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医胚胎学 血液课件.ppt
《组织学医胚胎学 血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医胚胎学 血液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四 章 血 液 blood,一、血液,血 浆(55%):晶体物质溶液和血浆蛋白等血细胞 红细胞(45%)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一)组成,水(90%)、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功能:是运输血细胞、营养物和全身代谢产物的循环液体,它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体液调节、体温调节、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维持,具有保护机体适宜内环境的功能血清(serum):不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血凝块中渗出的淡黄色液体)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 蛋白含量,血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观察血
2、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 染色液含美蓝、伊红、天青等,将各种血细胞一次染出,(二)血液的理化特性,1.血液的比重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比重: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细胞比重大于血浆,但其沉降缓慢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正常 男性小于 3mm/h,女性 10mm/h 血沉加快,红细胞叠连增多 如: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增多 血沉减慢,如白细胞增多时,2.血液的粘滞性 通常是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 粘滞性值 血液/4-5;血浆/1.6-2.4 粘滞性大小和红细胞数目/血浆蛋白含量有关
3、 疾病时,微循环血流减慢,红细胞叠连连聚集 粘滞性增大,血流阻力加大 3.血浆渗透压 313 mOsm/kgH2O 晶体渗透压:来自于血浆中晶体物质/小分子,水可出入血管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产生,不透过毛细血管4.血浆的pH值:735745 人血浆 7.35-7.45 波动范围小,由血浆NaHCO3/H2CO3,蛋白质纳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等缓冲,(三)血细胞及其生理功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骨髓bone marrow(主要)第3周,卵黄囊壁血岛生成;第6周肝内造血干细胞造血;第4个月脾内造血;胚胎后期至出生后,骨髓内造血。,第8周,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前体细胞成熟细胞,造血干细
4、胞(多潜能干细胞,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祖细胞(定向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前体细胞成熟细胞,结构:双凹圆盘状无核和细胞器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形态可塑性功能:结合和运输氧或CO2细胞膜上有血型抗原A和/或B,1、红细胞 erychrocyte,red blood cell,1m,红细胞光镜和扫描电镜图(E红细胞 G粒细胞 L淋巴细胞 M单核细胞 P血小板),红细胞(R)变形穿越脾血窦内皮细胞(E)间隙,球形红细胞,红细胞膜骨架,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与输血原则,1)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指红细胞上特异血型抗原(凝集原)的类型(狭义)(广义)
5、:血液各成分中的特异抗原类型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聚集成簇现象,同时伴有溶血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原/红细胞膜上,凝集素/血浆中抗体,2)红细胞血型:ABO血型、MN血型、Rh血型系统等(20多种)(ABO血型系统 分型及其物质基础,ABO血型的遗传学特征 控制红细胞上抗原的基因(第9号染色体上的长臂上),属等位基因(3个),即 A、B 基因/显性;O 基因/隐性 血型 基因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 AA/AO A 抗B B BB/BO B 抗A AB AB A+B 无 O OO 无 抗A+抗B,ABO血型的检测,Rh血型系统:红细胞上含有Rh抗原,是 由几个因子组成的镶 嵌体,抗原性强弱依次为
6、DECce Rh阳性:RBC膜上含有D抗原 Rh阴性:RBC膜上不含D抗原 Rh血型系统与种族有关:Rh阳性血型者在我国汉族 及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中约占99.7,在个别少数 民族人口中约占90。在欧美白种人中Rh阳性 血型者约占85,而Rh阴性血型者约占15。,Rh血型的特点(免疫性抗体):指机体受同种或异种抗原刺激后处于超免疫状态而产生的抗体。a.人血清中不含抗Rh的天然抗体(偶见抗E、C)。但 当一个Rh阴性者,输入Rh阳性血之后,可以刺激机 体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之后,可产生严重 的溶血性输血反应。b.抗体为IgG/不完全抗体,能透过胎盘 Rh阴性的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在分娩
7、时导致胎盘 绒毛损伤,胎儿的D抗原可进入母体,引起母亲血液 中出现抗D抗体。当Rh阴性母亲再次怀有Rh阳性胎儿 时,抗D抗体就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使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和溶解,造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3)白细胞与血小板的血型白细胞和血小板 存在特有的抗原A、B、C、D、DR、DQ 和DP7 人白细胞抗原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属于 组织相容性抗原,6号染色体短臂,3个类别的编码区,最强抗原,构成复杂/庞大抗原系统据其免疫性分类 第类HLA:HLA基因-A,B,C抗原,称移植抗原,负责排斥外来的组织 存在于T淋巴细胞/血小板/正常组织器官/肿瘤组织 第类HL
8、A:HLA基因-D,DR,DP,DQ等抗原,参与免疫反应过程中细 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分布于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组织 第I类HLA:s区中C2、C4、Bf等基因座控制的补体蛋白,负责同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以引起细胞的裂解 器官移植/输血/植皮/骨髓移植/亲子鉴定 配合,移植物与受体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彼此都不视对方为异己,称为相容性抗原,4)输血原则 1.同型相输 2.交叉配血 3.成份输血 交叉配血试验 供血者 受血者 配血反应 红细胞 血清 主侧 血清 红细胞 次侧主侧/次侧均无反应-配血相符 主侧反应-配血不合/不能输血;次侧反应-应急少量,溶血hemolysis:临床输血时,如果
