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
《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15:12,第一章 绪 论,1-1 环境及其分类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3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introduction,11:15:12,一、环境的基本概念二、环境的分类三、环境的功能与作用四、人类与环境的基本关系,1-1 环境及其分类,11:15:12,一、环境的定义,辞典:环境是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于其 周围的其它事物。环保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岩石、矿产、动物、植物、微生物、空气、水、土地、城市与乡村等。ISO14000:环境是指组织的外部存在。组织是指从事与环境有关活动的行为主体。,11:15:12,二、环境的分类,
2、环境要素:指组成环境整体、性质各异而又相互联系、服从于同一环境演变规律的组成部分。,11:15:12,三、环境的功能与作用,1.环境是生命的摇篮2.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3.环境是同化和消纳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高效清洁夫4.舒适优美的环境是人类精神快乐的源泉和身心健康的保证。,11:15:12,四、人类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人类无法离开环境而独立存在,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共同演化,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1:15:12,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二、环境问题的分类三、环境问题产生及其实质,11:15:12,一、环境问题的定义,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环境要
3、素改变引起环境质量和功能变化并反作用于人类,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环境效应的统称。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要素的改变而导致的环境后果。,11:15:12,二、环境问题的分类,11:15:12,11:15:12,局部性环境问题分类,11:15:12,1.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环境污染物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3.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生产性污染物:工业“三废”、农业农药等 生活性污染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放射性污染物:核废
4、弃物、医用放射源等,11:15:12,三、环境问题产生及其实质,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并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和人口增长而加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变得愈加明显,环境公害频发,成为影响和制约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解决当代世界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环境工程学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11:15:12,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的哮喘病事件 日本的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的骨痛病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腊肤运河事件,11:15:12,环境问题产生
5、的客观原因,1.人类对资源环境价值认识不足;2.人类对自然生态规律认识滞后;3.人类对自然环境自净能力有限性认识不足;4.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错误。,11:15:12,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耗竭;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1:15:12,1-3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一、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定义二、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研究内容,11:15:12,一、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定义,环境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人类环境质量变化及其规律,以及控制人类环境质量变化的理论、技术、
6、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学的分支学科。它应用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原理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的一门新兴学科。,11:15:12,二、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主要任务,环境科学的任务:探索全球环境演变规律 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及其规律 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研究环境污染防治理论、技术、原理和方法环境工程学的任务:保护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保护人类免受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 改善环境质量,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平衡,11:15:12
7、,结束,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领域,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第二章,社会科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环境伦理学、环境规划学、环境经济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环境化学、环境数学、环境物理学等,地球科学:环境地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气象学等,工程科学:环境工程学,生命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医学、环境毒理学等,11:15:12,结束,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领域,环境工程学的研究领域: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噪声及其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11:15:12,第二章 环境生生态学基础,2-1
8、 地球圈层构造与生物圈2-2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2-3 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2-4 生态规律及其应用,11:15:12,一、地球圈层构造与生物圈,11:15:12,二、生物圈及其特征,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活动范围:上可延伸到地表以上23km高度,下可达地表以下12km深处 生物圈的组成成分:生命物质:活的生命有机体总称,又称生命系统。非生命物质:各类有机物、无机物、惰性物质等,又称生命支持系统。,11:15:12,2-2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 五、生态系统的功能,11:15:12,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9、定义: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态学基本单位。2.特点:边界有限性 整体统一性 动态稳定性,11:15:12,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问题,11:15:12,三、生态系统的分类,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浅海、深海、泻湖,淡水生态系统,流水生态系统(河、江、溪),按地理条件,静水生态系统(湿地、湖泊、水库、池塘),11:15:12,3.生态系统的分类,11:15:12,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结构 形态结构 营养结构,11:15:12,生态结构,生态结构: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诸要素及其
10、时空分布、物质和能量转移的路径。由以下四种结构形式构成:平面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11:15:12,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由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类、种群数量、时空分布等构成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11:15:12,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食物链或营养级联系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以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功能结构。,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物联系而形成的一种连锁关系,也是生态系统内部能量传递的唯一途径。,11:15:12,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一环节上的物种均代表一个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正是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能量后,又为下一个营养级上的物种提供能量。,1
11、1:15:12,5.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传递 能量来源:太阳能 传递途径:食物链 传递规律:林德曼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2.物质循环 基本形式:无机有机无机 主要类型:碳、氢、氧、氮、硫、磷等六大循环 主要特征:闭路循环并遵循物质不灭定律3.信息反馈 营养信息:通过营养交换形式传递信息,如食物链 化学信息:通过分泌物或激素等传递信息 物理信息:通过声音、颜色、光等传递信息 行为信息:通过肢体、语言或动作传递信息,11:15:12,2-3 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一、基本概念 二、生态演替及其规律 三、生态破坏及其表现形式,11:15:12,一、基本概念,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12、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恢复力、反馈力,生态阈值:指生态系统最大自我调节能力。,影响生态阈值的因素?,问题,11:15:12,二、生态演替及其规律,生态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总是自动地向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生态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生态演替: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时间作有规律变化的现象,也是地球环境自然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演替特点:具有可预测和可控制性,这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具有指导意义。,11:15:12,三、生态破坏及其表现形式,定义 生态系统内部出现结构缺损或功能紊乱的现象,即称之为
