积286 Km2。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期限为2015年2020年。一、现实基础和趋势分析(一)现实基础1、地热资源勘查历史和现状新区所在的长河凹陷曾开展过小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但主要的工作成果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完成了1:10万重力测量、1:20万磁测量、模拟和数字地震勘探及石油地质钻探等。在长河凹陷,主要开展了总长约524 km、共计50条地震剖面测量,并施工了28 口勘探井(其中深井3口,浅井25口)。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基本查明了慈溪平原长河凹陷的分布范围,地层层序、时代、厚度等;基本查明了长河凹陷的
5、构造格局、基底起伏情况、断层的分布、规模及其性质;对长河群的沉积特点、横向变化规律有了基本的认识,特别是对可能含水的砂岩、砂砾岩厚度、埋深、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胶结物的种类、含量、胶结类型等)及其横向变化规律有了基本的了解;部分钻井的测井资料明确划分出了多个含水层;已获得了少量地层水的产量、水质、温度资料。石油地质勘探资料为本区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20102012年,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地热资源调查与区划,提出了长河凹陷内分布有新生代碎屑岩类孔隙型层状热储,可供开发利用。20112012年,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受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委
6、托,在杭州湾新区庵东镇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成功完成热水井一眼,确认具备开发价值。2、资源概况(1)地质背景图3-1慈溪长河凹陷古近系底板埋深(m)及地质剖面示意图新区所在的长河凹陷,为上叠于晚白垩纪断陷盆地的古近纪长河群的沉积凹陷。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为一南东侧与陈蔡群变质岩断层接触、北西侧超覆于磨石山群火山岩之上的箕状凹陷。凹陷自南东向北西分为东南断阶带、中部向斜带和西北斜坡带等三个次级构造单元。除控盆断裂外,盆内尚有北东东和东西向张性的正断层。长河群厚600-1700 m,由泥岩、砂岩、砂砾岩等组成多层结构,自下而上划分为长一段至长四段等四个岩性段,每段均有孔隙率、渗透率较高的砂岩、砂砾岩层
7、。长河群之下为白垩系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粗砂岩。(2)地热地质类型及分布特征新区地热资源以孔隙型层状热储为主,据石油勘探资料分析,长二段和长一段中砂岩段为主要热储层。长二段下部“第一砂岩段”系河流相沉积,一般厚10-15 m,最厚38 m,最薄处仅0.5 m,孔隙度6.23-31.86,平均22.96;渗透率0.17-3777毫达西,平均420.16毫达西。长一段底部砂砾岩层系洪积相沉积物,厚度较大,一般厚40-50 m,甚至超过60 m。热储层含水性较长二段差,孔隙率多为11-18。测井曲线清楚反映,两套砂岩、砂砾岩可解释为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能较好的含水层。长二段及长一段砂岩段是区内主
8、要的热储层位。长河群之下的白垩系地层受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也可形成构造裂隙孔隙型热储,但其以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高,且遭受剥蚀,在区内的厚度不一,可作为次要含水层,视单井情况具体分析。凹陷近东南侧断裂部位有长约12 km,宽约3 km,面积约40 km2的玄武岩分布,一般厚度20 m左右,最厚者33 m,埋深200-570 m间。玄武岩节理裂隙和孔洞也可能构成热水储存空间。长二段以上的长三、长四段岩性以泥质岩类为主,连同第四系地层构成热储上部的盖层。但其中仍包含砂岩段,如长三段中的“第二、三砂岩段”,孔隙度平均在22-24,与长二段砂岩相当。但其砂岩段埋藏浅,水温低,一般不宜作
9、为含水层。大气降水在向深部运移过程中,接受正常的大地热流增温,形成地热水,储存在砂岩、砂砾岩的粒状碎屑格架间。砂岩储存纵向、横向上厚度变化很大,多被泥岩夹层分割为几个单层,一般单层厚仅一、二米,而十米以上的单层较少见,而有些砂岩集中的地区,厚度可达4050m,甚至60余米。总体上,长河群的沉积特点是西粗东细,南粗北细,厚度也是自南西向北东有递减的趋势。层状热储水力坡度小,径流迟缓,周围封闭,在天然条件下,缺乏补给,过量开采可能造成区域水位下降。长河凹陷内新生代碎屑岩类孔隙型层状热储分布范围广,区内热储结构单一,由传导热形成的温热水储存量较丰富,具有地热资源勘探前景。限于工作程度,区内长河群下伏
10、白垩系及更老地层的地热资源情况尚不清楚,本次规划主要针对长河群内的地热资源,特别是长一段和长二段的砂岩层状热储。(3)长热1井地热地质特征长热1井处在沈海高速杭州湾大桥南接线与陆中湾交叉口,井位坐标,东经1211333,北纬30178。钻井井身1800m,采用二开设计,一开至井深403m,套管外径339.7mm;二开至井深1800m,套管外径177.8mm。根据测井结果,结合岩屑、钻时录井等资料,设计七层含水层段,共计390m,以长河群二段及长河群一段中的砂岩、砂砾岩层为主,也包括长河群之下的上白垩统上段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根据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登记通知书(浙土资储登201314号)
11、,长热1井控制的资源量528m3/d(降深160m),水温53.5,静水位埋深+1m,单位涌水量3.33.79m3/d.m,水质类型为SO4.Cl-Na型,富含碘、溴、锂、氟等微量元素,其中碘平均含量为11.25 mg/L,溴含量8.1mg/l,锂含量3.9mg/l,氟含量1.9mg/l,水氡含量为23.1Bq/L,偏硼酸平均含量为30.63 mg/L,偏硅酸平均含量34.47mg/L。其中碘平均含量为11.25 mg/L,达到碘水的命名浓度;溴、锂、氟、偏硼酸、偏硅酸达到矿水浓度标准;氟含量达到有理疗价值浓度;锶平均含量为9.46 mg/L,接近锶水10mg/L的命名界限值;可命名为SO4C
