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 课件.ppt
《影像学检查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学检查 课件.ppt(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影像学及其他临床检查表现,为进一步临床工作应用奠定基础。,第一节 X线检查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第四节 造影检查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第六节 肌电图第七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第八节 超声检查第九节 骨密度测定第十节 关节镜检查第十一节 穿刺检查第十二节 活体组织检查第十三节 实验室检查,第一节X线检查,X线检查的特性,1.穿透性 X线成像的基础。2.荧光效应 透视检查的基础。3.感光效应 X线摄片的基础。4.电离作用与生物效应 放射防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X线成像原理,1.X线物理特性 2
2、.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差别,(一)X线检查位置的选择,正位 侧位 斜位 开口位,过伸位过曲位,断层摄影检查 常用于观察病变中心的变化情况,例如肿瘤、椎体爆裂性骨折;断层摄影检查采用X线焦距的不同,使病变影像分层显示,减少组织重叠。,(二)X线诊断原则,1.全面观察 2.具体分析 1)病变的位置及分布 2)边缘及形态 3)数目及大小 4)密度和结构 5)周围组织情况 6)发展情况 3.结合临床 4.做出诊断,(三)X线在骨科中的运用,1.常见骨病(1)骨折:在外伤和骨病变因素作用下,骨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丧失。X线表现:骨折呈密度减低或密度增高致密影,骨皮质及骨小梁扭曲紊乱,碎骨片,骨变形,骨折
3、端呈横移位、纵移位、成角移位和旋转移位、局部软组织肿胀。,(2)骨软骨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缺血坏死,又称扁平髋,为缺血性坏死中最常见的疾病。X线表现:早期无明显骨病变表现,可见股骨颈变短。进展期股骨头密度不均匀增高,见囊状低密度影、变扁,股骨颈粗短,晚期可见股骨头畸形呈蕈状,髋臼浅平,外缘骨增生,髋内翻畸形。,(3)骨结核 1)长骨结核:好发于股骨上下部,其次为胫骨及肱骨上部。其中以骨骺及干骺段结核为常见。X线表现:1.常先于干骺端偏侧靠近骨骺盘处出现局限性类圆形破坏区,边缘较清楚,一般无骨硬化,其内有沙粒样死骨;2.多个病灶融合后破坏区则呈分叶状;3.病变早期出现骨质疏松,随病变进展而加重;4
4、.病灶即使靠近骨皮质,也很少有骨膜增生;5.治疗不及时,病变侵入关节形成骨型关节结核。,2)脊柱结核:为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占40%50%。x线表现:1.脊柱破坏,依最先破坏部位分为中心型、边缘性、韧带下型和附件下型,破坏区边缘不清,其内可有小死骨,多椎体受累常见;2.椎间隙狭窄或消失;3.椎体楔形变伴脊柱后凸或(和)侧弯畸形;4.冷脓肿形成。,(4)骨髓炎 1)化脓性骨髓炎:骨组织感染化脓菌,使骨、骨髓和骨膜发炎。青少年常见。X线表现:1.急性骨髓炎早起软组织肿胀,干骺端出现骨质疏松;进展期出现跳跃式斑点状骨破坏,骨膜增生及条状死骨形成;2.慢性骨髓炎则见骨脓肿,骨质增生硬化,大量骨外膜增生
5、,骨瘘孔形成,死骨反复出现;3.急慢性骨髓炎均有增生和破坏,急性以破坏为主,慢性以增生为主;4.愈合期骨髓炎骨增生逐渐恢复,死骨清除,骨脓腔消失。,2)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又称干性骨髓炎、Garre骨髓炎。一般认为是低毒化脓菌引起轻度炎性反应及骨质硬化,但无死骨形成,好发于青年。好发于长骨,以股骨、胫骨常见。X线表现:1.受累范围广泛,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小或闭塞,骨外形粗大及边界不规则,骨密度加大;2.高千伏摄影或断层摄影,有的病例出现不规则斑点状破坏;3.病变区可有骨膜增生;4.无死骨形成。,(4)骨肿瘤 1)骨质破坏 1.囊性骨质破坏 2.膨胀性骨质破坏 3.病变区可有骨膜增生 4.无死骨
6、形成 2)软骨破坏 3)瘤骨或瘤软骨,2.关节类疾病(1)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软组织影肿胀,周围脂肪垫和肌肉脂肪层影移位变形或显示不清,关节腔的密度增高,多见于急性关节炎。,2)关节破坏: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毛糙不光整,严重的破坏可累计全关节,可以产生关节半脱位和畸形。3)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和纤维性两种。骨性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显著变窄或完全消失,骨小梁贯穿于关节间隙之间,使两骨融合为一骨。纤维性x线表现为仍可见到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期间。,4)关节脱位:两个骨端的正常相对位置的改变,依其程度可分为半脱位和全脱位。,5)关节周围软组织
7、改变:表现为关节囊外软组织肿胀、增厚、密度增高,关节周围的脂肪 组织影被推移或消失。,6)退行性骨关节病:系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新骨增生的慢性骨关节病。好发于脊柱、四肢、大关节、和负重关节。,7)类分湿关节炎:x线表现为常侵犯腕、手、足小关节,偶可侵犯大关节。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呈梭形肿胀,关节间隙增宽,骨质疏松。进展期关节边缘出现囊状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部分关节呈半脱位改变出现关节强直。,(2)关节感染性病变:化脓性关节炎,本病较常见,化脓菌通过血行感染、临近骨髓炎蔓延或外伤进入关节而致病。x线表现:1).早期有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部分发生半脱位或脱位;2).进展期(发病12周)
