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化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化药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转录,逆转录,翻译,RNA复制,RNA,复制,分 子 生 物 学 中 心 法 则,DNA,Protein,RNA,生命是.,自我繁殖系统,繁衍后代,DNA双螺旋的每条链由四种小分子连接而成,繁殖就是将DNA双螺旋传给后代,母链,子链,子链继承母链的遗传信息 三种可能的方式,13.1.1 DNA的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第一子代分子,第二子代分子,15N-DNA,14N-DNA,混合,123,重带,全保留复制,含15NDNA的母体菌,普通14NH4Cl培养液,重带,混合式复制,普通14NH4Cl培养液,全保留复制,混合式复制,DNA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semi
2、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复制时母链的双链DNA解开成各自 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合成互补链。子代的两条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重新合成。由于碱基互补,子代DNA双链和 亲代DNA 碱基序列一致。,DNA半保留复制的意义 子代保留了亲代DNA的全部信息 DNA通过复制和基因表达决定生物特性 体现了遗传过程的相对保守性,13.1.2 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A 放射自显影图像(原核生物DNA的双向复制),复制子。DNA的复制开始于染色体上固定的起始点:起始点是含100-200个碱基对的一段DNA.,B 复制示意图(原核生物DNA的双向复制),形,E.
3、coli复制起始点,(1)DNA聚合酶 DNA-pol III:多种亚基组成的不对称二聚体(53 DNA聚合酶活性)核心酶(3 5 核酸外切酶活性)DNA-pol II DNA-pol I:切除RNA引物、校读、填补空隙。Klenow 片段(DNA聚合酶活性和 3 5 核酸外切酶活性)小片段(53 核酸外切酶活性),13.2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13.2.1 酶和蛋白,DNA复制所需原料:底物:dNTP(dATP dGTP dCTP dTTP)聚合酶(polymerase):DNA-pol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模板(template):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引物(primer):提供3-
4、OH末端,使dNTP聚合其它酶类及蛋白因子 主要涉及的酶类:DNA聚合酶 解螺旋酶 拓扑酶 引物酶 连接酶,(2)其它酶和蛋白质,解开、理顺DNA链、维持DNA单链状态,RNA引物,3-OH末端,(2)冈崎片段的RNA引物,13.2.2 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起始:复制是在一段RNA引物的基础上加进脱氧核苷酸的。一段RNA引物可以提供3-OH末端,供dNTP加入、延长之用。,引物为何是RNA而不是DNA?分析:DNA聚合酶没有催化两个游离 dNTP 聚合的能力,而RNA聚合酶(引物酶primase)可以催化两个游离的NTP聚合。引物体(primosome)。,3.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13.
5、2.3 延伸:冈崎片段和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leading strand):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后随链(lagging strand):逆着解链方向生成的若干短片段(冈崎片段),再通过酶的作用连接的子链,复制是不连续进行的。,领头链Leading strand,随从链Lagging strand,DNA 连接酶(DNA ligase):冈崎片段通过 DNA 连接酶 形成后随链 连接DNA 链 3-OH 末段和相邻 DNA 链 5-P末段,生成磷酸二酯键,消耗ATP。连接碱基互补基础上双链中的单链缺口。后随链的三个步骤:起始,延长,终止,领头链的合成,目 录,随从链的合成
6、,目 录,13.2.4 复制的终止终止子,13.3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多个起始点5种聚合酶复制过程:SV40DNA,酵母DNA13.2.3 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p350(5)端粒的复制,13.4 逆转录作用 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everse transcriptase(逆转录酶)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逆转录过程:体内 体外(cDNA)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3.5 DNA的损伤与修复13.5.1 DNA的损伤的
7、产生 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13.5.2 损伤的修复(1)直接修复:光修复:光修复酶 使 T T 复原(2)切除修复:紫外线损伤为例 原核生物用 Uvr A、Uvr B、Uvr C 切除,DNA-pol、DNA连接酶修复 DNA-pol、DNA-pol、DNA连接酶修复 着色性干皮病:DNA修复能力的缺陷,着色性干皮病着色性干皮病(XP)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一样,属DNA修复缺陷所致的遗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XP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遗传异质性。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皮肤光敏和早发性肉瘤,初期表现为皮肤病症状,如光敏、雀斑、角化、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癌(黑素瘤、鳞状基底细胞瘤)。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舞蹈手足徐动症、癫痫发作、痉挛性四肢瘫、耳聋、头及身材矮小和性腺发育不足等。皮肤损伤于婴儿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在30岁以前逐步发展,患者在1120岁时可因转移性肿瘤而死亡。病检可见大脑、小脑、脑干神经元变性缺失。病检基因 XP分7个互补组(A-G),6个已被克隆,即XPA、ERCC-3、XPC、ERCC-2、ERCC-4、ERCC-5。,13.6 DNA重组和克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