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课件.ppt
《灾害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护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林雪梅,Outline,冻伤的护理中暑的护理高原疾病的护理,男子醉倒在马路边睡着致手脚冻伤,2013年12月31日22时许,在长春市长庆街与长庆路交会处,一名男子因醉酒躺在该路口睡着了,而当民警发现他时,该男子手脚已经被冻伤。据民警介绍,当民警发现他时,这名男子的手脚已经被冻得十分僵硬,不能正常弯曲,而且神志已经完全陷入昏迷。见此情况后,民警立即将该男子抬上警车,并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治疗。目前,该男子并没有生命危险,手脚除了冻疮外,也没有截肢的危险。,新疆流浪女子被冻伤,2011年12月29日晚10点钟左右,拜城县种羊场场部牧
2、工艾则孜买买提尼亚孜骑马放羊返家途中,在距离拜城县种羊场四连约20公里的一个小山沟里的一座废弃的牧民羊圈内,发现了一个衣着单薄的汉族妇女被冻僵在地,意识模糊,不会说话也不能动弹。随后,拜城县种羊场立即协调了一辆面包车前往事发现场,救助这位妇女。30日下午,这位被牧民救助的妇女被送到了该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救治。据该院副院长王建民介绍,由于被救助的妇女双脚冻伤坏死严重,必须尽快进行局部截肢手术,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将危及生命安全。,8岁男孩每日跋涉3公里上学冻伤手 或面临截肢,2014-01-06 王译的手套丢了一只,他用左手捂住小脸,身子几乎栽倒在雪里。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风雪中,手已经冻得肿胀青紫,曹
3、海捧起一把雪往手上搓,只搓几下,曹海就停住了,他摸着硬邦邦的小手,心里七上八下,“这哪是孩子的手,冻得像冰棍一碰都能掉喽。”,1,乌克兰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严寒出现在2006年,当时共有11549人被冻伤,1440人被冻死。,第一节 冻伤的护理,定义 寒冷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为冻伤。广义的冻伤可分为冻结性冻伤和非冻结性冻伤,狭义的冻伤即指冻结性冻伤。分类:非冻结性冷伤 冻疮(在冰点以上10以下)冻结性冷伤 局部及全身性冻伤(冰点以下),局部冻结性冷伤-冻伤,一、冻伤发生的因素,1.低温冷冻作用为主要的原因,2.相关因素,(1)自然因素:冷冻时间长,风速大,散热过快等(2)
4、内在因素:机体抗寒能力低(3)局部因素:末稍部位,局部受压,循环差(4)其他:防寒不当,病理,(一)在冷冻作用下组织细胞的改变,1.危险温度:为1015细胞分解亢进而衰竭死亡,体温15以上时:代射尚能进行,合成与分解相当缓慢,体温15时:合成降低至停止,分解亢进至衰竭,体温10时:分解也停止,细胞进入静止状态,为细胞的生 存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2.临界温度:为-5-7细胞发生冻结坏死,细胞的结构 发生严重的破坏,3.超低温:从常温速冻至-12以下,尚能保存组织结构及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这种机体及细胞是否有生存能力,对人类来讲还是个谜。,如:动物界的冰虫,北极蛙及蟋蟀,美国癌症患者的超低温冷冻,(
5、二)在冷冻作用下机体的生理改变,1.降温期:,冷冻作用,随温度的下降机体的变化,反射性地血管及肌肉的痉挛,血管麻痹扩张,瘀血期并血栓形成,组织冻结坏死,神经系统抑制及损害,死亡,缺血症状皮肤苍白冰冷寒战及刺痛,皮肤潮红刺痛,毛细血管充血,通透性增加渗出,皮肤青紫,水肿,感觉麻木或异常,感觉迟钝或消失,四肢及全身无力,昏迷,(二)在冷冻作用下机体的生理改变,2.复温期:,随温度的上升机体的变化,在低温下,组织缺氧及细胞代射障碍,组织器官的损害,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心肾损害坏死组织分解吸收,组织坏死,再灌流的损害,加重水肿血容量不足,急性肾衰,肾缺血,少尿无尿,低容量性休克,二、主要症状及分度,局部
6、冻伤,一般依损伤程度分为四度。主要症状和分度:,高山冻伤,因车祸后冻伤溃疡,双足冻伤,进行冻伤试验的实验室,人体冻伤试验,731部队原队员证言,把人带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室外,光着手脚,一直冻到四肢僵硬。有日本兵用木棍敲击被冻的部位,直到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拉进解冻室,分别采用冷水、温水、开水进行解冻。冻伤部位浇上开水后,骨肉马上分离。3、4分钟因疼痛过于狂暴5分钟所有指尖从第二指骨到末稍蜡白色20分钟手背变为蜡白色不能活动,僵硬无知觉35分钟寒冷状态1小时左脚所有脚趾不能活动无知觉,右脚拇趾、小趾、脚掌侧蜡白色 2小时左脚蜡白色部分越来越硬,右脚脚背发红,拇趾、小趾蜡白色分明,所有脚尖寒冷
7、。,戴着湿润手套及穿军靴活体实验记录左脚穿小军靴、三只棉袜、一只防寒袜,右脚军靴合适,棉、防寒袜各一只,15分钟无变化。60分钟各脚趾都呈现蜡白色,所有脚趾发红,知觉稍稍钝麻,趾尖呈淡紫色。90分钟各脚趾都变为高度蜡白色,硬度增加,拇趾呈蜡白色,其他无变化 120分钟脚背发红,脚趾肿部如鸡蛋大,呈苍白色同上 150分钟大部分无变化,肿部稍稍加大 180分钟硬度再次增加 20小时后左脚趾长出很多小水泡,左脚背肿胀,皮肤释放光泽,热感增强,皮肤呈黄褐色,趾尖呈淡紫色,分界线很难辨认。,用干布摩擦后的40分钟在蜡白色中处处显示充血所致的斑点状,随后愈合,约1小时后,出现相同的淡红色。1小时25分钟时
8、,充血度增加,开始软化,尚无温感。1小时40分钟时,红色增强,仅有温感可稍稍自行或在外力下进行活动。2小时时,可以站立,产生温感。,731人体冻伤试验判断,1.戴湿润手套的比不戴的可早发生约10分钟。2.穿着小军靴的比穿着合适的早发生约30分钟。3.对冻伤进行应急处置,进行摩擦大概需要1-2小时,摩擦一旦恢复,则需注意进一步摩擦。4.手拇指不容易被冻伤。5.在冻伤的初期,苍白部分与发红部分会交叉出。6.10%的福尔马林溶液对于冻伤止血有功效,但尚需实验。,二、主要症状及分度,2.全身冻伤 机体体温明显下降、全身肌肉僵硬、皮肤苍白水肿、呼吸心跳微弱甚至停止。,三、处理要点,必须争分夺秒、尽快救治