13、生态失衡或生态破坏。2.条件 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干扰超过生态系统最大自我调节能力(即生态阈值)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将随之降低甚至消失,而出现结构缺损或功能紊乱现象,即生态系统失衡。3.表现形式 结构缺损:一级结构缺失或二级结构改变 功能紊乱:能量传递和信息反馈受阻、物质循环中断,11:15:12,2-4 生态规律及其应用,一、生态规律 1.马世骏生态学五大规律 2.陈昌笃生态学六大规律 3.G T Miller Jr 生态学三定律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1:15:12,马世骏生态学五大规律,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互生规律相互补偿和相互协调的共生规律物质循环的再生规律相互适
14、应与选择的协同进化规律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的平衡规律,11:15:12,陈昌笃生态学六大规律,物物相关律相生相克律能流物复律负载有额律协调稳定律时空有宜律,11:15:12,G T Miller Jr 生态学三定律,生态学第一定律 多效应原理(G Hardin)生态学第二定律 相互关联原理生态学第三定律 勿干扰原理,11:15:12,结束,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三章,1.环境质量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2.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3.指导环境保护及生态规划(含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4.指导农业生态建设5.指导受损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11:15:12,第三章 环境保护途径与方法,3-1 环境保护历程3
15、-2 环境保护途径与方法3-3 环境保护方针政策 3-4 环境管理基本制度,11:15:12,3-1 环境保护历程,一、世界环境保护的历程 1.环境保护意识觉醒 2.人类环境会议召开 3.末端治理战略实施 4.整体预防战略提出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历程 1.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1973年)2.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1983年)3.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1993年),11:15:12,3-2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1.非技术性措施 环境管理 公众参与,2.技术性措施 环境保护规划 污染源控制 环境污染治理 清洁生产,11:15:12,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国家应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和宣传
16、教育等手段,调整人们环境行为,保障人群健康,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环境管理的主体、手段、对象、目的分别是?,问题,11:15:12,公众参与,环保宣传,11:15:12,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区划、保护与建设计划、措施与条件保障,11:15:12,污染源控制,废水处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中水回用目标。废气处理:实现废气达标排放
17、和回收固体废物管理:将固体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 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噪声控制:将噪声源强降低到排放标准要求。,11:15:12,环境污染治理,1.污染源控制2.水体再生与土壤污染修复3.生态恢复与重建,11:15:12,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关于生产模式的一种创新思维方式,它是基于生态经济两大系统整体优化出发,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全过程,通过提高物料和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降低生产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并谋求社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附图,清洁生产,11:15:12,3-3 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与政策,总方针:
18、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强化环境管理,11:15:12,3-4 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排污许可证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6.集中控制制度7.环保目标责任制8.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是牵头的;定量考核是结果;其他六项制度是制度性保证措施。,第四章,11:15:12,第四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4-1 水环境及其特征4-2 水质与水质标准4-3 水体自净与水环境容量4-4 水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19、4-5 废水处理技术及原理,11:15:12,4-1 水环境及其特征,一、水、水体、水环境与水资源二、水资源及其分布三、水的自然循环四、水的社会循环,11:15:12,水、水体、水环境与水资源,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具有强溶解性和高比热,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必要物质,更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水体:是水在自然界中的集聚体。通常由水和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水生生物等组成。水环境:指自然界中以水体为中心的自然地貌单元。通常由水体、沿岸、底泥等组成。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即水生态系统。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所直接利用的水体。主
20、要指自然界淡水资源。,11:15:12,地球上总水量约1.38109km3(其中海水占97.5%、淡水仅占2.5%),其中,淡水资源大部分分布极地冰川、高山冰盖、高原冻土、大气和生物体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不到30%,主要分布在地下潜水和河流、湖泊中。水资源的特征:不可或缺性、有限性、可再生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保护水环境就是保护水资源,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水资源及其分布,11:15:12,水资源的有限性,全球水资源分布图,11:15:12,水资源的可再生性,自然再生:周期长,人工再生: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11:15:12,11:15:12,我国降雨量分布极
21、不均匀,11:15:12,水的自然循环,1.动力:由太阳能驱动,2.过程,地表水体蒸发(升腾),大气输送,大气降水,径流/渗流,3.水量平衡,11:15:12,水的自然循环,水循环的主要方式:蒸发和输运,11:15:12,水的社会循环,自然循环,水量减少,水资源利用,废水排放,废水处理,水质恶化,给水处理,社会循环,1.动力:由社会经济需求驱动,11:15:12,4-2 水质与水质标准,一、基本概念二、水质指标三、水质标准,11:15:12,一、基本概念,1.水质:即水体满足其功能需要的品质,是由水及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水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表征。2.水质指标:即用来评价或衡量
22、水体质量优劣的参数或物理量。3.水质标准: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水资源供求关系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用途或功能区水体的最低水质要求。具有强制性、适用范围有限性和时效性等特点。,11:15:12,水质指标及其分类,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味、电导率、透明度、浊度、总离子含量、盐度化学性水质指标:有机物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 无机物pH值、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离子及其他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菌,11:15:12,我国已制订并实施的部分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3、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水质标准,11:15:12,4-3 水体自净与水环境容量,1.水体自净作用及其机理,2.水体自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3.水环境容量及其影响因素,11:15:12,水体自净作用,1.水体自净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水体自净”。2.水体自净机理 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沉淀、挥发 化学和物化过程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解吸、中和、凝聚 生化过程生物分解、
24、生物转化、生物富集,11:15:12,水体自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水体自净能力:指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纳和同化污染物的量。单位:(kg污染物/d),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问题,11:15:12,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保持水体水质不变的前提下,水体所能消纳或同化污染物的最大量。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水体的用途与功能 水体本身的特性 污染物的特性 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水环境质量现状等,水环境容量及其影响因素,11:15:12,4-4 水污染及其防治,一、水污染及其特点二、水污染物(源)及其分类三、水污染防治途径和方法,11:15:12,一、水污染及其特点,1.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表现形式及鉴别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 概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