8、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广泛破坏,负重部分更明显,破坏区边缘模糊;3).恢复期出现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以骨性强直多见;4).骨髓炎或外伤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可见骨折,异物存留,骨质增生、破坏及四顾等。,化脓性髋关节炎进展期,化脓性髋关节炎恢复期,关节结核:常见于髋、膝关节,多为单关节发病。依病变首先侵犯关节部位,分为滑膜型、骨型、全关节型。x线表现:1)滑膜型初期有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骨骺呈方形,患者骨质疏松。脱位或半脱位。2)骨型则有干骺或(和)骨骺骨质破坏,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等。3)全关节型为上述两型发展结果,常显示关节面严重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或消失,出现脱位或半
9、脱位,有时并发感染。,膝关节结核,3.脊柱类疾病(1)颈椎病:系颈椎间盘退变引起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及软组织水肿,从而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食管而出现的综合征。x线表现: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向,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关节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体不稳,椎间孔狭小、变形,病变平面出现双突症或双边症,项韧带及纤维环前缘钙化,椎管矢状径12mm。,(2)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脱出的髓核及(或)破裂的纤维环压神经根引起腰腿痛。x线表现:1)平片示椎体缘增生硬化,椎间隙狭窄,典型者为前窄后宽状改变,相对缘密度增高。2)脊髓造影:直接征象为游离骨块,侧位见椎管内致密骨块后或新月状硬膜囊压
10、迹,间接征象为硬膜囊前外侧压迹3mm;3)硬膜外造影:造影征象有造影剂柱前外侧方出现半圆形、圆形、横带状充盈缺损或完全阻塞,神经根受压、变形或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表现,4.发育畸形类疾病(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系患儿持重前发生的髋关节脱位。x线表现为:1)股骨头骨化中心发育不良,小而不规整或出现延迟。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2)髋臼顶发育不良,呈倾斜状,髋臼 角增大;3)患肢股骨发育细小,股骨干劲角加大。有时股骨小粗隆发育较大。有时股骨头骨骺可发生缺血坏死而破裂;4)测量法可帮助判断有无脱位。,(2)脊柱侧弯畸形: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x线表现:多发生在胸椎上部,其次为胸腰段。一般呈S形,有
11、三个弯曲,中间的为原发侧弯,上下两个为代偿侧弯。其可在正位片上测量,方法如下:1)Cobb法:在原发侧弯上端椎体的上缘及下端椎体的下缘做平行线,此两线的交角或此两线上再做垂线的交角,即侧弯角度。2)Ferguson法:原发侧弯两端的椎体中心和侧弯顶点的椎体中心之连线的交角。,(3)椎弓崩裂与脊柱滑脱:椎弓崩裂系指椎弓峡部裂隙,若引起椎体前移者称脊柱滑脱。崩裂好发于第五腰椎,且多为双侧,亦可为单侧。x线表现:1)前后位:第4腰椎以上的椎弓峡部能清楚显示。崩裂时,在环形椎弓根影的下方(峡部)可见透亮裂隙,由内上斜向外下,宽约2mm,边缘不整及硬化;2)侧位:裂隙在椎弓根后下方,上下关节突之间,自后
12、上斜向前下,可有硬化边。3)斜位:“猎狗征”阳性。,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一、CT的基本设备及基本原理二、CT检查方法三、CT诊断的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由于它的特殊诊断价值,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不宜将CT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应在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应用。,CT的基本设备及基本原理,CT的基本设备CT成像的基本原理CT图像的特点,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t tomography)简称CT,是电子计算机和X线结合的一项新的的技术。CT应用于临床以来,解决了普通
13、X线成像重叠,分辨力不高等问题。还具有检查方便、安全、迅速、随访方便等优点。为此1979年发明者Houmsfield还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CT的问世,使医学影像学有了一个大的飞跃。,CT图像的特点,1CT图像的构成 2CT图像的表示 3CT值 4CT图像,CT图像的构成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象数: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象数。体数:将成像的体层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的基本单元就称为体数。体数是三维概念,象素是二维概念,象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象素越小,越能分清图像的细节,图像也就有较高的分辨率。,CT图像以不同
