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案.doc
《宏观经济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教案.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教案铜陵学院经济贸易系 方文革绪论一、本章的学习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4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二、教学安排 本章安排2个课时三、教学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相反,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主导了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现在,任何有一点经济学基础的人都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大致划分。然而,直到1930年代,经济学家才开始考虑如何进行这样的划分。1933年,著名的挪威经济学家鲁格纳弗里斯首次清楚
2、地提出了这两个名词在现代意义上的概念。他这样写到:“微观分析方法是指对于大的经济体系中的某个经济单位在一般条件下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而宏观分析方法是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分析”。凯恩斯也曾于1936年年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经济学理论应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研究单个产业或公司在给定条件下的产出和利润的理论,另一部分是研究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理论”。但是这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学家都未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样的字眼。首次使用这两个名词的是一位在荷兰的统计研究所工作的不知名的经济学家,名叫彼得沃尔夫。1941年,沃尔夫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微观经济学描述的是关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关系
3、,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大的群体(例如整个国家或整个社会阶层)相互间的关系”。在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去很远,然而十分有趣的是,从80年代开始,很多重要的文献则开始寻求一些方法来打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他们在研究理性并且信息灵通的消费者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如何一起对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的波动产生影响。二: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的一些主要观点:(一)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1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2不存在非自愿失业。3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总之,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
4、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萨伊法则;(2)利率灵活变动性;(3)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二)萨伊法则首先,我们用一个以物易物经济(barter economy)来理解萨伊法则。需求必然等于供给。整个经济都不会出现过度生产(总供给大于需求)或者生产不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现在一个货币经济中考虑萨伊法则,它还成立吗?面包商提供面包后获取一笔收入,他会用之购买其他商品,但他没有必要将全部收入用于购买,他可以储蓄一部分收入。因此,他的供给予就有可能会大于他的需求。对整个经济也是如此。据此有些西方学者可能
5、会认为,萨伊法则在一个货币经济中不能成立。但是,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意!他们争辩道:储蓄并不一定代表着消费不足。通过利率可灵活变动的资金市场,所储蓄的每一块钱都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三)利率灵活变动性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利率的灵活变动性(interest rate flexibility,又译利率的伸缩性)可以确保储蓄正好等于投资。在他们看来,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而投资则是利率的反函数。如果在某一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有下降的倾向;储蓄小于投资,利率则有上升的趋势。正是利率的这种上下灵活变动的性质,使得信贷市场(credit market)处于均衡状态,即储蓄量等于投资量,或曰市场出清。总
6、之,他们认为,灵活变动的利率使得萨伊法则在有储蓄的货币经济中也能够成立。(四)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依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即便在较短的时期内利率的调整没能使得储蓄等于投资,其他市场中的价格,至少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上下灵活变动,也可以确保不会出现生产过度或生产不足。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需求下降,竞争性的商品生产者将降低其价格以避免出现生产过剩。如果需求和价格下降,依然有可能销售原来在高需求和高价格水平上抽销售的同样数量的商品。这实质上就是说,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商品供给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数量轴)的直线,当需求曲线向下方移动时,商品价格下跌,均衡产量不变!因此,灵活变动的价格使得商品市场出清。劳动
7、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他们还认为,工资下降的比率会恰好等于价格下降比率。因此,尽管企业的名义利润减少,但实际利润却未变。总之,古典的就业和生产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由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不仅仅是指商品价格,还包括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工资)和资本的价格(利率)在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使得所有市场出清,经济处于、至少是接近于充分就业状态,其理论基础便是萨伊法则和价格灵活变动性。因此,他们提倡,“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式的宏观经济政策。三: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一、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背景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
8、条给古典经济学理论一次沉重的打击:古典经济学自身已经难以解释大萧条,难以自圆其说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代经济学宗师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般简称为通论,1936年出版),向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以至于改变了人们对宏观经济问题的思维,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古典主义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二、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一)凯恩斯论萨伊法则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以下观点: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资有
9、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例如,储蓄对收入的变化较之于对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投资对技术的变化、经济预期的变化、创新的变化较之于对利率的变化更为灵敏。(二)凯恩斯论工资价格自由变动性首先,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其次,他认为,即使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是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不能确保经济会移向充分就业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价格和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便使之更加接近于充分
10、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四、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凯恩斯他认为古典理论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其条件为:1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动;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凯恩斯的通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非自愿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第三