9、错配血型,可导致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溢出血影erychrocyte ghost:溶血后残留的细胞膜红细胞的破坏 寿命120天,循环流动/变形 破坏途径: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差/受机械冲击破坏易停留在脾脏/骨髓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扫描电镜图,网织红细胞 reticulocyte,人血涂片示网织红细胞(煌焦油蓝染色)临床意义,血液中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数量变动可评价造血功能和是否贫血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在血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粒细胞细胞质内具颗粒,中性粒细胞(3-5)嗜酸性粒细胞(1-2)嗜碱性粒细胞(6-7),2、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10、blood cell,有核,4000-10000/l,炎症时增多,粒/单核/淋巴,形态:数量最多(50-70%)杆状核或分叶核(2-5叶,多2-3)胞质浅粉红色淡紫红色细小颗粒(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来源:杆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杆状5叶核,直径:1012um,存活:骨髓血液(6-8 h)结缔组织中(2-3 d)后衰老死亡或自我溶解;寿命大约4天.,巴氏小体(Barrs Body):中性粒细胞内失活的X染色体,呈槌状。在约3%的女性中性粒细胞内可见。,中性粒细胞电镜图(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粒),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浅
11、紫色,20,为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酸性水解酶类,浅红色,80,为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等,功能:趋化作用吞噬功能(细菌、外来异物),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电镜图,细胞核,特殊颗粒,吞噬的细菌,糖原,吞噬体,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细菌:吞噬体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死亡后形成脓细胞,形态:核多为2叶胞质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属溶酶体(溶酶体酶、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阳离子蛋白)功能:趋化性 抗寄生虫(阳离子蛋白)抗过敏(组胺酶),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存活:血液中停留6-8 h,进入组织后存活 8-12
12、 d,(左:油镜),10-15m,占白细胞0.53%,嗜酸性粒细胞(左:超微结构模式图 右:电镜图),*电镜下,嗜酸性颗粒内有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电子致密核;*嗜酸性颗粒有含精氨酸丰富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强嗜酸性,参与杀灭寄生虫*破坏组胺,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过敏反应。,形态:数量最少(0 1%)核分叶,呈S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覆盖在着色较浅的核上细胞基质内含有白三烯功能: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il,存活:组织中存活10-15 d,油镜,D=10-12m
13、,嗜碱性粒细胞(左:超微结构模式图 右:电镜图),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2-4)单核细胞(5-6),含有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形态:体积最大(14 20m)核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浅胞质丰富,灰蓝色,含嗜天青颗粒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monocyte,寿命:出骨髓入血时未成熟,2-3天迁入组织增 大成熟,此即组织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电镜图,淋巴细胞 lymphocyte,特异性免疫反应细胞,寿命介于几天到多年。小淋巴细胞:68 m,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中淋巴细胞:912 m,胞质较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大淋巴
14、细胞:1320 m EM:胞质富含游离核糖体,可含溶酶体血液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有部分中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人血涂片示中淋巴细胞(左)和小淋巴细胞(右),淋巴细胞电镜图,分类(细胞膜上的抗原、功能和来源):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T细胞),于胸腺产生,占75;参与细胞免疫。受特异的抗原 物质激活后,迅即增殖和分化。T免疫效应/胞毒T细胞 分泌穿孔素蛋白分子 T记忆细胞 用于二次免疫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B细胞),于骨髓产
15、生,占1015,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 化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二次免疫);参与体 液免疫3.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占10;膜表面有IgG的Fc片段受体,广泛分布于血液和外周淋巴器官 中;受白细胞介素-2刺激产生干扰素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淋巴细胞光镜与电镜结构模式图,形态:无核但有细胞器LM:双凸圆盘状,受 刺激后伸出突起;血涂片中常聚集成群分为颗粒区(中央)和透明区(周边)。EM: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颗粒区有特殊颗粒(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有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3、血小板 blood platelet 巨核细胞脱落下
16、来的胞质碎片,人血涂片示聚集的血小板和嗜酸性粒细胞,150,000-350,000/l骨髓中成熟的1个巨核细胞经胞浆裂解形成1000-6000个,每个直径24 m,血小板超微结构模式图,静止相 机能相,直径24 m,特殊颗粒含血小板因子(凝血作用,抗肝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修复)、凝血酶敏感蛋白(促进血小板聚集)致密颗粒含5羟色胺(促进血管收缩)、钙离子等,来源于SER的闭合性电子致密管道系统和分布在透明区的微管一起维持血小板的形态。,血小板电镜图(1横切面 2纵切面3膜 4糖衣 5线粒体 6血小板颗粒 7小管系 8糖原颗粒),功能:1.参与止血和凝血 血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学医胚胎学 血液课件 组织学 胚胎学 血液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