14、的灰度来表示。灰度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同X线的图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组织;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CT值是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尺度,单位称为Hu(Hounsfield unit)。物质的CT值反映物质的密度,CT值越高则密度越高。CT值还与通过该物质的X线能量有关,能量越低,则物质的CT值相对就高(因该物质的衰减系数加大)。,CT的本质就是重建图像,CT正是用重建图像才克服了常规X线设备积分测量的局限性,其基本原理是用准值后的X线来对人体的某一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照射,用探测器接收到多组原始数据(可高达数十万个数据)经计算机重建后产生显示数据矩阵
15、,并在显示器上或胶片上成像。,CT图像,是断层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通过CT设备上图像的重建程序使用,可重建冠状面、矢状面及三维图像。,CT检查方法,平扫造影增强扫描造影扫描,脑血管造影扫描,CT诊断的临床应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价值高,应用普遍 头、颈部疾病也很有价值 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也有很高的优越性 心及大血管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及盆腔脏器疾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脊柱扫描的适应证 骨关节疾病使用相对少,CT在骨伤科中的应用,1.骨骼的基本病变 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硬化 5)骨膜异常 表现为骨膜新生骨增厚,常
16、呈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表现。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肿瘤软骨内钙化ct表现为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的致密影,数量不等,广泛或局部分布。,骨密度减低,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2.周围软组织病变 对软组织病变的观察ct优于x线,水肿表现为局部肌肉肿胀,肌间隙模糊,密度正常或略低,临近的皮下脂肪层密度增高并可出现网状影。,3.脊柱骨折 ct可充分显示脊椎骨折的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以及椎管内骨碎片或椎管内血肿。,4.关节病变: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脱位等关节病患的诊断,ct诊断有一定的优越性。,一、概述二、磁共振
17、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许许多多方面优于CT,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发展成为且日臻完善的一项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因而被誉为医学影像领域中继X线和CT后的又一重大发展。,X线片与磁共振图像比较,MRI的临床应用,MRI检查的适应证 MRI检查的禁忌证,1神经系统:MRI 对脑干、幕下区、枕骨大孔区、脊髓与椎间盘的显示明显优于CT。
18、2纵隔:MRI 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对肺门淋巴结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帮助较大。3心脏大血管:MRI可无创性显示大血管的形态与动力情况。4骨和关节:MRI对骨肿瘤造成的软组织肿块观察理想,肿瘤与血管、神经束之间的关系清楚,但对病灶的钙化、骨化、骨皮质的破坏及骨膜反应等不如X线片及CT。5骨髓:MRI对侵及骨髓的病变能清楚显示。6其他:如颈部、乳腺、腹部与盆部器官有显著价值(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子宫),胃肠方面受到限制。,1带有心脏起搏器者。2手术后体内动脉夹存留者。3体内有铁磁性异物如弹片、眼内金属异物等存留者。4换有人工心脏金属瓣膜者。5有金属假肢、金属关节者。6体内置有胰岛素泵或神经刺激器者
19、。7妊娠3个月以内者。8危重病人必须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并做好抢救准备。,MRI在骨伤科的应用,1.脊柱病变 MRI在显示脊椎、椎间盘、硬膜、黄韧带、脊髓、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硬膜外脂肪、侧隐窝及神经根,对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记住肿瘤,结核等具有诊断价值。2.骨坏死疾病 MRI具有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关节病变 MRI对半月板和后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依据。4.骨折类疾病 对于一些隐匿骨折具有重要价值。,腰椎间盘突出核磁表现,半月板损伤核磁表现,小结:,MRI技术发展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系统。参与MRI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无电离辐射损害,在诊断疾病中
20、有很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MRI检查的特点决定了它特别适合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肌肉关节系统以及心脏部等部位的检查。,第四节 造影检查,一、造影定义二、造影在骨科方面的运用,定义,造影检查是指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和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共用网间隙,是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即为造影检查。,造影检查在骨科方面的应用,(一)关节造影 关节造影是将对比剂注入所需检查的关节腔内再行CT扫描。对比剂可以是气体或稀释的有机碘水溶液或两者合并使用。,1.适应症 椎管内肿瘤、蛛网膜粘连、椎间盘脱出、黄韧带肥厚以及某些外伤、炎症和血管畸形等,以了解脊髓压迫症原因。2.禁忌症 急性蛛网膜下