9、,有条件者利用保温毯进行保温。局部冻伤的救治全身冻伤、肢体冻僵、意识丧失者,搬运时要注意动作的轻巧柔和,防止扭伤、断裂等意外。若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给与心肺复苏。,三、处理要点,局部冻伤的救治迅速将肢体放入40的温水中加温,待肢体颜色转红。复温后再离开温水浴。伤肢肿胀较为剧烈或已经有炎症时,则将健侧肢体放入温水浴中(如双脚冻伤,则将双手放入温水),改善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局部有水疱,不要弄破,待其自行消退。在手指好脚趾之间放置消毒敷料包扎,局部干燥,防止粘连。不要高温烘烤,不要使用黏性敷料。,急救,1.迅速脱离冻体,解除寒冷潮湿或紧缩性的衣物,保温,2.快速复温,水温3842浸泡1530分钟
10、,T36为宜也可用体热复温法,3.复温后置于 22 25 室内继续保暖,卧床休息,4.维持体液平衡和能量供需,补液加温至37。,5.防治休克和救治心跳呼吸骤停,五、全身冻伤的治疗,冻伤治疗,1、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或静脉点滴热液体复温(38-40度)。2、复温后继续采取保暖措施,保护受伤部位,预防外伤。3、防止休克:在温水快速融化复温的同时,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冻伤治疗,4、保护血管,防治血栓,改善循环。应用保护血管壁或促进细胞修复的药物,如路丁、维生素C;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小分子右旋糖苷。5、注射破伤风抗毒素。6、冻伤早期可以吸氧,增加局部
11、组织的供氧,维持组织活力,减少冻伤组织的丧失。,冻伤治疗,7、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8、给予镇定剂:在复温过程或复温后,患者可以出现剧烈的疼痛,可以使用杜冷丁等镇痛剂。,冻伤治疗,9、营养供给:应给与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创面的愈合。10、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因为黑色痂皮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正月冻伤,七月手术是一句正确的格言。,六、非冻结性冻伤,身体局部或全部长时间在低温潮湿环境中造成的冻伤,组织不发生冻结病理改变冻疮(Frostbite)浸渍足(Immersion)战壕
12、足(French foot)冻僵(Freezing stiff),(一)冻疮(Frostbite),初冬或开春时好发的局部组织非冻结性损伤。主要与冷刺激所致真皮血管周围炎症有关;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和末梢处,以手、足尤为多见。初起时皮肤红斑、发绀、发凉、肿胀,并出现大小不等结节,感觉异常,有灼热、灼痛,局部温暖时尤甚。有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并可继发感染。如无感染,一般在离开低温环境后可自愈。每日用温水浸浴或局部用药可加速治愈。愈后无后遗症,但往往易复发。,(二)浸渍足(Immersion),下肢在10左右水中长时间浸泡,且缺乏活动所发生的损伤,可分为缺血期、充血期、充血后期和后遗症期
13、。缺血期主要表现为足背发凉、肿胀,有重和麻木感,此时足背动脉搏动很弱以至消失;充血期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患者有时出现水疱,患肢出现功能障碍症状,严重者可有肌无力和萎缩;充血后期患肢肿胀和炎症反应症状逐渐减轻,但皮肤温度下降,严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和脱落;后遗症期患部对寒冷敏感、疼痛和多汗,可维持数月甚至数年。,冻伤的护理,战壕足(French foot)战斗人员长时间在低温潮湿的战壕或防空洞中停留,且体位长时间不变而发生的脚和小腿的非冻结性冻伤。除湿冷的基本因素外,长时间不活动或取蜷姿势影响下肢血液循环、鞋袜潮湿、脚汗过多等常促进这种损伤的发生。战壕足的症状与浸渍足大致相似,严重者甚
14、至在肢端形成溃疡或坏疽。浸渍足和战壕足的治疗原则为早期治疗(同冻疮),预防感染和对症治疗。,(三)冻僵(Freezing stiff),冻伤的严重阶段,是指处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中心体温35并伴有神经、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见于人体突然降温(如失事落水、遭遇暴风雪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心室纤颤、急性肾衰、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肺水肿等,常成为冻僵致死的直接原因。,(四)冻僵(Freezing Stiff),急救的基本原则:1.保温及快速复温。中心体温在30以上者可采用自然复温,即将病人放至温暖的房间,盖上预热的棉被、毛毯,依靠寒战发热自发升高体温;也可温水浴、电热毯、湿热毛巾中
15、心部位、四肢等体表加热。2.维持有效呼吸和血液循环 吸入热空气或氧气,对心、肺等生命器官有优先复温作用。如吸入加热增湿的氧气则效果更为可靠。腹膜透析法可直接加温腹腔内脏器官及血液,并通过隔膜传热有利于心脏的复温。透析液为4042含1.5葡萄糖的等张溶液,每40分钟换液一次,复温效果更佳。应用时要注意检测血钾和血糖水平。对有心脏纤颤、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病人应施行心肺复苏术。在快速复温中常出现肺炎、心肾功能不全、休克、肺水肿等并发症,应密切注意,及时诊治。,第二节 中暑的护理,客车超载5人中暑,济南环卫工中暑死亡,夏日世博会,中暑(Insolation)中暑是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发生以体温调