11、,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第五,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与古典理论形成鲜明对比。四: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一、宏观经济的目标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其第16版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出了三大宏观经济目标:(1)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2)高就业、低失业;(3)稳定或温和的价格水平。但是,我们还能发现还其他章节部分发现国际收支或国际经济关系也是其重要目标之一。在其他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同样有类似的观点。(一)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12、Product,简称GDP)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其境内在一定的时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货和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它是指在现有市场工资水平上,想找工作的人都能找到一份工作的一种状态,这通常隐含着高就业率和低失业率。(三)价格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大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最常用的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它度量的是普通城市消费者在购买一组固定物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以及医疗服务等)支出的变化情况。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即通货膨胀为负)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deflation)。另一
13、个极端则是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它是指一年内物价水平上涨百分之一千或面分之一百万等等。(四)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对外经济关系的稳定二、宏观经济的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的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有关政策的总称。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简称政府购买,政府支出会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总支出,进而影响到一国GDP水平。税收政策从容不迫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一,税收对人们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其二,政府对企业征税会影响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向。(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
14、币政策,它是通过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等。(三)其他政策其他政策包括收入政策、价格管制等等五、本书的主要框架(略)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本章学习内容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名义GDP和实际GDP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GDP和GDP的区别2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步骤3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的几种表示方法三、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四个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略)第
15、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1中间产品2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涵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国土原则是指,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疏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要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国民原则是指,凡是本国公民(指常住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计算
16、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国外要素收入挣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或:GDP=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四、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国经济的总体状态,但用它来衡量一国的经济成果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第一,GDP不有衡量出某些经济成果。第二,实际GDP不有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第三,GDP不能反映地下经济活动。第四,国内生产总值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但不能说明街道的是什么商品和劳务。第五,有一些经济活动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这些GDP都没有反映出
17、来,如环境污染问题。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一、支出法核算GDP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或产品流量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的支出加总。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和净出口(X-M)。个人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家庭对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它又可细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三种支出。劳务中包括房租的租金。私人国内总投资是用于购买新生产的资本货物(固定投资)和用于变动存货的总支出。家庭用于购买新的房屋被视为投资,包括在私人国内总投资之中,而它所提供的居住服务则估算其租金计入个
18、人消费支出之中。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对政府雇员薪金的支出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之中。净出口是出口减进口的净值。如果在GDP中扣除生产中消耗资本的价值(即折旧)则为国内生产净值。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写成:GDP=C+I+G+(X-M)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又称生产要素所得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工资、土地所得租金、资本所得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利润相加而成。在收入法中主要包括这样几项:工资和其他补助项目、租金收入、净利息收入和公司利润,还有一项业主收入。按收入法计算得到的国民
19、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3国民收入(NI)NI=NDP间接税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4个人收入PI=NI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转移支付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收入,即:DI=PI个人所得税第五节
20、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横等式I=S二、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及储蓄投资横等式I=S+(T-G)三、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及储蓄投资横等式I= S+(T-G)+(M-X+K)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确定某一年(基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缩减指数或折算指数=实际GDP=名义GDPGDP缩减指数或折算指数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缺口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又被称为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情况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
21、业率相对应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现实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后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实实在在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现实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便是GDP缺口。 三、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所指的GDP都是实际的GDP,并一英文小写字母来表示。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本章学习内容1均衡产出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5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6乘数理论7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及各种乘数8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各种乘数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3乘数理论三、学时安
22、排本章安排8个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说明一个国家的生产或收入如何得以决定,要从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分析开始,为此,我们先做出以下两个假定: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设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变动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又称为凯恩斯定律。二、 均衡产出1什么是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就是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