12、lNa型低温含溴、锂、氟、偏硼酸、偏硅酸的碘水。根据浙江省温泉资源分级命名标准,达到“AAA”温泉的资源级别。(4)储存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处于预可行性勘查阶段,利用地热钻井测试资料及经验参数,采用热储法、比拟法等方法计算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根据石油勘探资料计算,杭州湾新区长河群内地热资源储存量为23108m3,储存资源丰富。但是,该地区地热资源处于封闭半封闭条件、缺乏浅部地表水补给,属于消耗型的地热水资源。为保证其可持续利用,可供开采的地热资源按储存量的510计,为1.152.3108m3,若开采1
13、00年,则每天可供开采量为31506300m3。根据热储富水性特征进行区段划分,采用单井开采量比拟法确定各区段的地热资源量,计算可得新区内推断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6000 m3/d。3、存在的问题(1)勘查程度低新区地热资源勘查总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前人完成了大量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针对长河凹陷开展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也比较详细,但工作范围主要局限于当时长河凹陷的陆地部分,主要为现在的八塘横江以南地区。八塘横江以北地区基本为地质工作的空白区,深部地质资料更加缺乏。另外,鉴于工作性质和目的不同,2010年以前的地质勘探研究工作均未涉及地热地质。目前仅有的长热1井勘探成果,未开发利用。(2
14、)资源总量不清作为全省唯一的新生代孔隙型层状热储,至今尚未开展区域性的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对地热资源总量、可开采量掌握不清,十分不利于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3)需求与勘查不足的矛盾突出新区的文化休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将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与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相结合,急切希望加快在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中的突破。(4)管理职责不够明确没有明确提出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行政管理主体,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尚未完全厘清,不利于地热资源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5)缺少地热资源管理办法缺少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管理依据。地热资源作为液体矿产资源,具有其特殊性,不能简单的按照固体矿产的办法审批和
15、管理其勘查与开发,应根据新区的实际情况,参照其它地区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4、探矿权设置情况杭州湾新区范围内曾设置有一个与地热相关的探矿权: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庵东镇地热资源勘查(证号:T33120121001046804),探矿权人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勘查面积19.26Km2,有效期限为2012年10月17日至2014年10月17日,勘查单位为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目前该探矿权已灭失。(二)趋势分析1、清洁能源的需求为地热开发利用开辟了广阔空间2010年4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了世界地热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地热-改变世界之能源”。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峻,地热作
16、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中强调要“突出能源矿产勘查”,指出“能源矿产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放在地质勘查的首要位置。”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地质响应与对策”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030号),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我省将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作为“751地质勘查的重点工程之一”。2、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迫切要求推进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我国的温泉旅游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过渡,温泉逐步成为公众沐浴、康疗的场所,并成为我国重要的休闲度假产品,在我国旅游中的
17、分量和地位日益提高。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是我省经济新一轮转型升级的重点之一,新区“新三年计划(2013-2015)”也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培育行动,推进以文化休闲和生命健康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地热资源是新区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资源,“温泉沐浴”结合人文历史、山水风光,必将有力提升休闲旅游产品的质量,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3、区位条件优厚,市场潜力巨大。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市域北部,北与嘉兴隔海相望,位居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几何中心,是沪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自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通车,杭州湾新区的区位交通优势愈加凸显,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