16、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一系列热损伤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一、病 因,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者,极易发生中暑。此外,在室温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肥胖者也易发生中暑。,促使中暑的原因,1.环境温度过高:人体可获取热量2.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4.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性硬化病、
17、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疤痕形成等,二、发病机制,人体作为一个恒温机体,主要依靠神经内分泌系统来维持体温恒定。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控制产热和散热,以维持正常体温的相对恒定。当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就有大量的热蓄积,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的损害。,(一)体温调节,1.产热 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 程,运动和寒战能产生热量。,2.散热 在常温静息状态下,人体皮肤通过以下四 种方式散热:(1)辐射(radiation):约占散热量的60。散热速度及量取决于身体表面与环境温度差。(2)蒸发(evaporation):约占散热量的25。在高温环境下,蒸发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湿度大于
18、75时,蒸发减少;湿度达9095时,蒸发完全停止。(3)对流(convection):约占散热量的12。散热速度取决于空气流速。(4)传导(conduction):约占散热量的3。,(二)适应,在高温环境中正常人生理性适应需714天。表现为:心排出量和出汗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使汗液钠含量减少;有氧代谢增加、能量利用增加;产热减少。,高温对机体的影响,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42)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可致脑、脊髓细胞死亡,继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以致昏迷。2.心血管系统: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3.呼吸系统:呼碱、肺血管内皮损伤
19、会发生ARDS。,4.肾:由于脱水、心血管功能障碍和横纹肌 溶解等,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水电解质代谢:大量出汗常导致水和钠的 丢失。6.消化系统:直接热损害和胃肠道血流灌注 减少可引起溃疡、出血,也可发生 肝坏死和胆汁淤积。7.血液系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DIC。8.肌肉:可发生严重肌肉损伤、横纹肌溶。,三、临 床 表 现,1.热痉挛(heat cramp)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丧失钠盐和过度通气后出现肌肉痛性痉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主要累及骨骼肌,可无明显体温升高。,2.热衰竭(heat exhaustion)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在严重热应
20、激情况下,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疲乏、无力、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可有心率增快、低血压等脱水征,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如不治疗可发展成为热射病。,3.热射病(heat stroke,sun stroke)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40)和神志障碍。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1)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主要是在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内源性产热过多。患者多为健康的年轻人,多有持续出汗,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往往超过40)。此种患者多发生多器
21、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非劳力性热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多见于居住拥挤、高温和通风不良的老年居民,主要是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所致。患者感觉烦热难受,体温可超过41,皮肤潮红但干燥无汗,头晕虚弱,继而意识模糊、昏迷,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常于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四、治 疗,(一)降温治疗,1.体外降温:迅速将患者移往荫凉通风之处,放低头部,脱去衣服,冰水擦浴或全身浸入2730水中传导散热降温,同时强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细血管血流滞积,并促使散热加速。对循环虚脱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15冷水反复擦拭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灾害 护理 环境 理化 因素 损伤 所致 疾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