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程教案课件.ppt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程教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程教案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禹州市人民医院儿童分院李占周整理,概述,是由EB所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淋为特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引起;多为原发感染;发达国家:10-30岁;发展中国家:学龄前儿童;潜伏期:5-15天;,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染途径 口-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易感者 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全年均有发病,秋末至初春为多病后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病因及发病机制,EBV(VCA,EA,EBNA,LYDMA,MA)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增殖-细胞破坏 腮腺,唾液腺上皮细胞
2、 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肿大 血液 病毒血症 多组织器官损伤 T淋巴细胞-细胞性T 异淋增多,病理:基本特征:淋巴细胞良性增生;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高度增生;肝、心、肾、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淋巴细胞浸润;,病理,基本病理特征: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淋巴结肿大:1周可出现,全身受累,颈部常见,滑车特异,3cm,无压痛粘连,热退消散;肝、脾大:肝多数肋下2cm,肝功能异常,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轻度黄疸;轻度脾大,疼痛、压痛,偶破裂;皮疹:10%,多形性皮疹;多躯干,4-6日出现,1周消退,无脱屑、色素沉着;,一促使患儿来诊时的主要问题:1.发热:在基层儿科见到的传
3、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发热超过5天”这一组患儿中,较常见的疾病,所以发热仍是患儿来诊的主要问题,有不少孩子都是在其他地方按“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等治疗数天不见好转而来诊,这时症状已经较为典型,加上复诊时的重视、辅助检查全面,诊断相对较易。如果是刚发热就过来的初诊患儿,其误诊率是极高的,此时,本地区近来的流行病学资料就会起到重要的参考、警醒作用。,2.颈淋巴结肿大:多为伴随发热来诊,除非肿大明显,家属的注意力一般会放在发热上面;也有以颈淋巴结肿大为主诉为诊的,这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轻症无需特殊治疗,其恢复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也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临床也时可见到患“上感”在
4、当地已经“治愈”都十天、半个月了,发现孩子颈部出现肿块,有时伴咽痛、低热、不适、食欲下降等。为此来诊时,患儿的颈淋巴结肿大可以是主要症状。,3.皮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皮疹出现多较晚,临床观察多在发热3-4天以后发生,而且此时多数仍在发热的急性期,所以常作为伴随症状来诊,现在的家长还容易把出疹归因到治疗所用的药物身上,应该小心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其他表现,如咽峡炎、扁桃体肿大及白色渗出、肝脾肿大等,不容易被家属发现,只是在接诊后做为体征被医生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疾病,我们初学者和基层的工作人员,可以此病为蓝本,让自己记住:为什么似乎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已经
5、很明确的患儿,还要去摸颈淋巴结、去摸肝脾;明明扁桃体又肿又红,还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咽部“很充血”了,血象“很高”了,怎么还在脖子、肚子上摸来摸去的?,上呼吸道感染是我们基层儿科发热病人中的“大户”:在发热的病人中,上感占的比例最大。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虽可在某几个月相对集中的流行,但也可全年散发。同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特征性的表现,多在4-5天以后才逐渐出现,所以,在起病的前3-4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常作为“披着羊皮的狼”的角色混杂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下呼吸道感染”等的常见病中难觅芳踪。,除了全面的查体,我们要重点注意这几个方面:1.咽峡及扁桃体:咽
6、峡、咽后壁常是“满眼红”,充血比较明显,在充血的粘膜之上,扁桃体的肿大、充血也很突出,尤其是扁桃体上常常连成片的白色“脓性渗出”,有时可形成膜状物覆盖扁桃体。记得刚接触儿科的那几年,对此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常常被扁桃体上大量的渗出物给“吓住”。在看到突出的咽部症状,可能“明确诊断”扁桃体咽炎、或化脓性扁桃体炎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货也常装成这样骗人。,2.颈淋巴结:对于发热的孩子,颈淋巴结是一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部位:它有时可以是发热的根源而形成化脓性颈淋巴结炎;更重要的是,它常是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系统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结核感染等的“信号灯”或“消息树”,要习惯于在
7、问诊时或查体中重点关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的淋巴结肿大感觉比较柔软,摸着如棉花裹糖:在柔软的软组织肿胀中,可触到稍硬的淋巴结,在触压时患儿无明显的痛苦,显示无明显压痛;,3.肝脾触诊:对于任何来诊的患儿,我们都应该重视肝脾的触诊,尤其是对于发热的孩子和/或颈淋巴结肿大的孩子,我们更应该仔细检查肝脾。我大多数是在家属描述病情时,顺手把孩子的头和囟门、颈、双手、腹部给大致摸一下,腹部的触诊除了判断肝脾的大小外,还要看有没有明确的压痛、反跳痛、包块、斜疝等。必要时,还要“郑重的”让孩子躺下去,给予正规全面的查体;对于大些的不能怀抱的孩子,多数还是要在诊床上来细致的完成腹部查体。,辅助检查:,曾经,
8、我对于扁桃体肿大、化脓明显的患儿就免去了血常规的化验,认为:不管其高还是低,看到脓性分泌物就是抗菌素使用证据,无需化验。后来感觉这样的想法太过偏激和片面。在基层,如果是发病4天内初诊,因为血细胞形态分析出来较慢,只作血常规化验是可以的。但对于复诊的患儿,在门诊至少加作血细胞形态分析。如果住院,则肝肾功、心肌酶谱、CRP、ESR是必须要做的,而如TORCH、呼吸道病原学检查、支原体培养、EB病毒抗体、细菌培养、ASO等病原学相关的检查在条件具备时,也是尽可能的完成。前面多次提到:对全科的病原学的检查结果集中分析、总结,可能对某种疾病的流行趋势作出预判。也就是说,对于感染性的疾病,除了作出个案诊断
9、外,还要注意流行性的判断,这个,非常重要。,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的EB病毒抗体检查阳性一率很低,如果有肝和(或)脾的增大,腹部超声是必要要做的。其他如胸片、心电图依临床表现酌情检查。,三即刻分析:,1.孩子周围有没有相似的病人?对于感染性的疾病,孩子周围可接触人群,如家庭、邻居、幼儿园、学校等人群中的患病情况,有时可能成为医生判断疾病流行的线索;,2.近来接诊或住院的患者中,有没有相似的病人?通过住院病人总结、分析,是发现疾病流行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在寒冷季节似乎更多些,那么在近期的血细胞形态检查中,会较多的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的结果。而在非流行月份,血细胞形态分析
10、却很少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如此多的增加。同病原学的检查一样:把全科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分析结果整体来分析、总结,比单个异常结果更有意义。,3.发热多长时间?经过4个晚上的发热仍没有缓解的趋势,或虽貌似缓解,但“一停药又发热”反复出现,后者可能与激素的滥用有关?在基层儿科,超过4个晚上仍没有缓解趋势的发热,常见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节段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炎继发细菌感染或脓胸、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化脓性扁桃体炎未足量和正确规律使用抗菌素治疗、支原体肺炎、血液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先后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感染、肠道病毒感染等,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就是一个造成临床发热时间较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性 单核 细胞 增多 教程 教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