18、甬2小时交通圈。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以及桥头地区的标识性使其具备成为区域性服务新城的潜力。在大桥西侧,优美的湿地生态环境更愈加体现出作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基地的优势。目前长三角城市的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与之越来越接近。随着长三角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对城市以外地区购物、休闲、娱乐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与发达国家相比,长三角休闲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拥有广阔的市场。4、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契机新区“新三年计划(2013-2015)”提出要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
19、约和综合利用。而地热资源正是一种无污染或极少污染的绿色能源,其突出特点是占地少,无废渣和粉尘,退水可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好地热资源,有助于保持新区的环境资源优势,营造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和谐的生态氛围,创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根据地热资源禀赋条件,按照“资源清楚、利用高效、管理到位、环境优美、传承文化、持续利用”要求,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的科学研究,超前安排地热资源的勘查工作,深入推进地热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基本原则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
20、保护”的总原则下,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勘查。遵循地热成矿规律和勘查开发的经济规律进行科学勘查,合理布置勘查工作及进度,提高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序开发。合理控制开发企业数量,按照以供定需有序建设开发利用项目。规范管理。加强勘查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重点提高政府对资源开发的管控水平。持续利用。通过合理确定年度开采量、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搞好环境保护、科学回灌地下水等等,实现地热资源的持续利用。(三)规划目标资源勘查:到2020年,争取地热资源勘查投资达到5000万元,新增探矿权数量23处,新增地热井13处,水温大于45的地热水允许开采量达2000 m3/d。完成全区地
21、热资源调查评价,基本摸清家底,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及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开发利用:引进23家开发利用企业,依托新区生态优势,深度发掘温泉理疗效果和养生文化内涵,整合区内其他旅游人文景观资源,打造风格独特的温泉养生旅游产品。以温泉产品为推手,加快主题游乐、生态运动、会议会展等休闲产业的集聚,建设以温泉度假和康体养生为重点,集休闲旅游、商务会议、生态人居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基地。建设温泉开发示范工程,突出精品,强化特色。加强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地热资源多元化、梯级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制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使新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有序
22、进行;建立地热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各地热水井资源开采量,消除无证开采、超量开采等现象,建立地热水有偿使用制度,有效保护资源;建立地热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加强地热尾水排放的监管。研究地热井回灌试验,支持和鼓励回灌。四、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一)地热资源勘查布局地热资源勘查根据地热资源成矿条件、基础工作程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勘查、远景区和其它区进行区划布局。各类勘查规划区的具体划分要求如下:勘查区:成矿条件比较好,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热资源需求迫切的地区。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好或有成矿地质条件,但用地条件差或目前社会需求小的地区
23、。其它区:成矿地质条件差、社会需求小的地区。依据以上划分要求,新区地热资源勘查区划布局如下:勘查区:该区位于八塘横江、沈海高速以北,十一塘横江以南,潮升纵江以东,东侧以陆中湾江为界,面积56Km2(表1,附图)。该区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接线为界,东部为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规划的商务新城区,西部属湿地休闲区内的湿地二级保护区。该区块毗邻湿地、滩涂等核心生态资源,服务功能定位为休闲旅游、会议展览、高端商务、休闲居住,将集聚主题公园、会议会展、度假酒店等产业项目,地热资源开发,将提升该区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品质,成为建设品质新区的新亮点。该区地热资源分区(地热资源分区详见说明书附图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宁波 杭州 新区 地热资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