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核酸代谢课件.ppt
《第九章核酸代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核酸代谢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核酸代谢,第一节 核酸的降解一、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二、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一)嘌呤的分解 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与酶有关)人-尿酸,(二)、嘧啶的分解代谢,是,第二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从头合成途径补救途径:利用核酸降解的碱基和核苷合成,一、从头合成途径,1、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嘌呤环中各原子的来历,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特点,以核糖-5-磷酸为起始物,在1碳原子上逐步增加原子数目,形成次黄苷酸(IMP),再分别转变为AMP和GMP并不是先合成嘌呤环,AMP和GMP的合成,2、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嘧啶环中各原子的来历,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特点,先形成嘧啶环-含嘧啶的乳清
2、酸,再与核糖磷酸结合,形成UMPUMP-UDP-UTP-CTP-CDP-CMP,先合成乳清酸,UTP和CTP的合成,3.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dAMP,dTMP,dCMP,dGMP可以通过-MP还原生成 AMP,CMP,GMP-dAMP,dCMP,dGMP UMP-dUMP-dTMP还原通常发生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第三节 核酸的生物合成,一、生物学中心法则 生物的各种性状由核酸决定,性状遗传依赖于DNA的复制。性状的表达要通过蛋白质的活动才能实现。,中心法则,生物的遗传信息从 DNA传递给 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根据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被称为翻译和表达。1958年Cric
3、k将生物 遗传信息的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中心法则。,二、DNA的生物合成,复制逆转录,一)复制 DNA能准确地自我复制,复制的特点:1、半保留性在双螺旋结构学说上提出1958年,Meselson和Stahl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同位素实验得到证实.,在其它细菌、病毒、动植物细胞中也证实了半保留复制学说的正确性。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与其遗传功能一致。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2、半不连续性,反向平行细胞内催化DNA聚合的酶都只能催化53延伸。以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为基准,一条模板链是35,以此为模板而进行的新生DNA链的合成沿53方向连续进行,这条链称为前导链。另一条模板链的方向为53,以此为模板的D
4、NA合成也是沿53方向进行,但与复制叉前进的方向相反,而且是分段、不连续合成的,这条链称为滞后链,合成的片段即为冈崎片段。后由DNA连接酶连成完整的DNA链。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日本学者冈崎发现 大肠杆菌:1000-2000bp 真核生物:100-200bp一旦合成终止,这些片段就成一条链。实验证实,大肠杆菌,3HdT短时间标记-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标记DNA片段。结果:短时间内有较短的带标记DNA片段,随时间延长出现较大的带标记片段。温度敏感的突变型菌株(DNA连接酶在20C时有活力,44 C失活):在44 C下,有大量小片段的标记DNA积累。说明:DNA复制时,首先
5、有较短的DNA片段,然后有连接酶连成大分子DNA。,3、DNA合成以RNA为引物,DNA聚合酶不能发动新链的合成,只能催化已有链的延长反应,而RNA聚合酶只要有DNA模板及核糖核苷三磷酸,即可以合成新的RNA链。DNA合成需要引物,而RNA不需要引物。并且DNA复制时的引物是一个RNA片段。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发动作用,即能影响RNA的合成,发现对DNA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引物酶,与模板上复制的起始部位结合,以DNA为模板合成小段RNA(原核生物50-100个bp,真核10个bp)引物酶不同于转录过程中的RNA聚合酶,它不仅能催化引物合成,而且与打开复制的起始部位有关。,二)复制起点和
6、复制子,从DNA分子上特定位置开始复制。这个特定的位置就称为复制起点,用 ori 表示。DNA复制从起点开始双向进行直到终点为止,每一个这样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或复制单元。原核生物中,每个DNA分子上有一个复制子;而在真核生物中,每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复制子,每个复制子长约50-200kb。真核细胞DNA的复制是由许多个复制子共同完成的。,复制可以是单向或双向 复制起点 ori 复制起点 ori,三)与DNA复制有关的主要酶,1、DNA聚合酶最早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以后陆续在其他原核生物及微生物中找到。共同性质是:以(dNTP)为前体催化合成DNA;需要模板和引物的存在;不能起始合成新的DNA
7、链;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链的3-OH末端;催化DNA合成的方向是53。,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DNA聚合酶,II,III功能:聚合作用:在引物RNA 或正在合成的DNA3-OH末端,以dNTP为底物,按模板DNA上的指令逐个将核苷酸加上去。聚合酶能辨别进入的底物核苷酸与模板核苷酸之间能否形成碱基配对,非配对碱基不能进行聚合反应。-聚合酶的选择作用。聚合酶III最强,I次之,II最弱。37 C 每分子DNA聚合酶 III每分钟聚合的核苷数数目为5000,聚合酶 I为1000,聚合酶II为50,3 5外切酶活性校对作用:从3 5方向识别和切除不配对的DNA生长链末端的核苷酸。对DNA复
8、制真实性(提高102-103倍)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大肠杆菌中,每复制109-1010个核苷酸便要出现一个误差。,5 3 外切酶活性水解除去RNA引物和切除修复作用。在DNA损伤的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冈崎片段5末端DNA引物的去除依赖此种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 II 无 5 3外切酶 活性。,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主要的酶是DNA聚合酶、一般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无35 或5 3外切酶活性。因此,可能存在其他校正机制以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2、DNA连接酶,1967年在三个实验室同时发现的。是一种封闭DNA链上缺口酶,借助ATP或NAD+水解提供的能量催化DNA链的5-磷酸基与另一D
9、NA链的3-OH生成磷酸二酯键。两条链必须与同一条互补链配对结合,而且必须紧邻的。在DNA复制、修复和重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连接酶有缺陷的突变株不能进行DNA复制、修复和重组。,DNA复制过程,1)解链蛋白和解旋蛋白使DNA双链解开2)合成RNA引物3)合成冈崎片段4)去除引物5)连接,二)逆转录,70年代H.Temin,D.Baltimore某些RNA病毒能产生 逆转录酶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合成DNA。遗传信息由RNA DNA,逆转录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引物,逆转录酶催化底物从引物的3-OH端逐一聚合,合成互补的RNA-DNA杂合
10、子,以杂合子中DNA为模板,合成另一条DNA链,同时杂合子中RNA被水除去.,形成双链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中,逆转录酶(Zn2+),1、以RNA为模板催化DNA合成(RNA指导的DNA聚合酶)2、水解杂化链上的RNA(核糖核酸H外切酶)3、用DNA为模板催化DNA合成(DNA指导的DNA聚合酶),致癌蛋白,逆转录酶作用,逆转录,存在于所有致癌的RNA病毒中,与RNA病毒引起细胞恶性转化有关。鸡白血病病毒:RNA病毒,致癌,鸡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劳氏肉瘤病毒,逆转录发现的意义,改变了原来的生物学中心法则治疗肿瘤:逆转录酶的专一性抑制剂制备合成基因(cDNA)RNA序列分析,三)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章 核酸代谢课件 第九 核酸 代谢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