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新进展师文涛课件.ppt
《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新进展师文涛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新进展师文涛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新进展,药剂科:师文涛,一、2型糖尿病的简介,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是由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0.1%0.2%,超过5%,5%,95%,2型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常在40岁以后起病。2型糖尿病早期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一部分患者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和维持生命。有些早期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进餐后3-5小时后,血浆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地升高,引起反应性低血糖,可成为这些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1)肾脏病变2)眼病3)心血管病4)神经病变5)骨骼病变6)外周神经病变,肝脏靶向器官,肌肉靶
2、向器官,脂肪组织靶向器官,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遗传因素的角度上分析,引起上述生物学过程中有关环节也可能是多种基因的多态性或突变,胰岛素抵抗是多种基因细微变化叠加效应的后果。,环境因素,摄食过多,体力劳动过少,导致,肥胖,引起,代谢和细胞因子异常,游离脂肪酸、TNF-、瘦素、抵抗素等增加和脂联素降低以及慢性内质网应激等,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到途径,细胞功能缺陷,2型糖尿病的细胞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1)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2)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随着空腹血糖浓度增高,最初空腹及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多(但相对于血糖浓度而言胰岛素分泌仍是不足的);但当空腹血
3、糖浓度进一步增高时,胰岛素分泌反应逐渐降低。,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弱或消失,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削弱,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早期胰岛素分泌延迟、减弱或者消失,胰岛素原和胰岛素的比例增加,葡萄糖毒性和脂毒性,高血糖,高血脂,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和损伤细胞功能,葡萄糖毒性和脂毒性,3 治疗2型糖尿病的传统药物,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式主要还是控制血糖的含量,使用一些降糖药物进行对血糖的调控。,1)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2)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瑞格列奈)3)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4)-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1)磺酰脲类降糖药,近年来研究证明磺脲
4、类降糖药作用的机制主要有6个方面:,刺激胰岛素分泌,通过与胰岛细胞膜上受体样结构结合,关闭钾通道,引起细胞去极化,促使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原的产生,作用于细胞内颗粒上的磺脲类药物的受体,使颗粒膜上的离子传导发生变化,出现排粒作用。磺脲类的基本结构是磺基与脲酰基结合决定降糖作用,而辅基的改变决定不同磺脲类降糖药作用的强度和时间。,对水排泄的影响 格列苯脲和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游离水的重吸收,可用于尿崩症。,影响凝血功能 格列齐特和格列波脲有抑制血小板黏附、刺激纤溶酶原合成和恢复纤溶活性的作用,还能降低微血管对血管活
5、性胺类的敏感性。,自50年代以甲磺丁脲和氯磺丙脲为代表的第1代磺脲类降糖药应用以来,至今依然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90年代中期上市的格列美脲。降糖活性更为突出,且兼具胰岛素增敏作用。,格列美脲,2)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NSUR)的作用靶位与磺酰脲类药相同,但结合的区域不同。代表性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瑞格列奈,3)双胍类降糖药,双胍类,增加基础状态下糖的无氧氧化,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肝糖输出,降血脂,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胰岛素抵抗,此类药物代表性药物:二甲双胍。,二甲双胍,4)-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师文涛课件 治疗 糖尿病药物 研究 进展 师文涛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