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06医学专科)课件.ppt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06医学专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06医学专科)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2,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阴阳的最初含义: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现象的长期观察,具体以观察太阳活动为背景形成的。以日出与日落为界:阴阳指日光的向背 日出(明亮、温暖、劳动、兴奋、太阳从左上升、向日的明亮且温暖等)为阳;日落(晦暗、寒冷、休息、抑制、太阳从右下降、背日的晦暗且寒冷等)为阴。,3,2、阴阳的定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 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既可以代表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4,3、事物的阴阳属性划分 凡具有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等属
2、性的-属阳。凡具有与上相反属性的-属阴,空间(方位),上、外、左、南、天 下、内、右、北、地,时间,昼 夜,季节,春夏秋冬,温度,温热 寒凉,湿度,干燥湿润,5,重量,轻 重,事物运动状态,上升、动、兴奋、亢进 下降、静、抑制、衰退,例如:水与火(阴阳的征兆)、气与血,中医学领域中阴阳属性的划分:凡人体中具有中空、外向、温煦、推动、兴奋、升举等特性的物质或功能-属阳 凡人体中具有实体、内守、凉润、宁静、抑制、沉降等特性的物质或功能-属阴如:脏与腑、气与血、营气与卫气、水与火,6,4、事物的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具体表现为:,A.阴阳的转化性:,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 各自向相反方向转化,B.阴阳的
3、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C、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7,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个方面)(一)阴阳交感 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天地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就发生交感相合,因而产生自然界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变化。,8,天地阴阳二气的交感、雌雄(男女)二性之精的构合,有形万物得以产生,新的生命由此诞生。阴阳交感的机理: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阴阳交感的意义:它是宇宙万物发生、发 展与变化的根源。,9,(二)阴阳对立制约 1.对立(相反)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相互斗争、相互抑制相
4、互排斥,2.制约,这是一个不断运动,相互斗争和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即对立统一。,10,阴阳的对立制约具体表现:(1)相互斗争、抑制。如:一年四季寒热温凉变化。寒证用热药-温热驱散寒 热证用寒药-寒凉降低温热(2)相互排斥。往往发生在阴阳双方的盛衰过于悬殊时(异常时)。表现为阴盛格阳、阳盛格阴,因此临床上出现“阴阳格拒”的复杂病理变化。,11,(三)阴阳互根互用1互根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双方中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根于阳,阳根于阴2互用阴阳双方相互资生、促进、助长,12,(四)阴阳消长平衡 消:消减、减少
5、 长:增大、增多、盛大 1阴阳消长的概念:是指阴阳在不断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2阴阳消长的类型(4种),13,(1)此长彼消(阴长阳消、阳长阴消)此长彼消 指阴阳中任何一方增长过盛,导致对另一方制约过强,引起另一方的消减。如:阳盛 阴虚(热盛伤阴)“阳胜则阴病”阴盛 阳虚(寒盛伤阳)“阴胜则阳病”原理:制约太过,14,15,(2)此消彼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此消彼长 指阴阳中任何一方不足,无力制约对方,引起对方增长甚偏亢。如:阴虚 阳亢(阴虚火旺)阳虚 阴盛(阳虚阴盛),病理状态,治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原理:制约不及,16,17,(3)
6、此长彼亦长(阴长阳长、阳长阴长)此长彼亦 长指阴阳中任何一方旺盛,另一方亦随之增长。如:气足 血足 治疗:“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原理:互根互用得当,18,(4)此消彼亦消(阴消阳消、阳消阴消)此消彼亦消 指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无力资助对方,导致另一方虚弱不足。,如:阴虚 阳虚 气虚 血虚,原理:互根互用不足,“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9,阴阳消长平衡的概念:阴阳消长平衡指阴和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而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中维持着相对动态的平衡。(正常的概念)如:一年四季寒热温凉气候的变化。,20,如果这种消长过度(超过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则平衡
7、被打破,就会出现阴阳某一方的偏盛或偏衰。在自然界,则形成灾害(旱灾、过寒、过热);在人体,则形成病理(阴盛实寒证、阳盛实热证、阳虚虚寒证、阴虚虚热证)。,21,(五)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指阴阳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阳转化的条件:“极”、“重”内经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相互转化的形式:渐变 一年四季寒暑更替 突变(少见)热证 寒证,22,任何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由该事物所含阴与阳的量和比例的多少所确定的,而事物内部阴与阳的量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长(量变)变化之中,一旦消长达到一定的阈值(“极”“重”),事物内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06医学专科课件 阴阳五行 学说 06 医学 专科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