21、腔出血,穿刺部位有炎症,不宜手术治疗者。,(二)脊髓造影,脊髓造影的目的(1)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2)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3)探索性研究,脊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1)正常表现 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呈致密柱状,正位观,两侧对称,椎间隙水平略内凹,有时可见造影剂沿神经根鞘流出呈小刺状突出。(2)异常表现 椎间盘脱出轻度压迫者,适对椎间隙水平出现浅凹陷,其深度在2mm以上。明显的突出,凹陷可达油柱中心。,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一、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原理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方法三、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骨伤科的应用,一、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原理 人体的骨骼是由无机盐和有机物构成,骨组织干重有2/3为
22、无机盐。99Tcm标记的磷酸盐静脉注射后,能通过化学吸附和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而沉积在骨骼内,是骨骼现象。根据体内各部位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可以了解骨骼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变化。,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方法 1.动态现象 2.静态现象,全身扫描局部扫描全身分段现象断层现象,三、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骨伤科的应用 1.骨骼系统疾病 2.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3.原发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 4.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5.骨关节的诊断 6.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7.骨折的诊断及急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 8.移植骨的检测,第六节 肌电图,广义的肌电图包括肌电图与神经传导研究,是通过对周围神经和肌肉
23、细胞电活动的检测,判断是否存在周围神经肌肉系统损害,其主要作用就是将神经源性疾病与肌源性疾病区分开来。肌电图检查方法包括:常规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巨肌电图、运动单位数目评估等。神经传导检查: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重复电刺激、瞬目反射等。,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 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由于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电位,持续时间是几毫秒,随着针电极停止移动,插入电活动消失,进入静息状态。,2 轻用力自主运动状态 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即运动电位(MUP)。评价运动单位的时限、波幅、多想波百分比的变化,且不同的
24、肌肉存在不同的正常范围。3.最大用力收缩状态 当肌肉大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地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运动单位,即干扰相。,二、异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的改变 插入电活动减少甚至消失常见于严重萎缩或已纤维化的肌肉,而插入电活动延长大多出现在肌炎或者存在肌强直疾病患者中。2.异常自发活动(1)纤颤电位常为双相或三相棘波,时限15ms,波幅20200V,初始为正相,为细胞外记录的肌纤维动作单位,在扬声器中可听到清脆的声音。(2)正锐波为长时限双相电位,初始为锐利的正相,而后为时限较长的负相,时限1030ms,波幅20200V.(3)束颤电位指在静息状态下
25、,一个运动单位单独自发放电所引发的电位。(4)其他:如肌纤维颤搐放电,符合重复电位。,3.肌强直放电 在肌肉自主收缩或受到机械刺激后出现的有节律的放电,频率25100Hz,波幅10V1mv,在扬声器中可听到飞机俯冲时发出的声音。4.异常运动单位(1)神经源性损害,其运动单位表现为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害后的再支配等。(2)肌源性损害,其运动单位表现为MUP时限缩窄,波幅下降,多相波百分比增高,常见于肌炎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肌肉疾病。,5.异常募集形式 单纯相:在肌肉最大用力下,发放的运动单位明显减少,肌电图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像学检查 课件 影像 检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