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课件.ppt
《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课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华大学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第四章 糖 代 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生物化学,本章要求,1.掌握糖酵解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2.掌握糖有氧氧化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3.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4.掌握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关键酶。5.掌握糖异生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6.掌握血糖正常值、来源、去路和意义。,生物化学,糖(carbohydrates)是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其实验式为Cn(H2O)m,其中H:O=2:1。,糖的化学,(一)糖的概念,生物化学,(二)糖的分类及其结构,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
2、大类:,单糖(monosacchride)寡糖(oligosacchride)多糖(polysacchride)结合糖(glycoconjugate),生物化学,1.单 糖: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果糖(fructose)已酮糖,生物化学,半乳糖(galactose)已醛糖,核糖(ribose)戊醛糖,生物化学,淀粉: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生物化学,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生物化学,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生物化学,糖脂(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
3、,4.结合糖: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1.氧化供能,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这是糖的主要功能。4千卡/g,2.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一、糖的生理功能,生物化学,二、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生物化学,消化过程,淀 粉,葡萄糖,唾液中的-淀粉酶,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胃,口腔,肠腔,胰液中的-淀粉酶,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
4、内无-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生物化学,(二)糖的吸收,1.吸收部位:小肠上段,2.吸收形式:单 糖,生物化学,3.吸收机制,ADP+Pi,ATP,Glu,Na+,K+,小肠粘膜细胞,肠腔,门静脉,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刷状缘,细胞内膜,生物化学,4.吸收途径,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 脏,体循环,SGLT,各种组织细胞,GLUT,GLUT: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体(GLUT 15)。,生物化学
5、,第 二 节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生物化学,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称之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糖酵解的定义:,*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生物化学,葡萄糖磷酸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G-6-P),(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关键酶或限速酶:己糖激酶,生物化学,反应特点:反应不可逆,消耗能量。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
6、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称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生物化学,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fructose-6-phosphate,F-6-P),生物化学,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关键酶或限速酶:6-磷酸果糖激酶-1,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1,6-fructose-biphosphate,F-1,6-2P),生物化学,反应特点:反应不可逆,消耗能量。,生物化学,1,6-双磷酸果糖,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生物化学,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3-
7、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生物化学,阶段A特点:一分子6碳糖裂解为两分子3碳糖两个不可逆反应步骤:HK或GK;PFK-1耗能:消耗2ATP(糖原消耗1ATP),生物化学,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生物化学,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底物在脱氢或脱水时由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而生成高能键,底物将其高能键直接转给ADP生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生物化学,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
8、酸甘油酸,生物化学,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生物化学,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关键酶或限速酶:丙酮酸激酶,生物化学,阶段B特点:一个不可逆反应步骤:PK产生能量:22ATP=4ATP一次脱氢反应,NADH+H+用于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生物化学,反应中的NADH+H+来自于上述第6步反应中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乳酸,丙酮酸,(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生物化学,E2,E1,E3,糖酵解的代谢途径总图,生物化学,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糖酵解小结:,
9、生物化学,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22-2=2ATP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生物化学,关键酶,调节方式,二、糖酵解的调节,生物化学,(一)6-磷酸果糖激酶-1(PFK-1),*别构调节,别构激活剂:AMP;ADP;F-1,6-2P;F-2,6-2P。,别构抑制剂:柠檬酸;ATP(高浓度)。,F-1,6-2P 正反馈调节该酶 此酶有二个结合ATP的部位: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低浓度时)活性中心外别构调节部位(高浓度时),生物化学,(二)丙酮酸激酶,1.别构调节,别构抑制剂:ATP,丙氨酸。,别构
10、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生物化学,2.共价修饰调节,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ATP,ADP,Pi,磷蛋白磷酸酶,(无活性),(有活性),胰高血糖素,PKA,CaM激酶,PK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CaM:钙调蛋白,cAMP,生物化学,(三)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肝葡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长链脂肪酰CoA可变构抑制肝葡萄糖激酶。,*胰岛素可诱导葡萄糖激酶基因的转录,促进酶的合成。,生物化学,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无线粒体的细胞,如:
11、红细胞。,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神经。,生物化学,第 三 节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生物化学,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部位:胞液及线粒体,*概念,生物化学,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G(Gn),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乙酰CoA,H2O,O,ATP,ADP,胞液,线粒体,生物化学,(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
12、酰CoA(acetyl CoA)。,总反应式:,生物化学,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E1:丙酮酸脱氢酶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TPP硫辛酸 FADNAD+CoA,生物化学,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1.由E1催化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2.由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形成乙酰硫辛酰胺-E2。3.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生成乙酰CoA,同时使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还原为2个巯基。4.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使还原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同时将氢传递给FAD。5.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催化下,将FADH2上的H转移给NAD+,形成NADH+H
13、+。,生物化学,*概 述,*反应部位: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3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通过一系列代谢反应,乙酰CoA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得以再生的过程。也称为柠檬酸循环。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二)三羧酸循环,生物化学,NADH+H+,NAD+,NAD+,NADH+H+,GTP,GDP+Pi,FAD,FADH2,NADH+H+,NAD+,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
14、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生物化学,氧化磷酸化:底物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传递给O2生成H2O,在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部位:线粒体两条呼吸链:,二、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ATP,生物化学,三羧酸循环能量的生成:33+21+1=12ATP,生物化学,三羧酸循环的概念: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TAC过程的反应部位是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生成
15、12ATP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小 结,生物化学,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起催化剂的作用,本身无量的变化,不可能通过三羧酸循环直接从乙酰CoA合成草酰乙酸或三羧酸循环中其他产物,同样中间产物也不能直接在三羧酸循环中被氧化为CO2及H2O H2O。,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生物化学,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为呼吸链提供H+e。,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生物化学,胞液中H+进入线粒体:两种穿梭机制:1.-磷酸甘油穿梭(脑、骨骼肌)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肝、心肌),生物
16、化学,胞浆,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外膜,-磷酸甘油穿梭,穿梭本质:胞浆中的NADH将H转移给线粒体中的FADH2,故进入琥珀酸呼吸链,生成2分子,NADH+H,生物化学,胞浆,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呼吸链,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穿梭本质:胞浆中的NADH将H转移给线粒体中的,故NADH进入NADH呼吸链,生成3分子,生物化学,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生物化学,三、有氧氧化的调节,关键酶,酵解途径:己糖激酶,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丙酮酸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生物化学,有氧氧化的调节通过对其
17、关键酶的调节实现。ATP/ADP或ATP/AMP比值全程调节。该比值升高,所有关键酶均被抑制。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三羧酸循环。前者速率降低,则后者速率也减慢。三羧酸循环与酵解途径互相协调。三羧酸循环需要多少乙酰CoA,则酵解途径相应产生多少丙酮酸以生成乙酰CoA。,有氧氧化的调节特点,生物化学,四、巴斯德效应,*概念,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生物化学,思考题:1分子乳酸,完全氧化生成多少ATP?,生物化学,第 四 节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生物化学,*概念,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代谢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0533.html